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动因及影响
——基于国家安全认知的分析
黄 钊 周 浩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 210039)
摘 要: [目的/意义] 基于国家安全认知角度审视日本当下开展的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进程,发掘体系转型用以维护国家安全的逻辑机理和深层动因,探究体系转型期间对于周边地区和日本自身安全环境的深度影响。[方法/过程] 通过国际关系与战略理论视角,理清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发展的关键表现;发掘日本出于支撑导弹防御计划、抵消新兴军事威胁和筹划对外实力拓展三个层次因素,生成了体系转型的重要动机;分析了体系转型实践在迎合日本安全目标导向的同时,也在影响日本内外安全环境呈现新的演化趋势。[结果/结论] 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的转型实质,是根植于日本国家安全认知与威胁判定基础之上,开展战略筹划和利益估算的现实反映。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复杂化、功利性与自利化特质又带给周边地区和日本自身更为消极的安全影响。
关键词: 日本;国家安全;防卫政策;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
0引 言
始于对周边核导能力发展的威胁认知所催生的战略警觉,定位于自身“专守防卫”的政策基础与日美同盟关系逐步强化的现实需求,日本在2003年底启动了自身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作为导弹防御领域的首要关键环节,实施预警监视和探测跟踪的“侦察情报体系“承担着探知战略威胁态势的最前沿职责,并与“指挥控制体系”和“拦截作战体系”2个部分共同构筑起多层级的导弹防御态势,成为日本近5年来构建“统合机动防卫力量”的重要表现之一。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部署,展现了党中央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政治魄力和坚定决心。
鉴于日本自身狭窄的战略纵深和周边环海的地缘特性,日本当前的导弹防御侦察平台相应分布于内阁官房直属的卫星情报中心和自卫队各军种部队,包括:“光学”和“雷达”系列组成的情报收集卫星用于监视导弹基地及相关军事设施;海自6艘“宙斯盾”驱逐舰上的SPY-1D雷达(2021年达到8艘规模),陆自2部“陆基宙斯盾”系统的LMSSR雷达(2023年实现战备值班),空自11部FPS系列陆基预警雷达(4部FPS-5和7部FPS-3改)和24个高射队规模的“爱国者”PAC-3拦截系统的MPQ-65雷达,依次用于探测和跟踪处于中段至末段飞行的弹道导弹。这一情报体系整合了陆上、海上、空中及宇宙空间各个层级的监视探测手段,与日本“弹道导弹防御统合任务部队”处于指控核心的“佳其”(JADGE)系统相链接,支撑着各军种部队以拦截作战为主体任务的职能发挥。
伴随地区局势的深度变化与军事科技的最新进步,日本近年间加深了对自身内外部安全环境的思考,根植于国家安全认知与威胁判定基础之上的种种因素,开始促动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的迅速发展。时至平成时代落幕之际,自立意识不断增强的国家路线趋势正在固化日本摆脱“战后体制”,走向“正常国家”,进而实质建立“国防军”的历史进程。其间逐步提速的导弹防御情报体系转型实践,正迎合助力于日本最新防卫政策的整体规划,体现出国家对于该情报体系在应对安全威胁过程中报以的充分期许。
1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动因
基于对当前国家安全和周边威胁的全新认知,日本在2018版《防卫计划大纲》中提出的防卫力量构建正试图跨越传统的陆海空三维战域区分,着力面向宇宙、网络及电磁空间与传统领域融合环境下的战力生成[1]。在面向未来构建“多次元统合防卫力量”的背景之下,日本的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正在经历任务职能、装备建设和同盟运用三个层面的全新转型。
首先,侦察平台和手段拓展至太空领域,将从更高维度上增强日本对于威胁态势的探知能力。日本当下创设新防卫体制下的“宇宙监视部队”, 将情报收集卫星在轨体制增加到10星[20],力争拥有分布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早期预警卫星[21],可在未来有效针对东亚地区的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实施监视,尤其是实现对导弹发射征候的即时判明和预警。作为初步具备太空作战能力的体现,日本在这一领域的侦察手段建设,可用于从空间领域探测跟踪高轨道角飞行的导弹目标,从而获得压制传统类型弹道导弹的技术优势。其次,海陆空领域侦察手段的综合建设,正为日本编织联合作战环境下应对各类导弹威胁的战场态势监视网络。随着2021年海自8艘“宙斯盾”舰作战体制的运行,日本将达成导弹防御规划中仅通过2艘“宙斯盾”舰即可承担全境范围侦察拦截任务的构想[22]。陆自“陆基宙斯盾”系统实现战备值班后,将与海自舰只和空自预警雷达形成联合侦察态势,通过FPS-7雷达对隐形目标以及“宙斯盾”系统对大气层外目标的探测能力,日本在有效应对多样化导弹威胁的同时还能针对中俄等国的空天侦察平台实施监视。其三,日美韩之间建立起导弹防御情报共享机制,将大幅强化日本针对东亚内陆的侦察监视能力。借助驻韩美军“萨德”系统内TPY-2型X波段雷达的前沿侦察作用,日本运用情报共享机制可窥探到中国内陆的部分导弹试验,并能积累战时必需的情报数据。依托美军搭建起覆盖日韩重要基地目标的导弹防御侦察网络,可使日本针对中国导弹部队的“多样化突防手段”做出及时探知反应。
纵观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的转型,深刻展现出情报领域正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17]。其中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得到的提升,有力支撑起“统合机动防卫力量”深度转向反应更加灵活的“多次元统合防卫力量”;日美同盟导弹防御情报协作程度的提升,又为当前日本在“印太”这一更为广阔的地缘维度上拓展国家影响提供了行动依据和实力保障。出于对外政策规划中灵活运用力量的战略预期,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正将“立足于印太地缘视域内的多层次、多角度安保合作”[18]当作发挥自身实力的战略性助推因素。具体看来:首先,基于日美情报领域的紧密联动,修宪进程提速背景下的日本,意在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权”名义强化对美战略支援以规划重新武装。为并行游走于“专守防卫”原则与“集体自卫权”行使范围之间,日本利用“宙斯盾”舰的探测预警能力为美军航母战斗群在行动期间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行动选项。伴随日本本岛“陆基宙斯盾”系统投入战备执勤,日方“宙斯盾”舰参与联合侦察行动的区域正由本岛周边延伸至南海,扩展至整个“印太”区域。其次,在日本规划中的“印太”战略框架内,甚为重视与美、印、澳及东盟国家开展情报侦察联合演练,包括2017年在孟加拉湾与美印联合举行“马拉巴尔”演习期间,重点将反潜侦察作为核心科目。而当下日本导弹防御情报体系纳入P-1和P-3C巡逻机这类察打一体装备,意在加强针对潜射导弹发射平台的监控力度,通过整合诸多战略资源来完善“印太”构想中的“安全菱形”合作机制。其三,日本导弹防御情报侦察装备的更新换代,也为“印太”战略框架下日本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提供了契机。当前日本空自正升级并换装新型FPS-7预警雷达,原先的FPS-3(改)雷达将在“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政策支持下成为面向菲律宾的军售项目[19]。相关举动不仅意在实现日本武器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更为展现导弹防御情报体系与国家影响力拓展方式的紧密联系。综合来看,导弹防御情报体系的转型设计,饱含着日本在经略同盟与伙伴关系期间深层次的战略筹划和利益估算。
2.2自身安全目标的渐进偏离 当下日本防卫政策的激进化转型倾向,正牵动自身对军力发展的倚重,尤为强调对威胁态势感知能力的提升。那么日本导弹防御情报体系的转型实践,能否契合国家安保战略的既定目标,建立起以维护国家安全与繁荣为前提的灵活应变机制[24],进而达成目标导向下的整体安全程度上升?在安全形势深刻演变的背景下,涵盖多样化复杂空域情境中,包括新兴军事领域内的威胁态势,正促使日本不得不转变原先侧重应对弹道导弹的侦察模式。但这一转型实践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安全威胁认知的泛化,影响了复杂情势中针对核心威胁目标的甄别与筛选。传导影响诸多任务领域出现威胁判定的泛化,将严重影响有限资源的集中投入,甚至干扰到威胁出现时的情境决策。同时,伴随体系转型的迫切需求,实体运行中的防御任务部队又将面临结构体制、指挥链条和兵力部署的变动整合过程。转型工程对于速率与效能的兼顾,导致新型战力生成的阶段性滞后,造成体系转型期间应对复杂威胁环境的空档期。
1.2抵消新兴军事领域面临的威胁态势 对于威胁态势的判定可被看作是制定国家安全战略过程的基础。日本当前的防卫政策文件无疑将自身受到威胁的紧迫性与外部安全环境的严酷性置于国家战略思考的中心位置,由此体现出强化防卫力量的必要价值[9]。在日本看来,“国家间战略竞争”状态带来的安全威胁多衍生于科技进步背景下的新兴军事技术应用,宇宙、网络、电磁领域、人工智能与无人化装备融入传统战争样式影响了国家对于安全环境的稳定性预期[10]。对此优化防卫力量的质与量即成为应对威胁的有效途径,由此也可理解日本导弹防御情报体系的职能转型,以及侦察平台种类与规模的扩展,意在契合新兴作战理念的生成,通过尽早触及优势以抵消新兴军事领域面临的威胁态势。具体动因是:
首先,日本甚为关注导弹武器发展向宇宙空间延伸带来的安全威胁,尤为担忧宇宙领域预警监视手段的缺失、卫星侦察设备防护能力的薄弱以及空间战场态势感知水平的不足导致的安全劣势。将中国视作防范对象,日本聚焦于中国战略核力量贮藏于内陆深处的所谓“地下长城”工程[11],认为中国开展的数次“反卫星拦截测试”意在从宇宙空间削弱外界对其核力量的监视水平,通过提高隐匿性来营造更为强大的威慑效应[12]。中国“东风”-ZF大气层外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进展,进一步迫使日本不得不转变原先重点针对弹道导弹而组建的侦察模式。当前日本致力于创设新防卫体制下的“宇宙监视部队”,试图推进其与导弹防御情报体系的功能融合,拓展利用宇宙空间侦察平台,依靠自身技术实现情报收集卫星(IGS)与早期预警卫星(EWS)的综合监视体制运行,进而实现从空间领域对威胁态势的长时段监视。其次,日本认为网络空间的攻击活动对其防卫力量的指挥运行和信息通联造成重大危害,而针对雷达的电磁干扰与攻击将严重影响态势情报的侦察、传输与共享[13]。特别是电磁领域的威胁正在波及导弹防御系统处于指控、通信与情报传输核心的“佳其”(JADGE)系统,前沿实施探测的FPS系列雷达和“陆基宙斯盾”系统雷达均受到电磁脉冲武器和反辐射导弹的严重威胁。复杂网络与电磁环境下,日本试图升级情报体系的防护机能,提升“佳其”系统的电子战情报处理能力,保持空间态势的情报网络持续贯通,从而实现对导弹攻击征候与多目标来袭情况的有效探知。其三,新兴技术、理念与传统作战领域相结合无疑消磨了日本的导弹防御优势。包括朝鲜的高轨道角射导方式、中国以“多弹头、机动变轨、隐形技术”为表现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14]令日本的侦察和拦截面临更大困难。由此促使日本将RQ-4“全球鹰”无人机等机动侦察力量纳入导弹防御情报体系,增强长时段空域监视能力,为实施“防区外打击导弹发射源头”构想[15]提供情报支援。整合“秋月”级通用驱逐舰将用于弥补“宙斯盾”舰对于低空巡航导弹侦察力度的不足,升级FPS-7雷达旨在增强针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能力。以上威胁态势中的转型调整,无疑体现着日本对于导弹防御情报体系在应对新型威胁过程中报以的充分期许。
不是她,是我一个高中的男同学。李叔和说着又看看那些船。他们天天漂在海上,能挣到钱吗?他不愿意谈付玉,便故意岔开话题。
2.3同盟捆绑效应的现实营造 当前日美同盟实施的导弹防御联合作战模式,使互为彼此的监视和拦截手段成为防御系统对接的重要表现。出于全时段的战备预警需求,日美开展的导弹防御情报领域对接,既发挥着运用层面“互为盾牌”的互利功能,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安全领域“互为捆绑”的消极形态。在防卫政策转型背景的导向下,日本近年间研发和引进的导弹防御装备多用于对高轨道角发射方式和远程导弹的预警监视,特别是对“陆基宙斯盾”系统的追求,显示其急于利用情报领域发挥自身影响,以获得有能力为盟友提供威胁预警的资格认同。美国出于对战略支点和同盟关系的倚重,持续加强在日本的导弹防御侦察部署,而韩国2017年重申不加入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立场,又变向催生了美日情报领域更为紧密的联动。
1.1支撑导弹防御计划以维护国家安全 作为历史上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对周边核导能力的发展尤为敏感。1998年朝鲜发射“大浦洞”-1型弹道导弹直接贯穿本州上空的情境促成日本启动了自身的导弹防御建设。与所有国家的行为趋同,日本将“维护国家的安全,确保国家的存续”[4]作为国家安保战略的首要目标,并据此强调对于自身安全的“重大威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作为运载手段的弹道导弹等技术的转移、扩散和性能的提升”[5]。这种对本国安危存亡的战略焦虑,既是外在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催生的结果,也是日本战略文化的逻辑使然。由此促动日本以提升导弹防御态势感知能力为目的的情报体系转型,达成的首要结果即是增强自身的防御作战水平。
制定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和陕西有关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精神。要深入调查陕西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资源状况、技术条件和市场发展特征。对如何整合陕西旅游与体育文化资源及打造资源共享、市场共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文化旅游项目等,要进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与设计。借助“一路一带”的历史机遇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打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厘清体育旅游发展思路,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企业产权改革,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文化旅游企业和品牌。同时,各级政府要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竞争者和经营者。
2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影响
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进程的开启,表明国家对于保障安全、应对威胁和拓展实力的原生性决策必需。地区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催生的警觉意识,正在加快体系转型的速率,以求尽快达成防卫力量升级规划中的战略预期。然而这种转型发展在迎合自身目标导向的同时,也在影响日本内外安全环境呈现新的演化趋势。体系转型实践的复杂化趋向,正影响到日本导弹防御迎击策略的制定与执行,导致安全目标的渐进偏离。体系运用的功利性特质,正将日本的安全利益捆绑于美国的战略布局之中。体系发展带动日本在追求战略目标期间的自利化倾向,正深层撼动地区战略格局的根基,带给国际安全环境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结果表明,超声提取与加热回流提取的效果相当,但超声操作简单便利,因此选择超声提取。超声时间选择了20、40、60 min进行考察,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无较大影响,且希望保证每批药材提取完全,因此超声时间确定为40min。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溶剂的图谱,70%甲醇测定的图谱中峰的高度强度展现的较为均一,更适合对各批次的药材进行共有峰的指认,因此提取溶剂定为70%甲醇。
2.1军事安全程度的阶段提升 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带动的装备建设升级与同盟运用调整,正作用于战场态势情报侦察领域关键能力的迅速提升。体系转型速率的加快,正促使侦察能力建设尽快达成防卫力量升级规划中的战略预期,展现出近期阶段提高自身军事安全程度的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
在新兴作战理念的驱动下,该情报体系的任务职能正侧重于“跨领域作战”构想下的战场态势情报保障,以充分支撑“综合导弹防空能力”的构建;侦察装备平台的升级,正表现为情报收集卫星(IGS)与早期预警卫星(EWS)组成的综合监视体制运行,涵盖自卫队各军种导弹防御探测雷达的更新换代,包括将E-2D预警机和通用驱逐舰等机动平台统统纳入该情报体系[2];同盟运用的调整,正牵动着日美军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全时段预警监视与情报共享”[3]成为日美导弹防御情报领域紧密联动的主要原则,使互为彼此的侦察手段成为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环节。一系列综合转型举措,意在达成日本导弹防御态势情报感知能力与日美同盟情报协作程度的全面提升。而这一目标在国家安全保障与对外政策考量中的重大价值,成为了日本推进导弹防御情报体系转型的根本动力:首先,体系的综合优化,得以支撑起日本导弹防御计划的整体构架,进而从更为广阔的维度上维护国家安全;其次,体系职能的调整,意在契合日本新兴作战理念的生成,通过尽早触及优势以抵消新兴军事领域面临的威胁态势;其三,体系运用的拓展,饱含着日本在经略同盟与伙伴关系期间更深层次的战略筹划和利益估算。
基于上述战场态势侦察水平的增强,日本当下着力发展的“跨领域作战”手段将与分布在各军种的侦察平台实行一体化指控运用,使情报体系得以充分保障“综合导弹防空能力”的构建,以实现对全域范围的长时段监视与防护[23]。情报体系的转型发展,势必在一个时期阶段作用于日本针对军事威胁的抑制效应发挥,促成军事安全程度的有效提升。这种对军事安全的首要寻求,体现着日本维护国家安全的视角和逻辑起点正在重返对军事手段的倚重与依赖。
然而防御作战水平的升级,并不是促成国家安全程度上升的唯一因素。另一层维度上理解,以开展“拦截作战”为代表的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并不是“日本导弹防御计划”的全部内容。纵观日本这一“计划”的实施历程,其初始构想与发展规划其实是一个内涵更为宽泛的导弹防御概念[6]:它不仅要求“战时拦截来袭导弹”,还包括施展外交手段消解对方保有导弹的意图,包括制造威慑效应慑止对方发射导弹的决策,包括在战时有效打击对方导弹发射源头,并且在受到导弹袭击时开展疏散、避难、救援等措施减少伤亡和损害。这种多重路径的应对设计,透过防卫政策的牵引在实际中形成了“计划”的整体构架。“计划”正是基于“应对导弹威胁”这一核心目的,展开对于手段或路径的选取进程,超越了军事战略的范畴,透出些许大战略的属性。而当下日本导弹防御态势感知能力的提升,其效果将不仅作用于防御拦截作战:首先,对于外交博弈场合,强大的战场监视与情报搜集能力,可有效支撑己方在国际场合拆穿核导动向、展示证据、引导舆论并增加谈判筹码。其次,在对敌威慑情境中,严密地侦察监视,准确地探测跟踪,并结合有效地迎击测试,可营造强大的拒止型威慑效应。通过向外界传达应对威胁的能力和决心,制造对方决策过程的复杂化,消磨对方发动导弹攻击的意图和信心。而机敏地威胁预警与态势感知,还利于向对方传达“发动进攻即遭瞬时报复”的威慑认知。其三,在攻势防御作战中,实时监控与精确定位成为“打击敌方导弹发射源头”的首要步骤,也是日本当下强势推行使用进攻性常规武器的意图体现。最后,在导弹来袭时刻,即时预警、准确探知和备战警报瞬时通达是降低伤亡并减小损害的重要环节[7]。拦截作战失败的境况下,日本还考虑保有严密的监控警戒态势,及时搜寻并歼灭与导弹袭击伴生的地面入侵部队[8]。以上意图的达成,势必与日本导弹防御情报体系的转型优化产生紧要联系,进而支撑导弹防御计划的整体战略考量,得以从更为广阔的维度上维护国家安全。
以上转型实践的复杂化趋向,后续影响到的会是导弹防御迎击策略的制定与执行。实战运用中的迎击逻辑,关乎国家威望的塑造与战略威慑的营造,应是判明重大威胁后立即展开一体化的预警侦察与拦截作战。避免作战与侦察步骤的脱节,就是为防止威慑的可信性遭到破坏。值得关注的是,为防止朝鲜射导贯穿空域的场景重现,日本在构筑多层级导弹防御态势的同时明确了法理层面击毁来袭导弹的正当性[25]。但在应对2017年秋朝鲜接连2次射导贯穿日本空域的情境时,日本只发挥了预警监视与探测跟踪的侦察效能[26],却未能同时做出迎击拦截举措,造成导弹防御系统实战运用期间严重的步骤脱节。虽然第一时间在国内开展了警报通达与避难指引,却依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心理恐慌。这种始于转型实践的复杂化造成的作战行动滞后,在战略博弈层面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国家威望,并在实际中降低了国内对于防卫力量有效发挥的信任程度。其后会变向促使国内右倾政治势力将对象国建构成关乎日本当下存亡的重大威胁根源,冲击日本对于拥核威慑选项的限制。这种实践中造成的安全目标偏离,正干扰到国家在缔造战略中对于目标和手段合乎理性的互动式调整[27],进而影响日本内外环境中整体国家安全形势的稳定。
1.3筹划国家对外政策必需的实力拓展 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政治现实迫使日本与其他国家行为体一样,时刻关注自身的根本安全与利益发展,关注自身与对手的力量对比,关注国际关系中的权势本质及其博弈后果,造成力量的运用始终是以“国家的必需”为依归[16]。在日本践行“普通国家”路线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利益的界定、对扩大影响力的渴求,均促使日本对外部局势变化做出必要的反应。具体到实力拓展层面,更加要求日本在筹划对外政策期间保有可供做出灵活反应的力量。而其中的首要因素,就是构建机敏灵活的态势感知体系,以保障国家力量的运用在必需与适度之间达成平衡,并用于拓展与日本政治大国路线相应的威望与影响。
审视日美加强情报领域合作的背后,实质是在使一方增加替对方承受损失的机率。实际来看,朝鲜在2017年9月进行第6次核试验前后,曾受到美国极大力度的战略施压。作为回应,朝鲜分别在8月29日和9月15日试射“火星”-12弹道导弹贯穿日本空域,历史上进入日本空域的射导也达到第6次。事件表明:在客观上,联盟中的一方不可避免地要在“被盟友的利益所牵连”与“丢掉盟友的信任后被抛弃”之间做出选择的局面,即呈现“互为捆绑”的效应。在以军事合作为首要任务的同盟内,一方若为避免被抛弃而强化同盟行动,必然会激化对手的敌意;一方如选择弱化同盟关系则又可能留给对手进犯的余地。现实之中,美国积极助力日本导弹防御侦察平台建设的举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日本对于同盟的依赖程度。美国今后有意将“国土防御雷达”(HDR-H)前推部署至日本的计划[28],本质是在利用同盟高效的态势情报侦察体制身居后方,在确保自身战略利益的前提下将日本当作预警屏障推向冲突激化的地区前沿。对日本而言,美方出于战略全局考量是否提供有效情报、战时美方能否充分顾及日方安全和利益?这种不断对美国协助开展联合防御意图与意愿的评估,正在加深日本运用联合情报机制期间的战略疑虑。进退维谷的境地亦体现出日本秉持功利性实用主义的情报理念对于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29]。这种越是依赖同盟发挥预警侦察作用的举动,越是导致“互为捆绑”效应的加固,结果终究是同盟内弱势一方战略自主性和灵活度的不断降低。
在内容主题分布上,基础考点众多,分布取舍上有偏重,历年重点考查“极限与连续性”、“矩阵及其变换”、“概率与统计”这几个主题,并强化对“导数微分积分”、“计数原理”的考查,弱化对“多项式”、“行列式”、“欧氏空间”等的考查.对大学数学专业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关注不足,缺乏对知识点贯通度的考查,部分命题有模式化的趋势.
2.4地区战略稳定的深层撼动 日本最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内非常注重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政策导向,必然大幅扩充日本导弹防御情报体系的建设规模,并推升与美国的情报合作力度。加之日本对外战略警觉与拓展影响的用意明显,会对周边各国的军事安全造成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催生周边加强侦察情报建设的“仿效”行为。一方面,日本的发展模式在同一阵营内具有示范作用。实际中,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均具有构建本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需求,并同时处于美国的导弹防御全球预警监视布局之中。韩国依靠美军“萨德”系统的部署提升了全境范围的预警能力,计划升级“宙斯盾”舰的高空防御机能,将成为继日本之后同样具备中段侦察与拦截能力的东亚国家。菲律宾有意引进日本FPS-3(改)雷达以改善海空领域的监视能力,澳大利亚正按计划列装第3艘“宙斯盾”舰。三方在构建适于自身安全需求的导弹防御情报体系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日本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日本一侧情报体系的提速发展正对相关国家构成胁迫作用。从结果上看,日本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与美紧密开展导弹防御情报合作并与韩国签署用于共享导弹防御情报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无非在于争夺态势感知能力升级基础上的战略优势。由此带给被列为防范对象的国家“现实的胁迫感”,进而催生其仿效发展侦察平台与合作机制。如近年来,中俄均加快研发预警雷达,开展反导联合演习,中方万吨级舰队防空型驱逐舰入列,即是对美日韩单方面打破地区战略稳定的回应。
随着“仿效”效应的传导,日本加快升级侦察装备的同时还试图获取防区外打击对方侦察系统的能力[30],连锁带动着周边军备竞赛的加剧。在同盟军事战略的牵引下,日美对军力优势的追求及对军事技术的推崇,使其不甘与任何阵营外国家保持相对的实力均衡。为了突破对方的侦察防御,同时从新兴领域占得侦察手段优势,己方又会设法发展隐身、变轨与反辐射武器技术,直至将情报博弈与军事攻防的战场延伸至太空领域。其结果不单是围绕侦察与反侦察的各类装备的增加,更是涵盖各类攻防载体的武器规模全面升级。这种军备竞赛的循环交织生成,不仅加剧了区内各方的安全困境,且会深层撼动各方建立在战略格局相对稳定、鼓励平等协商与大国协调的积极安全趋势。这种以争取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为取向的竞争状态正在触发各国战略博弈的最新形态,各国的自利化倾向与军事攻防态势的最新进展,正在给国际安全环境造成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3结 语
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的转型,是新兴作战理念强力驱动、地区安全形势不断变化、国家间战略博弈日趋激烈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根植于日本国家安全认知与威胁判定基础之上,开展战略筹划和利益估算的现实反映。身为充满危机意识并饱含战略警觉的海岛国家,日本这一情报体系的转型发展呈现着深触地缘特性的安全环境思考。作为日美同盟战略布局的前沿环节,日本这一情报体系的运用调整又体现着双方联合应对威胁的远景规划。然而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复杂化、功利性与自利化特质又带给周边地区和日本自身更为消极的安全影响。审视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的发展进程,可供我方深入地思考科技引领与威胁伴生的新兴军事领域演化形态,亦提醒我方及时统筹应对日美战略攻势的综合方策。同时促使我方在新兴领域具备更为敏锐的态势感知能力,保有“拒止”和“报复”双重维度的战略威慑能力,强化新兴技术、理念与传统作战领域的有效结合,坚持降低地区恶性军备竞赛的目标导向,采取多重国际努力阻隔日趋激烈的攻防对抗态势,为实现地区安全局势的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低空摄影测量具有较强的天气适应性,具有高精度、低成本、高适应性以及高机动性的优势,因此,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低空航测航线保持难度大、质量低而易受到气流影响,导致影响重叠度不规则、弯曲度大、偏角大,因此,低空摄影测量受到限制[1]。近年来,GPS技术的发展为低空摄影测量提供了改善方法,本文将GPS技术运用于低空航测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平成31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Z].日本,2018:2.
[2]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31年度~平成35年度)[Z].日本,2018:12.
[3] 日本政府.日米防衛協力のための指針[Z].日本,2015:4.
[4]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国家安全保障戦略[Z].日本,2013:4.
[5]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国家安全保障戦略[Z].日本.2013:6.
[6] 金田秀昭,小林一雅,田島洋.日本のミサイル防衛-変容する戦略環境下の外交·安全保障政策[R]、日本:日本国際問題研究所,2007:165-281.
[7] 日本内閣官房.国民の保護に関する基本指針[Z].日本,2014:12-30.
[8]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31年度~平成35年度)[Z].日本,2018:12.
[9]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平成31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Z].日本,2018:2-9.
[10]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平成31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Z].日本,2018:3.
[11] 田中三郎.新ICBM「DF-41」と「地下長城」[J].日本:軍事研究,2018(5):54-55.
[12] 片岡晴彦.安全保障分野における『宇宙空間』[J].日本:軍事研究,2018(1):28-38.
[13]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平成31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Z].日本,2018:17-19.
[14]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中国安全保障レポート2016―拡大する人民解放軍の活動範囲とその戦略[R].日本,2016:36.
[15]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31年度~平成35年度)[Z].日本,2018:10-11.
[16] 宋德星.国际政治中的战略大图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21-22.
[17] 包昌火,马德辉,李 艳.Intelligence视域下的中国情报学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12):1-6.
[18]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平成31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Z].日本,2018:14.
[19] 日経新聞:比に防空レシダー輸出、政府検討国産装備品で初[EB/OL].[2018-12-08].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MZO38682730X01C18A2EA3000/
[20] 日本内閣衛星情報センター.情報収集衛星に係る平成28年度概算要求[Z].日本,2015:2.
[21] 日本宇宙開発戦略本部.宇宙基本計画工程表(平成27年度改訂)[Z].日本,2015:25.
[22] 日本防衛省.平成30年版防衛白書[R].日本,2018:325.
[23]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平成31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Z].日本,2018:20.
[24] 刘 强.论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基于日本战略文化和
战略意愿的视角[J].国际观察,2009,(5): 49-50.
[25] 日本閣議.自衛隊法第82条の3第3項に規定する弾道ミサイル等に対する破壊措置に関する緊急対処要領[Z].日本,2009.
[26] 日本内閣官房.平成29年9月15日内閣官房長官声明[EB/OL].[2017-09-15]. https://www.kantei.go.jp/jp/tyokan/97_abe/20170915seimei.html.
[27] 威廉森·莫里,麦格雷戈·诺克斯.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M].时殷弘,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646-647.
[28] 時事通信:日本に新レーダー配備検討=米軍、ミサイル防衛で―中ロの兵器対応、住民反発も[EB/OL].[2018-12-23]. https://www.jiji.com/jc/article?k=2018122300365&g=int.
[29] 周 浩,刘 强.日本情报文化:源流、特质与影响[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1):65-66.
[30]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議、閣議.平成31年度以降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Z].日本,2018:19.
The Causes and Impac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 's Missile Defense Reconnaissance Intelligence System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Security Cognition
Huang Zhao Zhou Hao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stitute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Nanjing 210039)
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ecurity cogni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Japan's current missile defense reconnaissance intelligence system, explores the logical mechanism and deep motivation of system transformation to mainta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explores the deep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Japan's own security environ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Method /Proces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trategic theory, the authors clarify the key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s missile defense reconnaissance intelligence system, explore the three layers of factors that support Japan's missile defense plan, offset emerging military threats, and plan for external strength expansion. The important motives are analyzed. While the system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is in line with Japan's security goal orientation, it also affects the new and evolutionary trend of 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inside and outside Japan.[Result /Conclusion ]The transformational essence of the Japanese missile defense reconnaissance intelligenc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judgment of Japan's national security cognition and threats, and carries out a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and interest estimation. The complexity, utilitarianism and self-interested nature of the system transformation process bring more negative security impacts to surrounding areas and Japan itself.
Key words :Japan;national securityd;defense policy;MD;reconnaissance intelligence system
收稿日期: 2019-04-19 修回日期:2019-05-17
作者简介: 黄 钊 (ORCID:0000-0002-1029-0019),男,1985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日本防卫政策;周 浩 (ORCID:0000-0003-3266-3768),男,1972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军政外交与军事情报。
中图分类号: D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 2019) 10-0047-06
引用格式: 黄 钊,周 浩.日本导弹防御侦察情报体系转型动因及影响[J].情报杂志,2019,38(10):47-52,59.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9.10.008
(责编/校对:贺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