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工程风险分析及应对论文_曹慧颖

浅谈建设工程风险分析及应对论文_曹慧颖

华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风险的防范是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本人多年的从业经验,每个建设工程施工之前就应该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与相关分析从而规避和转移风险,以低风险的程度、提高项目的盈利空间。

引言

建设单位出自其本能的愿望,都希望项目建成后能达到满意的预期效果是可以理解的。但一项工程的建设,特别是重大工程的建设,由于时间的跨距比较长,在建设过场中,来自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都很有可能对工程建设的目的产生偏离。设计方案不完善、施工组织方案不充分、管理机制不健全,极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即使工程完成其效果也存在不尽人意而遗憾;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处理不当,甚至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直至工程建设的失败也时有发生的事。风险无处不在。

一、施工风险识别

1、经营风险

1.1建设单位风险。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建设单位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单位的资金周转能力、企业信誉、企业的终合实力以及建设单位对工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各项进展。如建设企业资金链断裂施工企业是不会白白自掏腰包进行工程建设的;一些开发企业工程建设伊始有施工单位达成协议“以房抵工”,试问一个信誉不好的建设开发企业有几家施工企业会自掏腰包进行建设;建设工程会涉及到征地、补偿、政府审批等众多事项如果说某一项做不好工程建设又怎能顺利进行。因此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是在工程风险中占首要位置的。

1.2项目自身风险。市场的完善导致竞争日趋激烈,招投标过程的竞争基本上等同于价格的竞争。由于招投标时间的限制,企业在投标时,容易对成本、利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不管工程投资多少、规大小、施工难易等因素,为了中标,竞相压低报。

1.3合同风险。合同是基于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订立的,但建设单位草拟合同时必定会偏向建设单位有利甚至会附加一些对施工单位不利的条款;如工程质量的标准、工程款结算的方式和时间、工程量清单不准确等,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2、管理风险

项目经理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项目经理如果缺乏基本的经营管理素质,必然会带来项目施工亏损的风险:过于频繁更换项目经理,也是造成施工成本无法控制的弊病。

有时由于总包项目的规模较大、技术难度大、专业分工多,在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旦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不仅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市场活动、资质降级甚至吊销,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经济风险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金融市场,包括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因素,都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采用BT、BOT的项目就更为敏感;供应影响,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设备,或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国家政策, 如工资、税种、税率的调整等,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4、技术风险

4.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条件,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4.2水文气象条件。如出现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的自然现象,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对野外施工的公路、铁路工程,影响非常大,我集团在新疆、秦岭、浙江沿海等地,多次发生险情,都发生了工期延误和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3设计和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或出现设计变更,都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工程项目的经济损失;由于设计单位对规范规定以外的特殊工艺,没有明确借用的标准、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影响到以后的验收和结算。

4.4施工技术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与自身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不能及时协调;发包人管理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及时答复;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

二、风险防范措施

1、以防为主,提高风险意识

项目管理的各级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可能产生的方方面面的风险,超前分析透彻, 做好风险预测。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

2、通过索赔,转移风险

索赔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对长期合作的业主,应尽量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只有通过协商得不到解决时,才可以在收集证据有效、充足的基础上,有理有节、有进有退,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索赔的证据包括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指令或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各种验收报告、有关原始凭证、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颁布,对于施工企业保障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3、购买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基于项目建设的工期较长,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不可遇见因素难于预测而考虑。可分为业主、投资方和参建单位均购买。业主的风险是基于地质异常、自然灾害或天灾人祸等参建单位责任以外的不可遇见因素造成的重大损失而言。为保障业主在工程计划开支范围内避免因地质等重大变化和特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很有必要的。

4、对项目管理的风险,实现风险转移

市场经济的运行证明,企业大而全的模式不可取,集团公司应利用高层企业的资金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团队优势,组织和管理总包项目,而不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的施作。通过合理合法的专业分包,寻找有实力、信誉好的合作伙伴,把部分专业性极强的工程分包给专业施工企业,选择、管理、利用好专业劳务分包企业,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既可以提高专业施工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利润。

5、强化项目管理,降低管理风险

抗险能力,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还能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业主或投资方,都会建立自己或以自己为主体的建设筹建班子来管理工程建设上的事宜。由于很多的单位并非长期连续有工程建设,自身的班底人员中一般都不够专业,或出现“重经济、轻设计,重技术、轻管理,重进度而不按机制办事”等情况,虽有科班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未必专业齐全与经验丰富,总体上是力量薄弱的。如遇到重大项目时,尽管他们竭尽所能,也难免因为“机制不规、经验不到位”很多时候是力不从心的,其效率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项目筹建的时间花去不少,但老是进展不下去,其原因就在于此。时间就是金钱,拖延投产的损失是一笔难算得清的、明摆着的一笔大帐。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施工企业对工程风险的控制,应以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基础,通过设立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防范等制度,建立相应阶段具有前瞻性动态决策机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和有关细节,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资本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15).

[2]杨慧.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6).

论文作者:曹慧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浅谈建设工程风险分析及应对论文_曹慧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