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农林小学 529000
摘 要:能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的方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如何利用微课促进小学生在课堂内、课堂外及作业中,进一步思考,发展其数学思维,满足不同的孩子对学习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微课 思维 发展
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已在全国实施,“数字中国”也推进到教育中。利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课堂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把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联系打通了,给传统的教学活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让“教学活动顾及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微课”的引入,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好像海中投入一粒石头,一个刚好的节点,就会形成惊涛骇浪。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关视频(或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微课脚本、练习测试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数学家渡利亚说:“一个数学的推导,在笛卡儿看来就像一条结论的链,一个相继的步骤序列,有效的推导所需要的是在每一步上直觉的洞察能力。”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一个推导,让知识不断地积累,相关经验的同化,形成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形成要依靠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达成。这“一石”可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
一、微课提前学,发展“疑存”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提前学,就是我们所说的预习。预习就是存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大家对新知识的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 自学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学生除了可以利用书本预习外,还可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提前制好一个有关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微课,让学生在家预习自学,并记录下自己通过自学预习的收获及疑问。第二天上课时,孩子们就踊跃地把自己所学汇报交流。有孩子提出:“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不像长方形的面积一样用长乘宽?”立刻,就有孩子提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从而解决了疑问。通过这样的预习,孩子进一步加深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推演出求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还会举一反三的推出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便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微课引入预习,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不但让学生学会书本的知识,更学会深层的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理性的思考。
二、微课进课堂,发展“趣引”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作为教师,主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微课进课堂,是有意识地将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实现在直观感知下简化问题,解决了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
三、微课留作业,夯实思维
作业是孩子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内化的过程。通过作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深化、升华,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夯实,从而使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每堂课的教学,既有重点,也有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关节点。换句话,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让学生以微课的形式来做作业,让孩子通过制作微课把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再进一步理解深化,让重难点得以解决。如,在教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利用周末,制作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微课视频,让孩子深刻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一与一的几分之几”的关系。在视频中,孩子们有些是通过剪纸,有些是通过剪绳子,有些是画线段图……通过微课制作,孩子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法宝四出,让知识融会贯通,得到了内化与升华。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微课这种移动学习的方式不仅适合于更广阔的知识传播、也适合各种各样深度的学习者对学习的不同需求。珍馐百味,各有所好,微课只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之中的一个,恰当的运用,孩子的数学思维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可以燎原,孩子的思维品质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苏惠兰 活用微课引领打造高效课堂[J].福建教育研究,2015。
[2]杨光 试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成才,2004。
[3]尹更新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
[4]陈华山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
[5]杨贵波 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
论文作者:柯宝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正方形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孩子论文; 作业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