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朱雨珊
摘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等世界历史思想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他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科学认知: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只能作为世界历史的开创者,资本主义将在未来不可避免的消亡,共产主义必然取得胜利,人类将实现完全解放。他们的世界历史思想对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注重人类美好生活的诉求、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坚持合作共赢理念。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历史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为了实现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而提出的,它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在批判继承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等人世界历史思想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他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科学认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世界历史虽然由资产阶级开创,但无产阶级最终必然取代资产阶级,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任务。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体现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溯源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亦是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孟德斯鸠、康德和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体现的世界历史思想。
(一)孟德斯鸠等人的世界历史思想
尽管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时代形成,但世界历史的观念却很早就有,例如古希腊的希罗多德、罗马帝国的波里比阿、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等都有世界历史的观念。在启蒙运动期间,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哲学家更是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历史思想。
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精神看待世界历史,试图用历史事实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上帝没有统治世界,理性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理性,法是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规范。他们认为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法”,人类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法”,但人拥有智慧,具备思考能力,因此由人制定的规律也会由人打破,“法”与社会规律并非泾渭分明。孟德斯鸠的世界历史观念最终陷入了“意识主宰世界”的历史唯心主义。伏尔泰在《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中提出了理性主义原则,他认为所有人类历史充斥着理性和愚昧的斗争,理性推动人类历史的前进,从而否定了过去具有统治地位的神学历史观。伏尔泰又进一步从整体出发描绘了世界历史,将世界历史的视野扩大到其他民族和国家。启蒙运动时期的先哲们关于世界历史的观念为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康德的世界历史思想
康德在世界历史思想发展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他批判地继承了孟德斯鸠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即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资本不断集中、交通日益加速,为了谋求利益,每个人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想要追求其他地区和本国以外更大的利润,过去国家和民族间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原有的意识形态、宗教、道德等不断被消灭,这些文明国家以及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都必须依赖整个世界,过去的地区历史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历史的影响。反过来,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当某个国家或民族产生了某种变化会牵动世界历史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详见表1。
(三)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虽然世界历史由资产阶级开创,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它无法完成解放全人类的任务。伴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各国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历史,彻底打破原有界限,使自己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共产主义也将随着世界历史的完成而实现,人类也将在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中实现彻底解放。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工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的分工最终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界限愈来愈被打破,最终历史成为了世界历史。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那样:“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的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同时他们指出,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交往的不同形式,伴随着生产力发展交往形式总是做出相应的改变,那么社会形态也需要随之进行变更,世界历史也就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在批判的继承前人世界历史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将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作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且对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基本规律,即资产阶级只能作为世界历史的开创者,资本主义将在未来不可避免地消亡,共产主义必然取得胜利,人类将实现完全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它使各个国家之间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分工扩大,建立了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但是资产阶级最终不能成为世界历史的主人,因为生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是异化的,过去单个人自身的活动因为世界市场变成了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分工受到私有制的支配,人被资本家压迫,同时人也沦为金钱的奴隶,这种情形下的人不能获得自由与解放。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虽然开创了世界历史却不能最终成为世界历史的主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人类将实现完全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观点
康德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过程,但每一代人生命是有限的,因此要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这样才是永恒的。康德认为历史的整体是“人类意志自由作用”的“普遍历史”,在“普遍历史”中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追求自己的意图,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和其他人甚至国家产生冲突,“人们之间只有相互对抗,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推动社会前进”,但对抗的结果却在总体上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所规定的,它强调的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即历史是在自然本身计划下不断发展。康德指出人类的“非社会的社会性”是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即人具有社会性和非社会性两面,社会性是指人渴望在社会中和平生活,非社会性是指人想要按照自己的欲望摆布一切,因此非社会性具有对抗性,而建立在普遍法制基础上的永久和平正是通过对抗形成的。康德的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具有某些相同之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急性胃穿孔是普外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且该病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临床上也应对其治疗加以关注和重视,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胃大部切除术和单纯穿孔缝合术[1]。
(三)世界历史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生产力和交往普遍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但在肯定生产力的基本作用的同时,不能忽略交往的扩大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交往的扩大使不同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原始界限被打破,整个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首先,黑格尔认为研究历史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其中哲学的历史研究方法是最完善的,且哲学的世界历史就是世界历史本身。因为哲学的世界历史并不是对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以及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观察,然后再举例来证明哲学观察,它本身就是世界历史。同时黑格尔提出理性统治着世界历史,理性的本质是自由,那么世界历史就是人类对自由理解逐渐发展、不断加深的历史。其次,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经历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当旧的民族灭亡后新的民族会产生,呈现一个连续的过程,但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简单结合,它们互相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最后,黑格尔肯定了人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伟人在世界历史中具有创造性的作用,伟人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们的行为能够对历史产生推动作用,但同时黑格尔也没有忽略人民群众的作用,他指出即使是伟人也不能超越时代精神,如果脱离人民群众,伟人就无法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包含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与辩证法方法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一定程度上成为其直接理论来源。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1世纪以来,全球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日益暴露,建立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新型国际秩序迫在眉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世界历史潮流的举措,是中国为促进全球发展提出的方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启示我们,要积极融入世界历史潮流中,坚持本心,以人类美好生活诉求为动力,在新型国际关系的政治基础上,秉持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协商对话的方式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思想
尽管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在阐发世界历史思想时面临的现实环境和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的时代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问题时应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依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维方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具体体现。第一,联系的观点。纵向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用联系的观点考察了人类世界历史观的演变过程;横向而言,他们注意分析一国与他国之间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加深的往来。第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在于实现共产主义。第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才能科学分析出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和最终趋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指导,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从而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
(二)关注人类美好生活的诉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就要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这也是新型国际关系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动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这些在衣食住行上都可以得到体现,例如我们在国内即可购买到其他国家的产品,享受到其他国家的科技成果,同时我们的产品也不断销往其他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技术上的指导等。在这种紧密的联系下,环境污染、疾病预防等问题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来共同面对。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与各国人民构建美好家园的期盼相一致,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中国正在为此不断做出努力。正是因为全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被提出,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以人类美好生活的诉求为推动力量的。
肖家山矿区含金矿脉主要赋存于冷家溪群黄浒洞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变质杂砂岩中,并受近乎顺层产出层间滑动剪切带和区域性断裂旁侧次级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控矿构造以前者为主。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不良妊娠结果。其中不良妊娠结果包括早产、死产、感染、剖宫产。
(三)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和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解释了资本主义征服性特点,资本主义将世界文明划分出高低优劣的层次,认为发达国家的文明优于贫穷落后国家,贫穷落后国家理应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属品,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发达国家对贫穷落后国家进行了野蛮的掠夺,这不符合当今世界追求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要求,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民族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世界发展新趋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致力于形成一种合作文明,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平等基础上谋求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世界中,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特色,没有优劣之分,正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才使世界变得精彩。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与各国人民共同发展。
对马尔可夫过程{ξ(t),t∈T},(t1
参考文献:
[1]赵士发.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N].人民日报,2017-12-02.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07-0060-03
作者简介: 朱雨珊(1996—),女,汉族,辽宁庄河人,单位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