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益的事情,摆脱弊端,实现利用外资与民族产业发展的高度统一_三资企业论文

做有益的事情,摆脱弊端,实现利用外资与民族产业发展的高度统一_三资企业论文

兴利除弊,实现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的高度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利除弊论文,利用外资论文,高度论文,民族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中国正在以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打开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招商引资积极发展三资企业,一系列举措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补充了必要的资金,在强化企业管理增进效益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然而,伴随利用外资的迅猛发展出现的问题也一个个摆在我们面前,诸如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招商引资,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在优惠政策上相互攀比;一些企业以失去自己广阔的市场为代价换取技术;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些三资企业的建立,把我们过去一些传统品牌企业“吃”掉、挤垮、吞并,我们的民族工业正在受到冲击……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严峻的现实把这样一个命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如何摆正两者之间的利益位置,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把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两个推动力,这是笔者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

一、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是辩证的统一

民族工业和利用外资,可以比作一部车子的两个轮,民族工业应是主动轮,利用外资可以看作是从动轮。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这两部轮子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在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方面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能够增强我们发展民族工业的能力,而民族工业能力的增强,又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本生成能力还很弱,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不可能完全自给,因此,在对外开放中大力发展三资企业,是我国现阶段加速发展经济过程中切实保证民族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正如上所述,车轮有主次之分,民族经济的发展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推动力。这是因为,外资企业到我国来发展,其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其逐利的目的永远不会改变,而外商看中的正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中国消费大市场,所以,它也永远不会象民族经济那样给中国国民带来更多的财富。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发展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经济。如果对外资的利用毫无监管控制和约束机制,必然会降低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发展民族经济之目的。因此,我们无疑要以发展民族工业为主,利用外资为次,利用外资要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轴心,即以民族工业的振兴与发展为主,辅之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这对矛盾统一体才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上实现高度统一。

二、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不能协调发展的矛盾值得反

发展民族工业是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利用外资是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手段。如果这一关系处理不好,必然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在利用外资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反思。

(一)利用外资发展结构不甚合理

利用外资发展结构主要指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等方面。我们在利用外资上存在着两大不平衡: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区域分布不平衡。从行业结构上看,已经发展起来的三资企业虽然涉及到国民经济多部门,已进入我国商业、保险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并且逐步涉足于农业、基础设施、航空业等多方面,但仍然主要集中于那些投资回收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宾馆游乐设施等第三产业上。这种科技含量低、投资项目小的三资企业,可以说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三资企业的地区分布上,现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和内陆大部分地区,由于投资环境的弱势,招商引资仍然比较困难。利用外资区域分布不合理,进一步加大了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差距,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使外商到中西部投资,这种由区域不平衡导致经济差距的“马泰效应”也会愈加明显。

(二)行业管理不协调,部门间、地区间重复引进,造成国家财产大量浪费

由于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行业间管理不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对引进某项技术缺乏统一规划,对其他行业或地区是否已经引进不甚了解,或者说,即使了解,为了地方经济利益,仍然不惜重金再次引进,致使重复引进一再发生,有同一地区不同行业间的重复引进,也有同一行业在不同地区间的重复引进。例如各地上冰箱生产线时,仅阿里斯顿生产线在全国就有九条,但现在在国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的已寥寥无几。重复引进,给外商带去了利益,却给国内同行业带来了竞争;而且由于资金分散,引进规模都小,不能形成规模经营,成本大,效益低,造成国家财产的大量浪费。

(三)利用外资只重数量,忽视质量。这是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一是技术水平低,起不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和对相近技术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由于追求短期利益和减少投资风险,外商大多愿意投资于那些资金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服务性产业。二是投资规模小。由于多种原因,近些年来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大多是些中小企业,大的跨国公司所占比例甚少。外商投资规模小,三资企业的规模也小,不能形成一定的带动力。三是外商投资形式不合理,且缺少严格把关。外商投资的形式可以是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过去合资多以资金投入为主,资金投资比例高达80%以上,现在却逐步变成以设备等实物或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国家政府对外商的实物和无形资产投资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条件限制,但真正能如此执行的却不多。资金比例过少,企业发展后轻不足,建成后流动资金紧缺,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一投产就面临亏损。

(四)只注重引进,不注重管理,民族利益受到冲击。

表现一,地区间相互攀比,优惠政策竞相出台。某些地方政府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把引进外资当作政绩评价的一部分,发展三资企业多多益善,并且忽视对民族利益的保护,各地竞相通过优惠条件招商引资,相互攀比,人为造成外商投资的“卖方市场”以失去全局利益换取局部利益,抓了芝麻,丢了西瓜,造成国家资产大量流失。表现二,由于商检管理不严,对引进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等把关不严,致使许多国外淘汰设备或废旧设备,成了合资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方企业却为此背上债务。表现三,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和有效控制,三资企业逃税漏税严重,明亏暗盈,造成国家资产流失严重。表现四,国家给予外资企业大量的优惠政策,而国有企业却没有这种优惠,双方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民族工业受到冲击。表现五,近几年,外商投资开始由新建企业转为购买已有企业部分股权。嫁接改造老企业本属好事,但一些外商为自身利益,只吸收企业中最精华的部分和高素质的工人,甩掉企业其它包袱和债务。这与我们利用外资的目的是相矛盾的。

(五)卖掉品牌,丢了名牌;外方控股,中方失去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任何一个著名品牌的创立,都非一朝之功,是企业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艰苦奋斗而产生的无形资产。但一些企业合资,缺乏品牌保护意识,把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合资外方,外方将其束之高阁、弃之不用。国内有很多三资企业已列世界先进水平,但国际市场却无人知晓,原因就在于这些产品已被穿上外国的“衣服”并取了洋名。依托本国产品质量,扬外国公司之美名,实在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悲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要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在国际大市场上称雄,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加净”的回归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深刻的课。

三、兴利除弊,实现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经济的高度统一

我们在利用外资的道路上的确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有教训不反思不行,但遇到挫折就固步不前也不行。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其一,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状态去,只有遵循对外开放的客观规律,才能通过利用外资等形式发展和振兴民族经济。其二,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与一些发达国家差距甚大,要加速经济发展,只有尽快地发展生产力,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促进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三,利用外资发展的三资企业,在国内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少,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只要我们利用得好,外资经济必将会成为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今后,我们在利用外资时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外商来华投资,另一方面,应该在宏观上加强对外资的政策引导,加强法律和行政管理,使利用外资向着有利于民族经济的方面发展。

笔者认为,我们在正确引导外资企业的发展方面,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逐渐减少优惠政策,给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取决于对一国的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自然地理各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来自东道国的税收和金融刺激并不太重要,而且主要是良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大量吸取外资,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以许多优惠政策,这在当时确实起了很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逐步减少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给外商施以国民待遇。这样一来,那些冲着减税让利等优惠政策而来的中小资本可能会减少,但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大型跨国公司追求长期利益的动力驱使,大型资本将会越来越多。而大型资本的投入,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国际化,从而使利用外资的质量越来越高。同时,对外资企业施以国民待遇,可以解决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发展不平衡之现状,减少外资对民族工业的冲击。

(二)国家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要有从上至下的统一协调政策,对外方投资的行为加以引导,一是把优惠政策转向产业差别优惠上,即向对基础设施、交通、农业或高科技含量、先进管理、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的行业倾斜;二是把优惠政策转向中西部地区,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机构的权威性,提高政府对外商投资的宏观调控与协调,减少盲目和低质的重复引进,提高外资利用效果。

(三)加强管理,杜绝在利用外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1.加强商检管理

通过商检,可以对商投资的实物的质量和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验收,这是提高实物投资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防止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加强财务管理

加强对外资企业的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减少“明亏暗盈”现象的发生,使三资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利用外资的衡量标准

中方企业利用外资,应根据自身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权衡:一是企业是否有必要合资;二是如果合资,是否有必要失掉控股权;三是是否有必要卖掉自己原有品牌。利用外资不是解决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万能良药,即使利用外资,也有自己被挤跨、吃掉的可能,如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利用外资的真正意义。

(四)利用外资也要“抓大放小”。

从国家宏观管理上,不可能对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在利用外资实践的管理上面面俱到。政府对利用外资可采取“抓大放小”政策,即抓大项目,放小项目;抓大企业;放小企业;抓关系国计民生行业,放一般性行业。首先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民族工业要重点扶植,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优惠待遇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以确保这类企业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其次,对于一些大企业、大项目,为保证合资中方的合法权益,政府也可以给予必要支持,如中方经营控股权的配套资金保证等,使中方对合营企业要具有经营控制权。第三,对于那些一般性行业、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确定与外商合资的股权比例。而政府主要是做改善投资环境和加强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文是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的阶段性课题。

标签:;  ;  ;  ;  ;  ;  ;  

做有益的事情,摆脱弊端,实现利用外资与民族产业发展的高度统一_三资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