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嵌合治理框架的建构及理论诠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框架论文,生态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催生着生态化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价值观。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生态化社会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表现形态,是生态学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在我国社会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体现为我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1.生态化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 由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侵害等引发的生态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使社会生态化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呼唤着生态化价值观的导向。
(1)社会生态化革命。直至20世纪70年代生态环境恶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危机的威胁及其灾难性后果,意识到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化革命。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将生态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结合,企图找到一条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种努力尽管有其局限性,如用“生态危机论”取代“经济危机论”等,但它从理论到实践初步探索了社会生态化路径,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为我们探索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生态化革命是对生态性主体的社会责任的诉求。人作为环境的主体,应当自觉地成为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派和保护者,同时应对自身经济社会行为的失误和负面影响承担责任,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解。
(2)生态化时代精神的特征。生态化时代精神呈现出以下六种基本特征:
其一,开放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各地区都在探索体制改革创新,突破地界的封锁及旧体制、旧思想的束缚,谋求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强化合作与交流,整个世界呈现为开放的景象。
其二,多样性。由各国生产力多层次、发展不平衡规律所决定,经济结构必然通过改革而趋向多种经济形式和组织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伴随着各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放,以及传统单一化生产模式的改变,人们在多样性消费需求的实现中推进着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发展。
其三,个体性。稳定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为个体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和文明进步的物质技术手段又为个体自主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西方后现代建构主义所倡导的重视青年人的个性成长特点和多样化个性发展要求以及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教育的经验,表明强化青年个性特长的素质教育和育人为本,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是我们应当加以借鉴的。
其四,创新性。在社会生态环境中,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环境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社会主体必须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善于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科学地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自觉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
其五,主导性。尽管不同的主体追求着不同的价值目标,然而社会基本矛盾遵循着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必须按照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主导性的价值取向,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其六,整合性。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地球公民利益的整体性,要求人们必须求同存异,注重世界文化的互补性、思维方式的综合性、经济交往的互利性、外交政治的包容性、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共享性,从而联合推动世界的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
(3)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生态化时代精神的特征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要做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就必须既做到和谐统一又和而不同,即充分体现生态化时代精神的特征,这样才能确保实现政治运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动态和谐与良性演进。
生态化时代精神凝结为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时代主题的和平性与发展性及时代特征的主导性与整合性,表明一定社会中主流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必然性;时代特征的开放性、多样性、个体性与创新性,表明一定社会中主体价值实现形式多样性的必要性;时代的生态化规律本质上是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现代生态学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原理就是时代生态化规律的正确反映。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产物。
2.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孕育丰富的科学内涵 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先进科学的文化意识为主导,以人的个性特长充分发展和多样化价值选择为手段,通过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正确发展和全面发展,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尽责尽力。在发展趋势上,它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一元性与体现国情民情特点的多样性发展模式的结合体。
这种新型价值观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在政治制度层面上,要求以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同时又鼓励和允许各部门和个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战略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第二,在意识形态层面上,既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允许在具体实践基础上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第三,在社会伦理道德层面上,既要求个体以对社会作贡献和尽责任的社会价值为主导,又要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合理有效的投入与引导,包括通过公正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及时满足主体多样性利益需求;第四,在经济运行层面上,既允许各种经济形式采取多样性的实现方式促进自身经济增长,积极提升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又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追求企业的长期价值和社会综合价值为主导,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在生态环境层面上,既承认作为“自然人”的人类应当平等地对待各种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又承认作为“社会人”和“经济人”的人类在环境中的中心主体地位,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同生共荣。
3.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科学的世界观 我国的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基础上,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拥有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相一致,体现为科学的自然观、认识观和历史观。
(1)体现世界多样性统一的自然运动观。我们必须尊重世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识,注重原则的坚定性,这是坚持唯物主义本体论的要求;同时,任何事物都具有特殊个性,我们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待客观对象的多样性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策略的灵活性,这是坚持客观辩证法的要求。
(2)体现认识主体的主导性功能与多样性差别相统一的社会认知观。首先,个人或群体可以在自组织的对象性活动中作为反映、改造的主体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对客体发挥主导支配作用,达到实践的成功和主体需要的满足。这不仅促进了客观事物的发展,也有效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个人或群体又可以在他人主持组织的对象性活动中作为被反映、被改造的客体,接受教育、引导、改造、调控、评价,处于被支配从属的地位,然而其承受能力和客观效果亦可对主体产生制约、反馈、调节作用。最后,作为组织成员的个人在主体间性的群体活动中,往往会随着特定系统自组织的运动所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功能综合化、要素现代化、运作规范化和目的多元化等征象,自主地履行系统要素的职能,并与其他元素协同推动系统整体性功能的发挥。
(3)体现一元性自然过程与多样性主体选择相统一的历史发展观。社会历史的运行是一元性主导规律与多样性主体选择相统一的曲折前进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历史事件中坚持历史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各种社会变动现象及主体行为是非得失的衡量,应当也能够实现将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标准,同是否有利于实现主体利益的价值标准相一致。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前者,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制约着前者。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注重历史规律性与主体目的性相一致,将历史标准客观性原则与主体选择人文性策略辩证地统一起来。
4.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可化作科学的方法论 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统一的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既体现为思想导向的理论体系,又在实际应用中可具体化作方法论原则。
(1)坚持正确把握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统一的主体价值规律。一方面,在思想认识上应明确:首先,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样性差别以及个性之间的差异是主体利益多样化的合理反映,并非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其次,多样性发展以承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元性为前提,并以发展为主体多样性为旨归,其实质是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应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将坚持与发展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再次,该新型价值观所强调的一元主导包括两种作用:一是对于由社会主义思想观念一脉相承所派生的多样性表现、多层次形态提供基本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主导作用;二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同主体和流派的思想观念发挥方向指导性、规范表率性、合理批判性、宏观调控性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在行为导向上应做到:一是在路径选择上,倡导科学社会主义一般本质基础上的多样性发展模式的探索,鼓励根据国情、地情、行情或个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二是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元性真理指导与多样性实践效应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一切承认并服从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主导的各种价值观念都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2)坚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主导与反对多元化相统一的原则。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党性原则,同时批判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倾向;要让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占领网络、新闻媒体、课堂以及各单位的宣传窗口,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抑制西方社会思潮和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市场经济中拜金主义和价值多元化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要防止以改革为名、行私有化和自由化之实的新自由主义误导。
(3)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一元性与中国化发展模式探索相统一的原则。共产党人必须在社会主义一元化原则指导下积极探索多样性发展模式。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和根本目标任务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即:具有发达的生产力和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等优势,这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原则;同时,由于现实社会主义机体的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局部与整体、必然与偶然等因素的制约,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曲折中艰难前进的。也正因为这些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我国才必然经历一个改变经济文化不发达状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我们既要扩大对外开放,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当代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经营方式的多种形式和措施,增强综合国力和自力更生能力,又必须根据时代多样性特征、中华民族文化和人口资源环境特点,及民众多样性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中国化的发展模式。
总之,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和挑战,迫切需要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负面影响承担起责任。生态化革命运动已经并将更加深入地在社会各领域展开。生态化时代精神的特征已经显现,并以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态指导着生态化社会实践。随着生态化社会运动的广泛延伸和深入发展,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