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风貌提升与园林景观建设论文_黄光耀

新时代乡村风貌提升与园林景观建设论文_黄光耀

钦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乡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也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致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传统乡村风貌,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①,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高质量、绿色生态、循环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全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置,稳步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共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推进乡村风貌升级和景观规划,实现城乡科学发展,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乡村风貌;提升;园林景观;有机融合

一、乡村风貌建设现状

1.1乡村发展缺乏规划,没有制定规划或规划不完善

多数村庄没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已不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建设的要求。长期以来,乡村房子建设大多是依地形而建,村庄杂乱、朝向风格各异、五花八门。房屋设计中的通风、采光、隔音、消防、上下水、保温等设施与现代生活要求也相差甚远。农民一味追求住房的面积,一户有多处住宅的情形也较普遍。另外,村中大批年青人外出务工让很多村落成为“空心村”,造成大量住房闲置,问题也比较严重。

1.2政策宣传不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强

由于政府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对乡村建设有关政策不了解,群众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社会合力。村民群众存在依赖思想,“等、靠、要”严重。部分群众环境卫生与保洁意识差,没有大局观念,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时就表现出不参与、不支持、不配合、开口就要钱等。

1.3整治不彻底,责任不落实

乡村相关建设和改造项目完成后,设施有所增加,环境有所改善,农村面貌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缺乏长效管理和保护机制,责任落实不位位,后续管护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

1.4资金落实难,机制不健全

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建设是一项投入资金大、建设面广、受益人多的系统工程,但是相关机制不健全,多渠道融资困难、进展缓慢,资金缺口量大,地方财政困难,项目建设资金配套压力大,影响工作整体推进。

1.5产业不突出,发展缺后劲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路子不宽,缺乏资金和管理人才。不注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农村产业发展比较单一,没有特色、没有规模、缺乏竞争力。

二、乡村风貌改造与提升

2.1推进“三清三拆”与传统风貌保护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开展乡村规划、推进乡风文明治理和乡村风貌改造与提升活动,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组织群众自觉主动拆除农村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和废弃建筑“残垣断壁”以及村内道路两侧私搭乱建的设施以及无人居住的坍塌破房,推动村庄特色风貌改造与提升。

2.2传统文化保护与提升

传统的乡村文化保护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和保留,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不断加以创新和变革。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增加农民收入。

2.3土地房屋整合与治理

建立健全乡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宅基地获取、转让、退出的审批和监管相关制度。推进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拆除或复垦,依法依规消除存量违法用地,依法打击违法用地行为,严格遏制违法用地增量。

2.4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与环境保护

落实保洁员工作制度和保洁经费收取制度,采取垃圾集中收集分类管理办法,统筹安排好建筑垃圾或渣土填埋地点。彻底清理村庄及周边水塘和沟渠的淤泥、打捞水上漂浮物和障碍物,杜绝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乡村风貌提升与园林景观有机融合

3.1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优化布局,充分尊循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落实宅基地安排、明确相关配套标准、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实用性乡村规划编制。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改造村庄基础设施,补足短板,整治村庄环境。

3.2乡村风貌提升与园林景观有机融合

3.2.1开展农村植树绿化

深入开展绿化村庄美化家园活动,分别实施庭院绿化、环村林带、休闲绿地、山坡绿化和森林公园建设。对农田、水域、道路以及滩涂荒地以及未利用的土地进行绿化美化等综合改造。

3.2.2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改造行动

加快乡村道路规划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工程,建设厨房文明,全面治理人畜混居,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和宜居舒适度,完善沟渠排水系统,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3.2.3开展特色农房风貌提升行动

新设计的农房要具有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优点,且具有本地乡村特色,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新建住房要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要求,有序推动对旧房风貌改造。

3.2.4提升村庄特色景观

在村口或休闲广场、闲置空地建设楼、亭、廊、榭等,并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建设等,既要突出园林景观效果,又要体现村庄特色风貌。在水体中适当放养观赏鱼种或种植水生观赏植物,滨水绿化主要规划种植亲水植物,打造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丰富河岸植物景观。在主要村内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统一栽植开花树种、常绿树种、彩叶树种、特色树种和芳香树种等,打造每月有花、四季有果、五彩缤纷的乡村绿化美化景观。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路灯建设,推荐使用太阳能路灯,既减少成本,节约资源,又实现夜晚照明。对村内主道路两侧的墙壁实施统一美化规划设计,统一绘制文化墙、宣传标语和公共标志,让其成为村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注重庭院设计与美化处理,营造家家有特色、户户皆美景的效果。

3.3园林景观建设与传统文化融合传承

有文化的青壮劳动力的流失,传统乡村民俗文化进而逐渐消逝②。发掘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风貌保护和新时代特色村落建设,促进乡村建设有序开展。深化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村庄规划建设监管,推进农村公示公开制度建设,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关于做好乡村风貌提升与园林景观建设有机融合几点思考

4.1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总结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风貌改造提升的良好氛围。下大力气抓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养,引导大家共同担起乡村风貌改造提升责任。

4.2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农村地区风貌改造提升。大力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热潮中。

4.3建章立制、落实目标责任

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研究制定本地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的规章制度、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保障措施、推进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间节点,既要讲逻辑又要讲实际,要注重可操作性,明确具体、实在管用。

结语

2020年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的工作重点将转入乡村振兴战略大环境中,务必加快推进乡村风貌改造提升与现代园林景致的有机融合,并制定和完善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①李金妹.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7:20-22

②赵青宇.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与建设的思考及策略探讨[J].中国城市

作者简介

姓名:黄光耀

单位:钦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职务(职称):副站长(农艺师)

论文作者:黄光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新时代乡村风貌提升与园林景观建设论文_黄光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