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问题,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因此,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使其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措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措施
高层建筑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作业,导致施工过程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而一旦施工管理出现问题,某一个环节的问题可能都会导致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存在缺陷,因此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加强施工管理,进而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高层建筑主体结构
1.1主体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如果按照表现形式来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即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与简体结构,而如果通过专业工程的种类来对其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楼板、梁柱、墙体等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按工程实际用途来进行划分。而对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来看,在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结构可以承担上部荷载,进而与基础结构一起来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来提高主体结构的施工效果。
1.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分析
想要进一步提高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对各个工程专业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保证施工作业可以顺利的进行。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还需要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一般为:一,测量定位;二,钢筋绑扎;三,柱模板安装;四,浇筑混凝土;五,拆除柱模板,安装梁模板;六,钢筋绑扎;七,混凝土浇筑,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八,拆除模板。在整个施工流程中,对于模板施工与混凝土施工环节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质量问题的产生。
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措施分析
2.1模板施工控制措施
2.1.1模板选择
在现阶段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铝合金模板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铝合金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具有较多的优势,以下对其优势进行分析:(1),提高施工效率,铝合金模板因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轻便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吊装等操作,减少了对于吊装设备与起重机等设备的占用时间,进而可以大量减少吊装设备的使用,;(2),使用铝合金模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摊销成本,传统的木模板周转次数只有6~8次,且在进行脱模时还要应用脱模剂,而铝合金模板的周转次数高达30~50次,具备极高的回报率,铝合金模板的成本虽然相对较高,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性能,所以在综合经济效益方面铝合金模板要更高;(3),铝合金模板具有较高的重复使用率,且铝合金模板的成模质量也相对较高,铝合金不吸水、不易变形,且在操作过程中较为简单,混凝土浇筑效果也相对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铝合金模板可以实现重复使用;(4),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使用铝合金模板可以减少对木质资源的消耗,有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因此,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使用铝合金模板是具备很大优势的。但由于铝合金模板的前期成本投入相较于木模板来说较高,因此,也可采用铝模板与木模板结合的施工方法。
2.1.2模板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
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注意:一,放线过程中需要对垂直度及相应的墙角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二,对墙板进行安装过程中需要对垂直度进行核验,之后进行梁模板的安装并要对其位置进行校正,安装楼面模板;三,需要对模板体系进行整体的校正,并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在模板安装完成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模板的安装进行验收。
2.2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混凝土配比过程的合理性,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将一些相应的活性物质加入到混凝土的配制中,这些活性物质在进入混凝土的小细缝中后水化,起到了填补细缝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度。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之前要对混凝土进行湿处理,且此过程一定要仔细进行,加水的比例要经过准确的分析,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利影响,该过程还要充分考虑到温差问题,即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等,因为混凝土与环境之间存在热量交换,如果前后温差变化较大,就会导致混凝土在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时产生裂纹。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混凝土搅拌原则,这其中包含着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与混凝土搅拌的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加入混凝土的量要在搅拌机的容量范围之内,如果放入的混凝土过多,就会导致搅拌机的搅拌不均匀。型号不同的搅拌机,其容量范围也是不同的,因此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根据搅拌机的型号及性能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制比例,通过投放原材料的量来计算最后产出的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投放原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投放顺序来进行,不可以将原料一起进行投放,也不可以进行随意投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搅拌的质量。
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想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提高混凝土运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提高混凝土运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需保证混凝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并且该运输方式可以连续使用,进行不间断的供应。因为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一些不能留下施工细缝的混凝土结构必须要进行连续的供应,不可以中断。同样的,在运输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例如,要保证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致使原来的特性发生改变,并要尽量控制封层现象及流失现象的发生。
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一定要对其进行硬化保养,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需要对混凝土各部分的结构监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来进行分析。要对混凝土试压过程中的试块进行预留,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后,才能将模板进行拆卸,模板拆卸之后,一定要在混凝土的表面遮盖上遮盖物,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一般要持续14个小时以上,因为这阶段的养护工作可以为后续减少很多问题的发生。但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因素,在拆除模板后需要对其缺陷处进行适当的修补,但必须是使用相同性质的混凝土,如在混凝土表面存在污染后,也要及时进行清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导致建筑企业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制订与研究,而为了能提高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测与施工措施的制定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鹏飞.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措施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12):72.
[2]刘斌,翁南南.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魅力中国,2018,(45):232.
[3]张贺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钢筋质量控制的思考[J].新商务周刊,2019,(3):265.
[4]刘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9):2046.
[5]张斌1.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措施[J].名城绘,2018,000 (007):P.207-207.
论文作者:范飞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铝合金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