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进入了教学,极大地辅助了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章将从微课对教学的影响入手,根据高校教师们在微课制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对微课制作和应用的相关对策分析。
关键字:微课;教学;制作;应用
微课起源于美国可汗学院的在线开放课程,它以短小精悍、应用灵活的特点受到高校教师的欢迎。它满足了高校学生碎片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用能力和学习效率,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微课制作也成为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新型技能,微课的设计及制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着课堂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少,这样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让同学们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哪怕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多媒体课堂也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微课的出现让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首先,微课下发给学生后教学过程可以反复观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精神不集中漏听的情况,但在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进度进行暂停和回放;其次,一系列的微课教学可以使缺课的学生自行查缺漏,教师可以使用相关微课录制软件记录课程,然后将其放入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学习;第三,可以永久保存一系列微课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再次进行审阅,复习和纠正。充分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和个性化学习。
二、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对课堂的辅助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近几年却不尽人意,通过调查发现,微课在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使用目的不明确
微课的应用一般应该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将其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进行学习,课上再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可是目前对于辛苦花费时间制作出来的微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有些只是在课堂上播放代替教师讲课,主要作用还是用于微课教学比赛和职称晋升。
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限
通过本校一线教师的访谈及调查发现,由于受到专业限制及自学能力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没有完全高效地掌握微课制作的新信息技术。在制作过程中还是会优先选择简便的方式,如课堂教学录音或PPT录屏,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另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影响着微课的使用,没有较强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过多或过少地运用微课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过多利用微课代替教师讲解的课堂,由于微课都是片段化的视频,学生获取的也是肢解的、碎片化的知识点,无法建立系统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不重视资源整合
由于当前教师制作微课的目的基本都是参加比赛,因此一般一次制作都是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开展。整个课程的系列微课开发很少。无法真正推动这一学科的教学。另外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目前一般都是自行制作微课,学科之间的团队协作及分享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微课的开发大部分发展仍处于无序,低效的自然发展中,存在重复建设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发展。
三、微课制作与应用对策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一线教师在微课制作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微课的用法和用途
合理使用微课就要求教师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将传统的灌输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习现代教学模式的运用,积极探索移动及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师制作微课时还要摒弃功利心,为教学需求制作微课而不是为竞赛获奖制作微课。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微课,在能在教学中正确应用微课,合理的使用微课可以有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增强,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微课能够有效辅助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指引下,教师合理制作微课,用于课前或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够很好的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介绍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时,由于此部分内容已经下移到小学,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基础,但每个人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差距又很大。教师就可以针对知识点制作微课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学。如此一来,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浏览一遍对知识进行复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微课视频并进行查缺补漏。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展开课堂教学,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2.从技术上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
近年来微课视频制作的方法越来越多。目前,主要主要的制作方式包括:一是录制PPT类。用PPT制作课件配音后用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 等录屏软件进行录制;二是视频拍摄类,利用专业相机或手机等工具;三是编辑类,如用PPT 和Flash等软件直接进行编辑合成。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制作微课应用技术难度偏大,如片头片尾的制作、视频的后期处理(如字幕)、镜头切换等。而制作这些效果使用的恰恰是让微课易于理解、生动有趣的重要技术。因此,应选择易于使用的制作技术(如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由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降低技术门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微课建设中;另外,也可以选取部分优秀教师,参加由专业制作人员开展的后期制作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微课制作的技术水平。
3.重视资源整合
目前,在多数院校微课发展仍然是处于教师单打独斗的现状,掌握微课制作技术的也是少数一部分教师,每次需要比赛或者有教学需求时才根据知识点制作几个微课。微课本身就存在碎片化、不系统的特点,加之在学科中不进行统筹管理,导致微课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可以由学校组织各学科教师形成不同专业开发团队,或者可以由一线优秀教师、信息技术专家等来进行团队组建,根据微课的性质来设计课程,建立高质量教育资源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陈兰.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10):123-125.
[2]余红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17,4(19):99-101.
论文作者:石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都是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点论文; 课教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