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科;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全面护理
引言: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中是小儿常换疾病之一,一般时候,小儿会突然发病,病情相对严重,除了要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外,更要配合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才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将针对儿科护理中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
(一)临床资料及方法
1、资料分析
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儿科收治的5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临床研究对象,男女比例1:1,年龄在3个月~8岁之间,患者入院后均有明显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状况,医生根据《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诊断确定入选患儿均符合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要求,且患儿不存在其他疾病。然后,随机平均的将患儿分成每组25人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并行不同护理方式,且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差异,P>0.05,具有可行性。
2、方法
2.1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如日常检查、协助吃药等。
2.2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全面护理,方法如下:
首先,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交流,了解患儿内心想法,然后可像患儿提供玩具或播放动画等方式帮助患儿消除心理焦虑感、恐惧感,缩近护患距离,构建护患和谐关系,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1]
其次,行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病情波动情况进行实时观察,注意患儿临床指标的变化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联系、配合医师进行工作。
然后,行饮食护理。患儿入院治疗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营养需求,协助家长制定符合患儿口味的、清淡的食谱,满足患儿营养需求。[2]
再次,行高热护理、患儿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往往伴随着高热现象,若高热无法控制,将导致病情恶化、影响患儿器官功能,所以要及时降温。此时,护理人员要为患儿头部进行冷敷或用酒精擦拭身体等方式帮助患儿降温;同时,还要根据医生医嘱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保证降温效果。
最后,行健康教育,做好传染源的隔离。若患儿患有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他人;若患儿患有流感性呼吸系统疾病,要告知家长勤洗手、经常通风、做好餐具消毒;还要积极的为患者家属普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治疗、护理特点、内容,避免家长对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产生误解,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
3、观察项目
首先,观察患者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即痊愈、好转、未愈;痊愈:患儿各病症彻底消失,所有指标全部达到正常水平;好转:患儿病症基本消失,具备明显好转迹象;未愈:未能缓解患儿病症状况,或有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好转+痊愈)例/总人数×100.0%。
其次,观察患儿护理满意度,医院可自制护理工作调查量表,设计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通过发放、回收调查问卷,计算临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总人数×100.0%。
4、统计学研究
本文收集的所有数据经SPSS24.0软件进行处理、解析,以%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二)结果
2.1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
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0%、6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详见表一。
(三)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医院儿科患儿中发病几率较高,在治疗中做好护理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全面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护理的工作开展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取得的效果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积极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提供全面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康复周期等。因此,值得广泛的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研究[J].魏堃.中国社区医师.2017(15):117-118
[2]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J].沙哈提古力·哈那哈提,阿依特拉·阿布都吉力力.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08):229+232
[3]简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J].王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5):145-146
论文作者:马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患儿论文; 呼吸论文; 系统疾病论文; 儿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