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论文_潘宗亚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论文_潘宗亚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 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的特点,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变化趋势、整体风格、构图要素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及总结。最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园林能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规律中得到那些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变化;风格;构图要素;启示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以人工造园摹拟自然山水的阶段在文明社会初期,人们把自然环境只看作是畋猎、渔樵、游娱等物质生活享受的场所,由于处于农耕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高大山岳的原始崇拜,统治者遂修高台摹拟圣山,并在台上建房屋谓之“榭”,进而演化成以台为中心,用周围的绿化种植围合成的空间,谓之“苑台”。园,最初是种植树木的场地,随着经济发展,又有了观赏的目的性。商、周时出现“贵族园林”,是皇家园林的前身,如殷纣王修的“沙丘苑台”,是囿和台围合的空间。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修建宫苑的高潮,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姑苏台建于姑苏山上,是一座山地园林,因山成台,联台成宫,并开凿山间水池,整体布局因山就势,曲折高下。章华台位于古云梦泽内,在园内人工开凿水体,满足交通及供水,又提供水上游玩,因水成景。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的确立,园林也发展起来,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正才形成。此时,宫苑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利用地形的塑造空间,一种人工的山水模式“一池三山”开始盛行起来。

汉武帝在秦上林苑上扩建,上林苑外围是终南山北坡,关中八水贯穿苑内。建章宫是上林苑的十二宫之一,在园内西北部开凿大池,为“太液池”,在池中堆山叠石,象征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并利用挖池土方在太液池西北面筑台。建章宫以一池三山为构图中心,是第一个完整具有三仙山模式的皇家园林,“一池三山”也成为后世皇家园林的主要营造方式。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的变化

1、理景的普及化

即由都城向地方城市扩散;由社会上层少数帝,王、.,贵戚。豪绅向一般官员、士人、甚至平民推演。如果说两晋南北朝时,造园活动主要集勇于建康、洛阳两地的话,那么唐宋时已遍及南北许多府、县城市。明清两代,江南地区大小城市以至僻远乡村都有营造私园和进行近郊风景建设的活动。而清乾隆六下江南,各地官员、富豪大事兴建行宫和园林,以冀邀宠于一时,使运河沿线和江南相关城市掀起一股造园热潮,其中最典型的当推扬州的盐商们在瘦西湖的造园热。当时扬州城内有园数十;瘦西湖两岸十里楼台一路相接,形成了沿水上游线连续展开的园林带。在同一时期内建成如此众多的园林组群,在我国造园史上是独一无二之举。此外,作为我国重要的外贸港口的广州以及边远的云南、台湾等地,园林也有了新的发展。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早期人工建筑物较少,但随着造园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园中建筑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到明代,有些园林的内容已十分庞杂,房屋很多。其中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房屋外,还有祖先祠和接待高僧的禅堂。由此可见园林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

1、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设计者寓情于景,同时园林中的景色也体现着人文情怀。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的水体、错落的山体、迂回的园路、参差的山石、幽奇之岩洞构成一个被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是将自然界的景物集中荟萃在一处。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3、浓郁的诗情画意

园林设计中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情趣,而有些园林的设计者就是由画家直接担当的,在对园林的空间布局、植被设置、山石堆叠上,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审美特征。此外,园林中楹联、匾额中的书法作品也是与这种审美情趣相一致的石谈及楹联、匾额及对景色园区的命名这些也都体现着深厚文学底蕴,同时也对园景起到了点睛作用。这些综合的表现形式流露出的是浓郁的诗情画意,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四、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1、现代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延续

中国传统私家造园理论多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它充分关注了群体的人类社会规范与个体人性的主观心理,将人的主观与自然客观结构相互适应的问题。传统园林主要注重事物的意义及内在的文化涵义,其次是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和建筑装饰的物品上,都注重传达的意境和象征意义。园林从发展的初期表现在寄情与山水园林中,将植物、动物等意象的表达在园林中是一种文化的嫁接。在现代城市园林中,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园设计最初是以整体的大环境考虑,淡化了视觉画面的效果,园林意境的人工痕迹较为明显。这就要求人们深切的考虑的人的适应环境能力,将环境营造出清新和舒适的宜居、宜赏、宜游的人工自然景观。传统模式既要考虑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同时也要求传统的思想与现代的方式的相融合。

2、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活化

现代园林的发展也应像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样趋于大众化和平民化,开放式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这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园林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误区。“盲目的求洋求大;机械学习我国古代园林;过分追求形式,弱化了功能要求;缺少个性化”等等,这些问题都在现代园林中存在,最害怕的就是趋同化,且面临城市环境脱离生态环境。每个国家、民族和区域都有自己历史和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就应该要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魅力,才能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国近些年所建造的园林根据城市的发展,在文化的差异上都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寻找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园林文化,并且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达到长期的自然生态发展。

小结

从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的演变中,不难看出,人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难割舍。为了达到继承传统的造园思想的同时要复合现代城市人生活的需求,还要考虑长远的生态发展,这使得现代园林赋予的使命。从人与园林的关系的历史演变来看,就是传统私家园林自然情感的独享,演变成另一种现代人们所崇尚的环境共享。

在现代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园林的发展和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的演变中,不难看出,人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难割舍。城市的人居环境密度在增大,舒适度在降低,只有不断的改善和增加园林环境和文化氛围。联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时俱进的搞好人与园林的关系,满足人民增长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解决城市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园林与人的关系在变化,变的人对园林越发的渴望。现代开放性园林是城市综合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城市发展会逐渐趋向一个园林化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李伟华一池三山一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地形创作特征.[D].广东园林,2003,15-19

[5]楼庆西.中国园林[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8.

[6]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论文作者:潘宗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  ;  ;  ;  ;  ;  ;  ;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论文_潘宗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