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率高达34%的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梁智国,关世超,李卓,任志刚,陈训彪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3

摘要: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具有高效、节能、低噪音、无污染、适应地层广泛等优点,但是在溶洞率高的地质条件下,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对成品质量不能有较好的控制。由于本工程地质复杂多变,地下岩面起伏大,溶洞、土洞发育且分布不规则,溶洞率高达34%,地下水丰富,土质较差,使旋挖钻机在钻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斜孔、漏浆、喷涌等质量安全事故。如何控制旋挖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是本工程施工的关键。

关键词:旋挖钻孔灌注桩;地质复杂;溶洞率;成品质量控制

前言

本项目场地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地貌单元。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分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层、第四系不明成因沉积层、土洞、灰岩、溶洞。场地下伏基岩为可溶性灰岩,岩溶较发育,基岩顶部普遍分布着粘土(为溶洞、溶槽填充物)或串珠状溶洞,成分和结构混杂不一,力学性质差异大,拟建高层为32层,荷载较大,基岩埋深8.3~36.5m,岩面起伏大,当基础不能置于稳定的基岩上,其上覆盖层处理不好,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并以微风化灰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地下溶洞数量较多,根据超前钻结果,见洞率溶洞占34%;溶洞中,占20%左右为多层喘洞(3~5层)。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属暂时性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水位埋深0.3~3.0m。据深圳经验地区孔隙潜水水位变幅约0.5~1.5m。

2桩基施工工艺

2.1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

2.1.1施工工艺

桩位测放

用十字拴桩法进行定位,在测定的桩位点,打入标志桩(露出地面5~10cm)。

2.1.3埋设护筒

利用挖掘机配合旋挖桩机进行护筒埋设,埋设护筒准确稳定,护筒周围用粘土回填并夯实。

桩施工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20mm厚的钢板加工制作,高度6-12m左右,若遇到上部塌孔等情况可适当增加护筒长度。护筒的内径大于钻头直径200mm,其上部宜开设溢浆口,并高出地面0.30~0.35m。

2.1.4泥浆制备、施工和管理

泥浆有保护孔壁和排渣的作用,泥浆质量控制应以不塌孔并达到排渣目的为原则。开钻前必须准备充足的泥浆。

1)本工程采用旋挖钻进,在一般土层中成孔时泥浆密度宜为1.06~1.20,粘度宜为18~22s,含砂率4~8%,胶体化率大于96%。在软土层中钻进时,泥浆密度宜为1.10~1.25,粘度宜为19~28s,含砂率4~8%,胶体化率大于96%。开孔钻进时,泥浆应适当加稠,密度宜为1.25~1.40。

2)清孔后泥浆性能指标宜为:泥浆密度宜为1.10~1.20,粘度宜为17~25s,含砂率小于6%,胶体化率大于95%。

2.1.5成孔

钻机就位、泥浆制备合格后,即可开始钻进,钻进时每回进尺深度控制在60cm左右,开始钻进时钻机要轻压慢转,并注意放斗要稳,提斗要慢,特别是开孔时至旋挖至地下5~8m的过程,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小于桩长的1%,且不大于500mm,桩径允许偏差±50mm。如有偏差及时进行调整。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

遇到填石层钻进困难时,可先采用冲孔桩机施工,打穿填石层后用旋挖机施工,直至成孔。

2.1.6清孔、终孔验收

终孔后进行第一次清孔,第一次清孔采用正循环清孔。清孔方法:将钻具提高20~50m,并维持正循环30min以上,直到清除孔底沉渣且使孔壁泥质、泥浆含砂量小于4%为止。

在孔内下入钢筋笼,安装好导管后,若孔底沉渣厚度>100mm,则须进行二次清孔作业。第二次清孔方式采用正循环清孔。

2.1.7钢筋笼吊装

采用汽车吊进行钢筋笼吊装,汽车吊就位后,钢筋笼底部对准桩孔缓缓送入;用钢管梁将钢筋笼挂在护筒上,松吊车钩。

2.1.8水下混凝土灌注

本工程灌注桩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水下商品混凝土。下放钢筋笼前泵车务必就位,钢筋笼放下后必须马上灌注混凝土,以防孔底沉渣过多。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以2~6m为宜,最小埋入深度不得小于2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应勤拔勤拆,一次提管拆管不得超过6m。

2.1.9溶洞专项处理工艺

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工艺选择如下:

(1)溶洞处理方案1

当地基存在较大半填充溶洞有微风化夹层、斜岩,需要纠偏。失水较快或失水深度达到1~3米时,采取下述方案处理:

当钻孔进入溶洞后,应迅速用大功率泥浆泵补浆补水,同时及时提钻。泥浆粘稠度控制在19~28s。然后用挖掘机及时将准备好的片石、粘土按1:1的比例抛入,必要时投以袋装水泥。直至孔中的泥浆面停止下降,并慢慢上升。若溶洞内进尺过快,则投入片石、粘土,投入量根据进尺速度确定,少量多次,每次投放在2.5斗(1m³/斗)左右。

(2)溶洞处理方案2

当有地下暗河的溶洞;急速失水,或失水深度达到3~5米时,采取下述方案处理:

遇到较大的溶洞及暗河,发现漏浆后,立即使用泥浆泵向孔内补充泥浆。同时立即向孔中抛袋装水泥5~10t。向孔中灌入C15泵送砼,混凝土顶面的高度大于失水孔底标高2~3米。待漏浆现象停止后重新进行钻进。采用斗钻二次旋挖,挖到漏浆部位的时间宜控制在水泥终凝时间之前,然后停止钻机4h左右,直到凝固后的混凝土把漏浆源堵死为止。

2.2成品质量检测

通过采用低应变和钻芯法检测,本工程584根桩基结构完整,桩端持力层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达到要求,桩端持力层的岩土厚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1%的成品有轻微缺陷,判为II类桩,其余均为I类桩。据此评定该桩质量满足要求。

3结束语

本工程从桩位测放到混凝土灌注均经过层层把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制定一些列溶洞处理方案,通过各个工序的有效控制,使桩基础在溶洞率高达34%的不利地质条件下,保证了桩基础的成形质量。

论文作者:梁智国,关世超,李卓,任志刚,陈训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溶洞率高达34%的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梁智国,关世超,李卓,任志刚,陈训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