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183号;效益183号;效率183号;钢铁工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耐力_钢铁工业论文

市场183号;效益183号;效率183号;钢铁工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耐力_钢铁工业论文

市场#183;效益#183;效率#183;后劲——论钢铁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劲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工业发展论文,钢铁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我国钢铁工业经受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在下半年限产的情况下,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压库促销,当年钢产量突破了9000万吨。据国家统计局快报,年产钢9153万吨。在国际上,年产钢达到过9000万吨的国家先后有美国(1951年)、前苏联(1965年)和日本(1970年)。由于苏联解体,美国钢产量近十几年大幅度下降,1981年以后钢产量一直没有达到9000万吨,只有日本这几年钢产量仍保持在一亿吨左右,我国位居其后。随着钢产量的增长,钢材品种质量也有所改善,能耗稳步下降,经济效益也保持较好水平。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仍显示出了他的重要作用。预计钢产量登上1亿吨的高峰,为期已经不远;在本世纪内有可能达到1.2亿吨的新台阶。

钢铁工业需要发展,钢铁工业也一定能够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钢铁工业更是积累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经验;我们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目前钢铁工业的综合能力已达到1亿吨左右;钢铁工业上游部门的加快发展也为我们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还有广阔的市场,12亿人口的大市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都对钢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更重要的还是品种质量上的;我们还有一支在建设和生产实践中锻炼成长、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科研大军,这些都是钢铁工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钢铁工业也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这主要有:市场、效益、效率、后劲。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规划、组织生产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市场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上课。过去,在计划经济下,计划就是法律,有产量就有效益,完成了计划就一切都好。但是在市场经济下,影响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生产的东西再多,如果没有市场,就一切皆空,有市场才有效益。这从近两年钢材市场的变动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市场的需求会推动某一产品、某一企业、某一行业的发展,所以,市场是企业组织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行业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如果要发展,就必须认识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来定位。

以市场为导向,首先要认清市场是变化的,特别是要看到目前钢材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长期以来,钢材市场总是处于旺销状态,因此使不少企业习惯地以卖方市场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实际上,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的沟通与交流,钢材市场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即使就国内产需情况来分析,目前80%以上的钢材品种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品种仍然供不应求。从长远讲,在市场经济下,买方市场是正常的,长期的;而卖方市场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是暂时的。因此守着卖方市场的思维模式、经营策略,必然会在买方市场情况下的激烈竞争面前处于被动。前一段时间,有些企业对市场的这一变动认识不足,仍然把企业走出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近期内出现旺销状态,结果越等越被动,而有些企业,则能审时度势,及时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使自己能在市场变动中保持主动地位。

其次要深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国内市场的界限已经打破。我国要扩大开放,要“复关”,必然要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我们既要努力扩大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同时也要看到,国际上正看好我国这一广大市场,也力图在我国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目前我国虽然尚未“复关”,但从近两年进口钢材高达5000多万吨这一事实来看,钢铁工业实际上是没有“复关”的“复关”。因此我国钢铁工业即使要占领国内市场,也必须把自己放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来考虑问题。如果我们在品种、质量、成本上没有竞争优势,那就无法抵挡国外钢材的大量进口。因此我们要认清国内外市场的融通性,从只面向国内市场的封闭观念转到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开放观念上来。

再次,要充分认识市场竞争的严酷性。市场竞争是激烈的,无情的,因而也是严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去年,在同样市场条件下,有的企业产量增、效益升;有的虽然产量减少,但效益却仍然保持增长势头;而有的企业尽管一再限产,但仍然钢材库存增加,效益税减,关键就在于产品能否适应市场。象宝钢去年在钢产量增长不多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却有大幅度增长,就是因为他们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增加“双高”(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抚钢加大“奇、难、缺、特、高”产品的比重,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取得了限产增收的好成绩。杭钢虽然没有什么特色产品,但也以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营销策略,使自己的产品能牢固地占领当地市场,使企业得到稳步发展。而有些企业,由于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或墨守成规,没能采取有效措施去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以致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竞争乏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境艰难。事实教育我们,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致胜之道在于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信誉。对当前生产经营是如此,在制订长远规划时也必须面向市场,预测市场,准确把握市场的走势,按照市场需要的品种质量来制订规划,把过去的数量为主的规划切实转到以品种质量为主的规划上来,这样才能取得主动地位。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企业都要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标来组织好各项工作。企业没有效益,这个企业就不能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发展。当然,一些公益性企业、以为社会谋利益为宗旨的企业不在此例。新中国建立以来,钢铁工业总的效益还是不错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1953年到1993年,钢铁工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为2355亿元,同期累计实现利税为3126亿元,静态计算是投资总额的133%,但是,钢铁工业能源消耗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少,综合成材率低,劳动生产率低,这些都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提高经济效益,既要在深度上下功夫,还要在广度上花力气。

说深度,就是不仅要简单地把利润等同效益,而且要联系到资金的投入。就是要考察投入产出的比率。有的企业利润绝对额虽然不小,但投入产出比却较低,这就不能认为效益好。譬如,“七五”期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658亿元,新增利税为215.5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0.33,而同期首钢投入产出比为1:1.98,效益高低显然可见。在流动资金上也一样,同样规模的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额差距甚大,这也反映出效益的高低。最近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等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来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这将进一步促使各企业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深度上下功夫。

还要强调指出的是,在追求利润增长时,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要图虚名,招灾祸。譬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表面上的高额利润,使职工收入相应增加,有意少提折旧,其结果是吃了老本,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而宝钢、杭钢等企业在资产重估大量增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折旧率,使企业发展有较多的自有资金,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从广度上花力气,就是要从建议、生产、经营、科技、管理上全方位来提高经济效益。一度钢铁工业价格效益比较明显,今后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价格的大幅度调整上,而要立足于自身工作,立足于苦练内功。特别是在基建、技改领域,要用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效益,这就需要正确决策,按期投产,迅速达产。目前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影响投资效益,有的项目决策失误,项目建成了产品没有市场;或者设备不配套不能发挥整体效益;有的投资超概算,使原认为可获利的项目反而亏损;有的建成后迟迟不能达产,特别是“三五年达产算正常”的观念根深蒂固,这同国外的观念完全不同,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思想的反映。现在钢铁工业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这笔资金一定要用好。在生产领域里,要重视利润结构的调整。在卖方市场下,产量效益最为明显,因此不少企业拼命扩规模,增产量,以求得最大利润。这种观念,也使得许多企业在市场变化时措施跟不上而陷于困境。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更多地重视品种质量效益,重视降低成本的效益,这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验目前已越来越成为钢铁企业的共识,邯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也在很多企业得到推广。这些都必然带动企业科技进步和管理工作的加强,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打下了好的基础。

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重点,全面提高企业效率

效益同效率是不可分的,企业效率是体现企业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构筑企业效益的基础。高效益来自高效率,而高效率才能有强的竞争力。应该承认,我国钢铁工业在诸多方面的效率指标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方面,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及由此造成观念上、体制上的影响。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众多劳动力需要安置,三个人的工作五个人做,“公平”为先,顾不上效率;同时,企业要担负社会责任,办后勤、办教育、办医院,而在人们思想上人多好办事,人多说明企业越大、企业领导地位越高的一些陈旧观念也阻碍着效率的提高;在体制上受“大而全”、“小而全”的影响,万事不求人,妨碍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这些都使得效率难以提高。

提高效率,方面很多。当前重点是要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衡量企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大家都熟知的列宁一句名言:“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就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差距太大。我国钢铁工业现有职工400万人,比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全世界(不含中国大陆)钢铁工业职工总人数还要多,即使扣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比如矿山、地质勘查、冶建、科研院校、学校教育、铁合金、炭素、耐火材料等行业的职工,恐怕也不下250万人。就是搞到1亿吨钢,平均人年产钢也不过40吨,只及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四分之一,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过去我们常讲,我国钢铁工业劳动成本低是一大优势,现在看,这一优势正逐渐被低下的劳动生产率所抵销,这样低的劳动生产率很难支持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很难使我国钢铁工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也很难使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宝钢职工收入所以能高于其他钢铁企业,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的劳动生产率高。今后钢铁工业要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众多的劳动力也是根本不相容的。国外一些企业认为“人多就是灾”,多一个不必要的人员就是多一份事故的隐患,是有其道理的。因此必须大力精减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放开后勤”,就是在这方面的尝试,这是提高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及其他各方面效率的必经之路。减下来的人怎么办?一方面固然要靠尽快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另一方面,在我国现实情况下,更主要的是尽可能自行消化。为此,要跳出钢铁工业这一圈子,改变几百万人都吃钢铁饭的局面,着眼于更广阔的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尽管这样做有许多困难,但这是非干不可的。在这个问题上迟动手不如早动手,早动手则早主动。

其他如资金使用的效率、设备使用的效率、物资使用的效率,都还比较低,影响企业的效益。譬如,现在除宝钢外,各大钢厂家家都有庞大的机修队伍,公司有机修总厂,分厂有机修车间,甚至车间还设小机修,使用效率之低,可想而知。物资供应上层层设率,物资利用率低,这些也是常见的通病。在市场经济下,我们要重新审视过去习以为常的事情,以效率、效益的观点来加以改进。

四、以品种质量为关键,增强钢铁工业发展的后劲

去年,我国钢产量达到9153万吨,名符其实地是个钢铁大国,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钢铁大国不等于钢铁强国。我国钢铁工业要有发展后劲,必须在“强”字上做文章,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钢铁工业国家。

要成为钢铁强国,就是要使我国的钢铁工业在世界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品种质量,二是成本。特别是在“复关”后,这方面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近两年来钢材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虽然有宏观调控的问题,但同我国钢铁工业缺乏竞争力也是不可分的。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原因很多,有的主要是管理问题,队伍素质问题,但相当大量的是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的原因。因此今后必须把优化工艺结构、技术装备结构提到重要议程上来。通过工艺技术装备结构的优化,达到产品结构优化的目的。

优化工艺技术装备结构,必须大力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今后要增强钢铁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技术改造就不能停留在修修补补、填平补齐上,必须提高技术改造项目中的技术含量,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这方面能快就不要慢。我们要吸取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譬如美国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忽视了对现有钢厂的技术改造,丧失了时机,削弱了竞争能力,使钢铁工业一度陷入困境。八十年代狠抓了现有企业的改造,积极发展短流程的新工艺,情况有了好转。因此我们要加快推广国外已经普遍采用的先进工艺技术,特别是要尽快提高速铸比,以此来带动炼钢和轧钢工艺的进步。还要加快引进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最新工艺技术,如薄板坯速铸、熔融还原等,尽快缩短我国钢铁企业特别是重点钢铁企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引进最新工艺技术装备时,要防止“一窝蜂”大量重复引进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如到2000年,要淘汰一大批平炉,优化结构,不是为优化而优化,必须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适销品种、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在优化结构时,既要注意技术上的高起点,又要注意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取得最值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钢铁工业的发展具有足够的后劲,当然,强调今后重点要在“强”字上做文章,并不意味着今后钢铁工业上在数量上就不再发展。相反,根据市场预测,我国钢铁工业今后还需有适当的发展,2000年,我国的钢产量将达到1.2亿,进入21世纪,在数量上还将继续有所增长。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少地区、不少企业增产钢的积极性很高,很多企业制定了翻番的规划,其中有些从长远来看,也还是可行的。问题是不少企业都想把长远规划放在2000年前完成,这就势必造成两个问题:一是以“大”挤“强”,最终仍是在数量增长上做文章,影响技术改造的进程,影响竞争力的增强;二是资金紧张,超过实际可能,按大规划铺开了摊子,最后因资金匮乏,只能砍腿砍胳膊,形不成整体能力,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过去,钢铁工业曾有过几次前车之鉴,教训是沉重的,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上面谈到的只是当前发展钢铁工业的若干主要问题,要真正建设一个高效率、高效益、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强大竞争力的钢铁工业,要做的事很多,除了前面谈到的加快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外,还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要建立一支包括企业家队伍在内的“四有”队伍。这些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论述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依靠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把我国建成一个钢铁强国。

本刊收到稿件时间:1995.02.13。

标签:;  ;  

市场183号;效益183号;效率183号;钢铁工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耐力_钢铁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