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论文

论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家庭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然而,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错误教育,需要加以引导。这就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所担负的重要任务,即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力开发教育。孩子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 家庭 教育 父母 孩子 环境

要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必须重视教育。目前,除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本文想针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以求教于方家。

一、目前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当前,家庭教育已经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出现喜人的现象。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增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中出现了偏颇,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更有某些严重失调,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盲目教育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才,但又不懂得一个人成才的规律,简单地划出一个等式:分数=知识=智力=文凭=成才。这就造成家长教育行为上的盲目性。一心想让孩子考高分数。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也不问试题难易、老师改卷标准等客观因素,轻者吵闹威吓,重者拳脚相见,使孩子身心受到折磨和压抑。由于家长的盲目教育,导致孩子也盲目地追求家长所希望的“100分”,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于是学生中考试舞弊者有之,让人代答卷子者有之,改分数者有之。有些家长也不问平时成绩不好的孩子为啥某次突然考得很好,盲目高兴、夸奖,物资、金钱奖励都来了。这样的家长怎能教育好子女呢?更多的家长是为了孩子学习好,不惜时间,不惜经济上的大量投入,甚至倾注了全部心血,要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智力超群的“人才”。只注意智力投资,忽视了孩子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使孩子不能全面发展。

(二)错误教育

随着独生子女在社会上比例的增大,家庭教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对孩子施予过度的爱,过分的保护,过头的教育。凡是和孩子有关的事,无论大小,家长都要管。许多孩子应该自己做而且能做的事,都被家长们“代劳”了。如整理书包、准备文具,衣食住行,家长都统统包揽过来,甚至替孩子到学校值日扫地……“物以稀为贵”,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圆心”、“宝贝疙瘩”、“小太阳”。过分宠爱,使一些独生子女变成自私自利、养尊处优的少爷、小姐。爱的天平如此倾斜,近于病态的教养,如何使下一代成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父母把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就我个人所见,极端的放任自私不仅害了父母的幸福,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成就,而这种情形往往却是独生子女所特有的”。①他还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如果你想害死你们的孩子,给他喝足一付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他就可以被毒死”。②再一点是家长对子女教育存在过高过急的要求。独生子女身上寄托了父母乃至全家人的希望。不少家长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除购买书籍、高级学习用品外,还购买钢琴、电子琴、电子游戏机,请家庭教师,进各种补习班,上贵族学校等。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标准甚至连成人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孩子,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们所规定的标准,就动辄指责、喝斥,更有甚者,将孩子逼向绝路。这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过急的要求,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在下一代各方面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同时也含有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前者是家长有目的的,对子女有一定期望值所实施的教育;后者是指子女在家庭环境中受到家庭成员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个体发展具有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③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与子女接触最早,时间最长,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父母的抚养和家庭成员的影响之中。因此,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语言行动等无不影响着孩子。它是在孩子的心灵上敲起的第一钟,对其日后的成长将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打下难易改变的印记。在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蔡元培还说:“一日之气候,多完于崇朝;一世之事业,多决于婴孩。甚矣!家庭教育之不可忽也”。④其次,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家长身上的优点、长处或弱点、短处,直接影响子女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个性形成。不管父母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对孩子产生着影响,孩子将无选择地加以接受和模仿。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⑤这些家庭生活中多方面因素对孩子起到的熏陶感染作用,常常为一般人所忽视。再者,家庭教育有血缘的亲和情感的投入,物资的满足等,这是社会、学校都无可相比的优势条件。由于家庭对子女不仅以血缘关系、情感关系为纽带,而且以经济关系为辅助,这就使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特别集体。“可怜天下父母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种血亲的深情,精神的抚慰,物质的资助会使子女对父母产生一种回报心理,这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德。这种特殊的关系可以产生神奇的力量,可以使孩子沿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带有一种隐蔽的强化作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孩子还会经常拿自己的行为与家长的期望作比较,尽可能达到父母的愿望,这就说明了家长期望教育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能起到社会、学校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担负的任务

家庭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它需要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教育。每个家庭对子女都肩负着重要而又神圣的教育任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启蒙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儿童如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他们一生丰富多彩的人生图画,由父母画上第一笔。孩子从出生到上学以前,这段时间都在父母的抚养和家庭成员的影响之中,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着启蒙教育。要想培养创造性人才,还有赖于家庭创造性的启蒙教育。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般儿童身心发展都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而在发展速度、水平、某个方面上则有差异。这种差异性体现了遗传素质的个别特征。遗传素质是重要的物质前提,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家长要善于发现遗传对儿童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如有的儿童对音乐有特殊的灵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有的对数学有特别的兴趣……,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对其施加教育,使培养向着有利其成长的方向发展。如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成长:一方面是从小受到故乡优美山水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受惠于母教。苏轼的母亲颇有文化修养,且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除了教他们勤勉读书,奋发有志外,还教他们种树,爱鸟等。苏母是一位慈母,也是好的启蒙老师。她的良好教育对苏轼的成长,及后来的成功、成名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又如,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成才,也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着他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了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寓言故事,培养了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就乐观向上,善于思索。反之,遗传的物质条件再好,不能及时发现与培养,也会影响其成才。其次,要在游戏中发展孩子。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健康的、自由自在的游戏,不仅能发展肌肉,增强体质,还能启迪智慧,并使孩子过盛精力得到合理的渲泄。再次,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一般来说,儿童学会本民族的基本语言是在3岁左右,这段时间正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的语言质量。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有和谐、友好、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要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词汇。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有意识地与孩子对话,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提高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最好家庭成员都说普通话。

(二)品德教育

儿童从懂事起就能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最初的品德意识,形成某种是非观念。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奠基工程,对以后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品德高尚的健全人才,家庭教育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庭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培养孩子具有爱心。爱父母是孩子的情感的出发点,然后发展到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父母为培养孩子付出辛勤的劳动,要让孩子体察到父母的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如有一个学生在学校发中餐时她不吃,老师问她为什么,她说:“爸妈工资低,哥哥又上大学,我爸拼命加班;累弯了腰……”说着流下了眼泪。孩子只有珍惜父母的劳动,才能知道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方面。通过具体小事引导孩子热爱大自然,向往社会的美好事物,厌恶丑恶事物,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生活中有美的好的事物,也存在着丑的恶的事物,不让孩子看到、接触到丑恶事物不可能,关键是正确教育引导。如一个小学生日记中写到:星期天爸、妈带他逛公园、欣赏美好的自然景色,发现另一个小孩子乱扔果皮被罚了款,使他知道乱扔果皮是不良的行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帮他们分析、认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使他们从中悟出正确的道理。

其次,培养孩子诚实、勇敢的品质。诚实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体现。有的家长自己说谎话,对孩子说谎话,甚至教孩子也说谎话,这是极其有害的。有时孩子讲假话,同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有关,如孩子在校考试不好,或做错了事,回家一说,遭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这就使他们因恐惧而不敢讲实话。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耐心帮助孩子找做错事的原因,指出危害,既批评,也鼓励,使孩子产生上进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一个人要获取成功,离不开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孩子小时意志薄弱,家长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养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公道热情的品行。如交给孩子做一些与他年龄相适应的事情,如果做不好,帮他们找原因,同时培养孩子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千万不要指责孩子无能,要鼓励他们再次试验。当孩子取得成功时要加以适当表扬,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的创造精神要给予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些很幼稚的创造性活动和想法。

再次,培养孩子有家庭、社会的规范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各种场合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如怎样对待客人,到公共场所遵守各种规则、秩序和纪律,尊重他人,不打扰别人工作和安宁,勤俭节约,帮父母和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劳动教育

家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一件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自立与幸福,关系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大事。目前,许多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往往包办代替。他们有的是怕孩子小,干活不放心,有的是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有的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轻视体力劳动等等,这些思想都是不对的,有害的。它只能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的懒惰习惯。要知道,一个人的成才,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能成为孩子刻苦学习,发展智力,增长才干的动力和保证。如上海姑娘裘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工作又忙,就让她从小帮助操持家务,有意识地把生活费给她,让她买菜做饭,安排一家人的生活。由于裘苑从小勤动脑,动手,从11岁开始,仅8年时间她就有18项发明。许多事例都说明了劳动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智力开发教育

智力开发教育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而且许多家庭都在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着。究竟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抓住哪些最佳时机,可能还有人有模糊的认识。日本教育家本村久一曾指出:如果生来有100度“可能能力”的儿童,一出生就受到科学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具有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教育得体,非常出色,那么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10岁起进行教育,教育得再好,他也只能成为具有60度能力的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少。从中说明人的智力发展存在最佳期,儿童的智力如果不在其发展的最佳期里得到充分发展,错过了机会,再发展就会困难得多,它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印度狼孩就是很好的例子,由于他十岁左右才回到人间,所以很难成为健全的人。家长应该在儿童发育的早期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以使孩子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如何在早期开发孩子的智力?首先,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儿童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观察能力的高低。看得多,听得多,积累经验就多,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能耳聪目明。前面讲的歌德的父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他的观察能力的。其次,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记忆力。历史上凡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者大都能博闻强记。“记忆力乃才智之母”。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选择适合的材料让孩子记忆,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记忆要求和内容任务。比如让孩子复述听过的故事,教给孩子一些好的记忆方法等。人早年的记忆如白纸黑字,多能终生铭记不泯。家长对孩子教育应当抓住记忆力强的年龄阶段,让其适当多储存一些知识,为其一生的学习和从事创造性劳动积累本钱。再次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干好事情的关键所在。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对学习是不利的。孩子一般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对新颖别致的东西好奇心强,所以教孩子学习时应注意寓教于乐,选取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及意志力,把孩子那种被动的,散漫无目的的注意逐渐发展成为有目的、有方向的注意。如有目的参观活动、写观察日记等,都是培养有意注意的有效方法。第四,培养孩子的思维、想象能力。没有思维、想象就没有创造。思维、想象是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衡量孩子聪明程度的标记。所以教孩子学习时要给孩子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机会。如给孩子讲故事,快要结束前停一下,让孩子想象结尾并把想象的结果说出来。然后再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其思考,提高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对孩子多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带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去想象,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就会提高。总之,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只要不失时机,持之以恒的培养,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对搞好家庭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基础工程,父母则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长的权力就是母亲和父亲智慧的结合,意志、情感和愿望的统一。父母从有了孩子起便自然而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家庭教育,如何成功地实施家庭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许多家长深切关注的事。笔者认为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可能性,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谓物质环境,就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玩耍条件,即为孩子创设一个必要的生活、求知、娱乐的活动空间。精神环境指家庭气氛。这种气氛产生的教育力量,不仅是行为规范的“自动调节器”,更是陶冶情操的“天然熔炉”。良好的精神环境就是健康、和谐、平等,融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团结一致,形成一种凝聚力,使孩子生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具有上进心和责任感而没有精神压力和孤独感的环境里。

其次,家长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许多方面,但最起码的是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便对孩子正确地,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再次,家长还应当懂得,家庭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不能互相攀比,生搬硬套,只能结合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状况和孩子的实际,定出自己家庭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既不脱离实际过高要求,又不放弃责任不教不育,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家庭教育应与社会、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向着时代、国家、社会、家庭预定的、理想的方向发展,使慈父慈母者心想事成,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注释:

①转引自万云英、刘金花编著《独生子女的生理与教养》第53页

②转引自张冬《“过度保护”要不得》,《光明日报》1994.5.15

③④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

⑤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第400页

标签:;  ;  ;  ;  

论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