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企在深化改革中构建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论文_李忠军

浅论国企在深化改革中构建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论文_李忠军

四川达竹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板选煤发电厂 四川达州 635015

摘要:国有企业在当前反腐治风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形势下,应在深化改革中构建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笔者就所工作的单位主要做法入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论述,即:建立机制前对本单位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清醒认识内外环境因素;明确目标,理清作风建设的重心所在;在作风建设上应突出核心作用和主责担当;作风建设重在破立结合,运用好理、建、补、废手段;突出日常管理,在“治”上做文章,长效机制需要日常化规范化持续运行。

关键词:国企;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在当前反腐治风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形势下,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掌握较多公共资源并事实上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特殊经济组织,既在反腐治风大潮中成为重灾区之一而备受冲击,也因在反腐治风中自身体制机制缺陷、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管控监督不到位、管控责任与效果不凸显等备受质疑与抨击。究其原因,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不完善是主要因素之一,国有企业在反腐治风中表现出的问题,追根溯源都可归于风气不正而“聚沙成塔”积累而成的问题。而要构建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需要从实际入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针对出现的问题,有破有立、破立结合,既要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藩篱,也要及时构建针对性强的作风建设制度笼子。笔者本人工作的单位就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自身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0多年,现就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问题以本人工作单位的主要做法、工作实例和个人工作经历试作一简介和浅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建立机制前对本单位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清醒认识内外环境因素

笔者所工作的单位就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生产工厂。在这个大集团公司大家庭中,其下面还有大量的子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在每个子集团公司下面又有大量的生产工厂、工矿等单位,在生产工厂、工矿等下面有的还有下属独立法人的中小公司等,在大的组织架构上至少4级,这还不算其他分厂、车间、队等以至于更下一级的工段(大班)、班组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组织中,可以说,单独而论每一个都具备一个企业的完备条件,有的单位存在了100余年,有的还只是才建立,有的基本建立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制度,有的还仅是草创制度,有的管理非常严格,有的则疏于管理,有的业务单纯,有的经营范围广泛,有的员工队伍稳定性强,有的人员进出频繁,有的社会职能已大部分移交,有的则五脏俱全如同一个小社会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这个大集团型的国有企业与中国土地上一般性企业相比较,现实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与国外企业集团相比较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这是一个具备中国历史性、公益性、经济性等特点并在事实上与一般企业存在某些特异性差别的经济组织,我所在的企业集团又具备其区别于其他国有企业的独有特点,这是一个特大型国有煤炭产业集团,其所属单位很多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这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方式、并采取独具中国特色的政策措施或资本营运方式等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群体。这个群体的发展壮大是与中国国情深层次相结合的,也更深层次地与它所处的各个区域地理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它具有产业特性、资本特性、区域特性、文化特性、社会风俗特性等,它的治理模式问题一直是中国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几代人通过数十年的探索实践才逐步形成现有的治理模式。但是不可否认地是,这个现有的治理模式还是多多少少存在理论上、法理上、体制机制上、满足现实管控需要上、市场经济适应性上等的缺陷,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来说一下笔者工作的工厂,这是一个处在上述大企业集团第3级层次的生产性企业,它主要从事煤炭洗选加工和煤矸石发电生产等,是一个集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型工厂,它具备煤炭产业的上述特征,也具体煤炭产业工人的社会特点。正是具备以上特性,就建立作风建设机制而言,它也必然涉及到企业所具备的这些特性的共性和差异性。比如说,在这个大集团企业下属单位中,有的风气问题在某一个下属单位很严重,但在另一个单位受当地社会风气影响同样的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或不 可能严重化,或有的下属单位是混合所有制或国有全资那么针对某一风气治理的措施方法与态度也会存在差异,等等。所以,笔者所在工厂对作风建设进行建章立制前,对工厂自身进行特性分析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只有通过分析梳理,才能对企业自身所处内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只有通过分析梳理,才能明确知道企业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和需要治理的目标是什么;只有通过分析梳理,才能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建立治理的长效机制。

2 明确目标,理清作风建设的重心所在

就笔者所工作的工厂而言,在作风建设这条路上,可以说前可追溯到工厂建立之初,这是中国国有企业必然要走的路。在建设之初,同样存在认识上的理清和统一认识的问题。比如,就是在前几年,对于作风建设,有的人说对于党组织来说就是党风建设,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就是执行力建设,对于工会组织来说就是亲民服务于民的为民意识建设等等。对于这些说法,笔者认为:这都对也不全对。其实就一个国有工厂而言,笔者认为:作风建设更准确形象的说法可概括为“在党和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下依法治企的行为之风建设”,它的重心应是三点,即:一是对正能量的党风正气、道德风尚、行为习俗等的信仰、崇尚和追求等。二是治理典型性风气问题的决心和机制制度。如落实“八项规定”治理“四风”等。三是推动落实法律法规、企业各项决策、管理制度、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建设。这里所说的执行力建设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还含有广义的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个层次内容,这一点十分重要。以上三个重心缺一不可,不可偏颇,必须同时进行,否则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正是因为有这个认识,笔者所在工厂在建立作风建设机制制度时,就明确了作风建设的目标是:树正气、治邪气、健力气。由此必须将建设工作的重心放在上述三点之上,同步推进,综合建设。

3 在作风建设上应突出核心作用和主责担当

从过去10多年的经验教训来看,笔者所在大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有的也如诸多其他国有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作风苗头性问题或作风泛滥问题,细思其源头,都有三个重心缺失其一或其二甚至全失的现象。这不能说这些出了问题的企业就没有做工作或引起重视,只能说是在机制制度建设上一段时间内未能保持高度警惕而已,所以做的工作不能有效制止或防范作风问题的泛滥或侵蚀。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这些出了问题的单位的党建出了问题,特别是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出了缺位现象,具体到人头则是这些企业党组织的委员会成员的责任缺位,有的人对中国国情、对中国国有企业和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偏差,思想认识上先抛了锚,然后就是在责任上缺位,再影响到企业一批核心管理者,最终影响了整个企业的风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值得庆幸地是,这些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列为了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在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从而掀起了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正常化、日常化的高潮。就当前国有企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形势下,切实落实好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履行好管党、治党、治企的主体责任,前置国有企业党委会、实施好双向交叉任职,规范开展国有企业党的政治生活,确保党的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活在国有企业进一步得以加强并保持正常化、日常化,特别是在作风建设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干部培、选、任、管并重的机制和程序,推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企风氛围,逐步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国企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程,需要企业内容各级各类组织和组织人员共同努力,特别是要重点突出责任的落实,关键更是要解决好企业核心管理层面人员的责任担当问题。其实,就笔者所在单位而言,主要做法就是彻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和要求,一个一个要求清理落实,一条一条规定清理完善,一个一个问题清理解决,一个一个“梗阻”理顺健全,在这方面,没有典型经验可寻,没有捷径可走,都是改革的新要求,大家只有先认真落实好每一个要求才是正理,这个落实就是体现企业党组织 的核心作用是否从缺位中找回来了,主体责任和责任担当是否在每一名核心管理者心中落地生根了。

4 作风建设重在破立结合,运用好理、建、补、废手段

笔者所在工厂在作风建设上,一直坚持的就是破立结合原则,并坚持运用好理、建、补、废手段,在全面从严治党和落实中央八规定的新形势下,很多时候是采先破后立的方式。如:在治理铺张浪费工作中,直接就是先废除一切与招待费相关的内部规定,在新规定新标准出台前,有接待任务时先申报,临时确定接待标准和场所,新规定出台后一律严格执行。再如:治理“三公”经费中,也是直接废除原所有规定,重新根据上级和中央精神制订新规范。还有,如:在治理干部婚丧嫁娶不正之风时,也是先列出清单禁止一切与上级和中央精神不符的行为,再制订新的完备制度。在诸如这些工作中,近5年,笔者所在工厂就先后清理企业内部制度130余个,废除企业内部重要规章制度50余个,新建职务消费、“三公”经费管控、正风肃纪等制度30余个,修改补充完善企业经营管控制度70余个,可以说,是进行了一场机制上的大梳理、制度上的大修订工作,这项工作还一直在进行之中,这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自我完善工作。通过大量的扎实工作,工厂基本建立起了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建相适应的作风建设机制制度体系。破与立是没有止境的,它必然随着新的改革要求不断推进和深化。

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首先要构建好制度体系。要在破立结合原则上将各个规章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杜绝或减少制度相互矛盾或制度间打架扯皮问题,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治理目标内容尽量阐述清楚,针对每一情形明确规定违反后的处理标准。其次,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还必须要落实领导和管理者的责任追究。要追究责任就必须要有一套较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责任量化追究标准,特别是要突出量化好那些纳入日常检查考核的标准,也即是纳入“抓早抓小”问题的标准,同时也是指“四种形态”中的前三类,这样的标准其实也不用太详尽,因为要详尽规定每一种情形的责任追究标准在基层单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需要详尽规定该单位经常性会遇到的一些情形的考核和追究标准就可以了,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新的典型情形或突出问题再补充规定就是。

5 突出日常管理,在“治”上做文章,长效机制需要日常化规范化持续运行

在笔者工作的工厂,构建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难点和重点是制度建立后对制度规定“落地生根”的日常管理,要在“治”上花功夫做文章,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就象工厂抓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一样要坚持常规运行。还有就是,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落实好监督、执纪、问责。笔者认为,监督、执纪、问责应从“早、小、细、实、明”入手见效快:一是“早”和“小”,这其实就是中纪委提出的管理和监督要“抓早抓小”的问题。绝不能放任或忽视影响党风廉政和作风上的苗头性问题、日常小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思想上绝不能轻视早、小问题的危害,对于这类问题在监督上要从严,批评上要到位,考核处理上必须要有所体现,要从严对应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二是“细”和“实”,这其实就是找准日常监督的关键细环节点并开展实在有效监督的问题。作为一名作风管理和监督的工作者,无论是谁,从其专业性或技术性上来说都不可能对任何业务工作都精通,但不精通业务不代表不能有效开展监督工作,这其实就是要找到一项工作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细环节并熟悉这一个或几个环节的业务就可以了,在“细”和“实”问题上下好功夫,还可警醒监督对象组织监督日渐严厉到位;三是“明”,这是对于那些较易引起普遍关注且较难开展有效监督或职工群众极易对监督存疑的问题来说的。对这类情况,其实将其公开化提升其工作透明度不失为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让大家都清楚每一个工作细节的流程、标准、具体规定和相应监督和内控机制等,并适时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和结果,这样一来,其实已经不止是专门的监督机构在监督了,这已经是将其放到了公开透明化的群众监督中了,其效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在“治”上做文章,还应针对本单位重点风气问题实施专项治理,长期利剑高悬营造高压态势。就笔者所在工厂而言,影响作风建设的因素和问题非常多,但从一个经济组织来说,它具有其独特的经济性,可以说,大部分风气问题都与经济利益相关,所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从经济利益上破局,开展专项经济治理活动,不断净化好风气。比如:需要长期坚持开展治理“小金库”、治理“四风”、治理职务消费、治理“三公经费”、治理非生产性费用等各类专项活动。

总之,“风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事不利”。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应是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端正风气问题,切实在深化改革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地构建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无论是国企党委的主体责任或是纪委的监督责任在落实中都应突出这个重点,正风肃纪是推进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风清气正干劲足”,只有风正了,才能形成更好的长效机制,正风是国有企业目前既治表又正源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要的突破口。

作者简介:

李忠军(1972—)男,四川资中县人,政工师,1995年毕业于西安矿院企业文秘专业,大专,现就职于川煤达竹煤电集团石板选煤发电厂,从事工会和纪检监察工作

论文作者:李忠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浅论国企在深化改革中构建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论文_李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