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论文_崔淑杰,张雪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论文_崔淑杰,张雪

崔淑杰 张雪(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实验小学 黑龙江 肇东 15110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011-0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的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喜欢语文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1.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 热爱家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古往今来,在人们的心中,家乡永远是令每个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 (家乡诗歌配乐朗读 )是啊, 同学们,月永远是故乡明,景永远是家乡美。故乡对于长期在外的游子来说,永远是个温馨的港湾。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者樊发稼一起走进他的故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课件同学读:故乡的芦苇)。师板书

2.读题:(请同学们满怀着对故乡的热爱再次齐读课题)

3.交流预习: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你对作者樊发稼以及芦苇的了解呢。(学生交流)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的都非常充分。那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到84页,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后用笔标出本文自然段的序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

2.学生汇报:(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通过读,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本文主要写了故乡的美丽景色和故乡芦苇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乐趣。也就是本文描写作者故乡的( )还有( )

(师:板书:景: 趣事 : )

三、精读品味、读中悟情

品读美景(2——7段)

师:那作者的故乡在哪里呢?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1自然段)那在文中作者都描写自己故乡的哪些美丽景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自然段,用

笔画出体现故乡美丽景色的句子。

1.学生读文、画句子并汇报。

2.课件出示: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凉凉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的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1.品读:这段文字作者抓住了故乡的哪几处典型的事物来写?(学生汇报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课件事物变色)作者又是抓住了这几处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这段文字,把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用笔标上圆点。(学生自由读——标点——汇报:小河:密如蛛网(多)、纵横交错的清清凉凉(亮) 野花:灿若群星、叫不出名的各种各样的 油菜花(多): 铺满碎金(黄亮多) 棉花:洁如白云(亮)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学们看(课件:这就是作者那梦幻般、缤纷的记忆:这就是那……….的小河,这就是那……..的野花;这就是那….的油菜花,这就是那……的棉花)看到这里,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美(板书):再读这段文字 读出它的美(课件):两人单读——学生配乐朗读——齐读)

精读芦苇(8—9段)

师:同学们,作家樊发稼的故乡真美,这个省略号表明故乡留给他的记忆并不止这些,而是很多,但在这众多美景之中,让他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指课题)。请同学们读:(点课件)齐读:然而,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点课件)。作者在这段文字当中,巧妙的运用了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让平凡的芦苇成了故乡众多景物中最难忘记的。那很不起眼的芦苇为什么会让我魂牵梦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8.9段,边读边用笔画出体现芦苇特点的词语,一会我们再来交流汇报。

1.学生读文:

2.汇报:芦苇多: 一簇簇 、一片片 、 几乎所有 、都有

芦苇美: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支 绿色

轻云 漂浮 恬静 飘逸

(1)谁能告诉老师在作者笔下,故乡的芦苇有什么特点?(多)你从哪个词当中体会到芦苇的多?(一簇簇、一片片、几乎所有、都有)是啊!故乡的芦苇可真多!同学们看(课件)这就是那一簇簇、一片片、多得到处都是的芦苇( )那就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故乡芦苇的多(3人)

(2)谁还能说说,故乡的芦苇还有哪些特点?(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芦苇的美?(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支 轻云 漂浮 恬静 飘逸)修长的通常是形容人的身材、而碧玉似的则是芦苇既绿又晶莹剔透。多美的芦苇啊!谁能读出它的美?(1—2)

悟读:同学们,故乡的芦苇在作者的眼中真多呀!(齐读)同学们故乡的芦苇真美呀!(全班齐)

4.写法:同学们,故乡的芦苇在作者的笔下真美啊,本文也是以故乡的芦苇为题,那前文4——7段写景的文字是否可以去掉呢?(不可以)对了,不可以去掉,那是因为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衬的写法,衬托出作者对芦苇的喜爱,衬托出作者对芦苇的情有独钟!

体会趣事(10——13段)

师:故乡芦苇的美让作者难以忘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个重

要的原因,那就是故乡芦苇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那课文围绕芦苇都讲了作者童年哪几件趣事呢?(指黑板说)请同学们借助导学提示在小组内自学课文10——13段.

1.出示导学提示:(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10——13段,用笔标出出作者的几件趣事,并为趣事拟个题目。2.画一画:把体现作者快乐心情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读后谈谈你的体会。3.想一想:放飞你的想象,把你的体会都和感受融入文中,然后选择你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和同桌创造性地丰富趣事的情节。

2.学生组内自学

学生交流汇报:(几件趣事:三件 分别是什么?题目:吹芦叶哨 做芦叶船 捉纺织娘板书。那作者在吹芦叶哨时,让他感受到一份怎样的快乐?读文汇报 :到这个时候,我……在快乐的奔跑着,忘情的呼唤着… 同学们,读的真好,此时,我已经陶醉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配乐读——在一片绿如大海的芦苇丛,一群孩子在尽情的吹着口哨,另一些孩子闭着眼睛伸展双臂被这美妙的哨子声陶醉,还有一些孩子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奔跑着,忘情的呼唤着,好像在喊来吹哨子呀,体会到快乐了吗?体会到了。那做芦叶船 又带给他哪些快乐呢?(汇报句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特别好的词语,是什么(欢呼雀跃),作者当时的感受就是这样的,折芦叶船太有趣了,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我们去捉纺织娘吧,纺织娘什么样呢?同学们看,这就是纺织娘(课件并介绍),捉纺织娘带给作者什么乐趣?(生读书中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小作者,此时此刻的你有着怎样的快乐?谁能尝试着加入 自己的体会。——汇报。

悟读乡情(14——16段)

师:同学们,三件趣事都以省略号结束,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芦苇的美景让人陶醉,芦苇的趣事给作者带来无限欢乐,课文先是叙述后抒发感情(板书情)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直抒胸臆,发出感慨。(接读14段)师: 童年往往是人一生中最为珍贵、最为纯洁、最为难忘的记忆。而对于作者来说这些记忆都是和故乡的芦苇分不开的,所以作者发出感慨(生: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师:芦苇在作者的记忆中成了故乡的象征,芦苇和故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故乡的怀念,就是对芦苇的怀念,对芦苇的热爱就是对故乡的热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生: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师:作者用饱满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板书:爱)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写出了家乡的美,丝一样的情节写出了童年的快乐,可以说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那请同学们在课后用你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一写你眼中家乡的景,但别忘了表达你的那份情!(指板书)

板书:

11.故乡的芦苇

吹芦叶哨

景→美 趣事 折芦叶船 情→爱

捉纺织娘

论文作者:崔淑杰,张雪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论文_崔淑杰,张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