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

新时期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

新时期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

黄 斐

摘 要 在新时期下,学术期刊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牢牢把握学术期刊发展规律,以服务学科发展为核心,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期刊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期刊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应对策略,确保自身数字化建设能够沿着科学道路发展。针对新时期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学术期刊应优先精准定位,做精做深内容资源开发,再从形式上丰富学术期刊的内容展现方式,打造自身的数字化编辑队伍,实现移动互联跨平台跨类别合作构建立体化传播。

关键词 新时期;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

学术期刊是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媒介,也是科研工作不断推进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参考来源。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术期刊正如所有其他传统传媒一样,都面临着数字化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内学术期刊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优秀案例,努力寻找符合自身期刊向着数字化、信息化、全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下发展潮流,更快捷地为科研和学术等各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

1 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前我们已经迎来了数据密集型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充斥于人们的脑海,这些繁杂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如何有效地推进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促进期刊本身乃至期刊所服务的学科及行业发展,正逐渐成为整个学术期刊界重要议题之一。回顾期刊传媒近十年的发展态势,期刊正逐渐从“传统印刷”模式向“数字化+印刷”模式再到“全数字化传播”模式的转变,未来,数字学术期刊也必然会成为国内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1]。目前,国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已经形成成熟商业链并为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分享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国内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起步尚晚,从应用推广及商业模式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经过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及诸多企事业单位研究人员与编辑从业人员多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是令人可喜的。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主要依靠互联网的优势,构建更加丰富、功能完善的线上学术平台,在网上设置学术期刊论坛网站,让学者开展学术信息交流活动,促进网络学术期刊持续发展[2]。同时还能够在传统期刊的前提下深化与网络期刊的融合,助力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学术期刊未来应当始终秉承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的理念,确保自身的健康发展,维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现阶段,国内学术期刊因为数字化标准还没有正式建立,资源共享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同时还存在很多客观因素产生障碍,导致期刊网站无法做到对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无法满足更多新型出版模式的要求[3]。而大部分学术期刊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展开合作,运营模式难以得到保障,关系到各方利益的数据信息透明度不足,很多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监督。但目前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已经逐渐上线开放获取平台,让越来越多的读者更加便捷的获得所需求的学术资源,也颁布了很多允许开放获取的政策,这些因素可以让知识得到有效传播,推进社会发展,这也是学术发展的初衷。然而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要依靠相关专家学者在理论方面展开深入探索,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2 新时期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方法

2.1 借船出海,精准定位

国内学术期刊与国外期刊比表现为期刊总体数量大但规模小相对分散的特征[4]。因此,国内大部分期刊社尤其是只有单刊的编辑部受制于制度或资金等多方面原因,开展建设数字化平台既有局限性,也在短期内不易实现。但面对汹涌如潮的数字化新时代,学术期刊如何能顺应新时期的发展,关键是需要有“借船出海”的智慧与勇气。

首先,要根据自身办刊资源与特色,借助现有国内外学术文献大型数据库分析平台,如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学科内期刊排名、学科热门研究领域、自身期刊统计与评价报告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明确所办学术期刊办刊的相对优势及劣势及精准定位办刊方向。通过数据库中高被引、高下载量论文和作者的分析,实时优化与学术期刊发展匹配的编委会、审稿专家群及重点组稿约稿作者群,提升稿源质量,促进学术期刊发展过程的合理布局。其次,要积极引入成熟的数字化平台和融入学科领域期刊数字集群集约化平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采编系统的搭建可以采用玛格泰克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三才期刊采编系统、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等,通过借助大型数字化平台对投审稿全过程的数字化转换及与大型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化模块的无缝对接,实现学术期刊出版流程速率和稿件管理效率的双提升。主动加入所属学科的学术期刊群集约化数字平台,通过分享集群化平台的优质资源,产出更加优秀的学术内容,增强学术期刊的传播力,提升学术期刊的行业曝光度、促进学术期刊对所属行业的服务能力。

学术期刊要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学术内容形式上拓展与创新,结合数字化语境相关要求,保证所用表达形式与数字化更加贴近读者与用户,从而形成的期刊学术产品才能获得更大推广与分享,促使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5]。在以学术内容质量为核心的基础上,让学术内容产品不再简单从纸质版转变成PDF版和HTML版,而是进一步借助移动互联5G网络的快速发展,将与学术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动画及可分析数据等信息配套发布,增强学术内容的视听化与数据分析功能。利用大数据信息及可扩展语言标记功能,将学术内容数字信息进行知识单元标定并与其他单元进行动态关联,从而支持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也提高办刊工作效率。将学术期刊每一期出版内容或往期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进行数字化重组与深加工,形成以图片、声音、影像及精要文字说明的新资源,并在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学术论坛、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新兴传媒上进行发布宣传,促使论文普适度的进一步提升,让读者能够更便捷、更直观、更快速地在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学术期刊学术内容的最新成果与研究动态。学术期刊要积极丰富盈利模式,不断拓宽经营渠道,这样在数字化时代下才能为自身发展打牢基础。

综上所述,在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对于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2.2 深度加工,丰富形式

(1)技术措施制定更具科学性。以往井队把作为参考书的技术交底作为辅助内容,靠经验打井,势必出现以往经验老套、新的经验不成熟等问题。技术交底作为指导书以大量的实钻数据和邻井资料为依据,由公司技术专家制定,具有科学性。

2.3 打造数字化编辑队伍

新时期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一批具有编辑专业技能、学术专业知识同时还兼具掌握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编辑队伍。编辑队伍的数字化建设关键是能使编辑从业人员通过了解和认识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的客观规律,让编辑从业人员意识到数字化发展大潮流下的潜在危机与重大机遇,从而促进编辑从业人员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同时,编辑队伍的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是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科学合理的编辑队伍建设创新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为编辑队伍数字化建设创造必要条件;国家层面通过政策引导,学会和协会等层面则通过积极组织协调,各单位则主动组织调动编辑人员积极参与,从而为编辑的数字化成长和编辑队伍的数字化建设提供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由此看来,要提高执行力,并不是要简单模仿强制性的军事命令,也不是复制军营化的管理方式,而是尽可能让我们的制度规章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不同层面的员工都容易消化、深深植根脑海之中。就像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持久弥新,实际上归于儒家文化的传递,而儒家文化核心就两个字:仁、礼。仁者爱人,就会相互帮助,包容众生;知礼有节,就会遵守规矩,不侵犯他人。不管有多少外来民族侵略、外来文化侵蚀,从未使中华民族灭亡、使中华文化断绝,由此可见儒家文化的生命力。因此,要使企业各项制度规定让员工自觉遵守,执行明确快速,除了规章制度本身合理,反映员工心声外,内容形式上一定要做到:要求简约,传导方便,执行容易。

2.4 立体传播,跨类合作

新数字化背景下,科研工作者已不是过去传统认识中深埋于书堆中足不出户眼不见天的老学究,而是能借助各种数字化传媒活跃于国际舞台上,助力世界科技、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期刊作为以服务科研工作者和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载媒,更应该在积累有大量科研用户的各种媒介进行拓展,不能再仅仅只依靠某一种方式进行传播学术影响力,否则不仅难以扩大更大的作者和读者群,还可能无法守住已有的忠实用户。因此,当前学术期刊编辑部要深入科研一线,瞄准微博、微信和论坛等拥有大量科研用户平台,借助自身的内容优势,主动积极全方位多渠道的与各类平台开展相关合作,实现全媒体布局、实现多渠道传播,打造立体化传播格局[6]。这也要求学术期刊在内容资源上要加大整合力度,充分考虑到各媒介的优势与特征,并结合各层次用户的需求,传播适当的内容,保证最大限度提升期刊影响力。学术期刊要尽快调整自身的战略规划,运营内容数字化建设,努力实现扩平台跨类别的媒介资源之间实现互通互联,这样有利于科研用户更加便捷地获取交叉领域和跨领域学科的学术信息,也有利于实现群体带动效应,从而塑造一批学术期刊品牌形象,不仅逐步积累了大量用户,也为自身转型升级打牢了基础,有利于新的盈利模式的顺利实现。

3 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同时在新媒体平台基础上,可以实现学术信息的进一步传播,提升学术信息传播速度及传播量,提升学术信息时效性。学术期刊借助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从而具备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不仅要从办刊思路上进行转变,进一步扩宽出版路径,同时还应需要有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方面及资金方面的支持。毫无疑问,未来学术期刊发展必然会朝着数字化方向进行,唯有紧跟时代转变,才能促使传统期刊尽早向数字化期刊转变。

参考文献

[1]任胜利.国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29(530).

[2]刘琳.学术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4):68-72.

[3]谈悠.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中的危机与突破[J].青年记者,2019(14):44-45.

[4]曾绚琦.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及体制创新——“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创办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3(11):30-32.

[5]陈丽琴.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探索[J].传媒,2019(9):39-41.

[6]周杨,龚维忠.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刍议[J].出版广角,2018(5):24-27.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1-0061-03

作者简介: 黄 斐,江西理工大学期刊社,编辑,主要从事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及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相关工作。

标签:;  ;  ;  ;  

新时期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