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举隅论文_李文飞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举隅论文_李文飞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广州路小学 266700

摘 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尝试使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兴趣,从而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尝试使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兴趣,从而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培养良好习惯,自主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新的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

2.观察实践,加深理解。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 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探索求知,强调重点。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造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如“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索:(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1.重组教材,激发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小学信息技术课以指法练习以及益智教学游戏为主要内容,符合儿童现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

2.增设“新”知,激发兴趣。教师备课时,不能仅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思想,应走在知识的最前沿,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关注科技、社会、网络中的各种新闻动态,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3.化繁为简,激发兴趣。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对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记不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成新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三、引导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教师引导各小组明确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有的知识可由教师来讲解,例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结果是唯一的。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操作技能,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各自的作品,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新的操作技能,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

2.评价交流,取长补短。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书明 袁雪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朱彩兰 李新光 新课程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信息技术教育,2007,8。

论文作者:李文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  ;  ;  ;  ;  ;  ;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举隅论文_李文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