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的历史形态与价值追求_社会财富论文

人类发展的历史形态与价值追求_社会财富论文

人发展的历史形态与价值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发论文,形态论文,价值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4)04-0027-06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当前人们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多是共时态的结构分析,只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等研究,而缺乏对人的发展作历时态的考察。笔者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一样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研究人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要历史地分析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追求与人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在价值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实现的。但人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在什么水平上创造价值 ,则决定于他的发展程度。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价值追求。

一、人发展的三大历史形态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的发展大致将经历以下三大历史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1]。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价值追求。

(一)“人的依赖关系”形态——追求勇敢、能力或地位、权力

“人的依赖关系”,是人的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这一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自然条件在人的生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凭个人的力量,人很难和自然界抗争,很难独立生存,只能依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氏族与部落。这种依赖关系制约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范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然没有摆脱这种依赖关系。奴隶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任何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处死奴隶。农民只有很少的生产资料,只能依附于封建地主,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这一阶段,不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人都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自主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依赖性。原始人依赖并归属于共同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则依赖并归属于不同的阶级、集团,且彼此间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如奴隶对奴隶主、农奴对封建主的人身依赖与归属。在这种人身依附与归属的关系下,奴隶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独立的人格,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个阶级或集团规定的范围,个人只能是这一特定集团中的一分子,按照自己所在集团的地位再生产自己,不存在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空间和条件。

人的价值问题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通俗地说,价值就是意义、作用、影响。哲学上的价值,是功利价值、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各种价值的一般本质的概括。从哲学上说,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人的价值是人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其本质在于使主体发展完善,使主体更加美好。所以,人们总是追求和向往价值,努力创造和实现价值。价值追求是由一定价值信念、价值目标决定的,是对一定的价值目标的执著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价值追求是推动实践前进的强大动力,它对人的实践有着重大的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在原始社会里,各个氏族都要推选自己的氏族首领。推选怎样的人当自己氏族的首领?这就产生了一个价值标准问题。根据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推选部落首领时,主要看能否为部落服务,是否勇敢、有能力等等。可见,原始人能把他人加以比较,确定其对自我、对人群体的价值,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的观念中已经有了关于人的价值的某些看法。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人被分为若干等级。人的等级成了衡量人们价值的尺度。王公贵族、奴隶主是高贵的人;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一匹马可以换几个奴隶,奴隶的价值不如牛马。封建社会也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封建统治者把等级、门第作为人的价值尺度。在我国封建社会,至尊的皇帝是最高等级,以下分为王、公、大臣、州、县官吏等封建官僚及世俗地主,而农民则生活在最底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般以门第和权利确定人的价值大小。”[2]因此,在“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下,在原始社会以为部落服务、勇敢、有能力为人们价值追求的主要取向,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地位和权力则成了人们价值追求的主要取向。

(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形态——追求金钱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发展的第二大历史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的依赖关系”形态相比,这一阶段出现了人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工具的革新,科学技术的运用,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不再依附、屈从于自然,而是成为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把外部自然改造成为服从、服务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世界”,这是“生产过程从简单的劳动过程向科学过程的转化,也就是向驱使自然力为自己服务并使它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的过程的转化”[3]。由于这一转化,使人类不再受自然控制,依附于一定的集体,首次确立起自己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也成为商品,需要劳动者有独立支配自身劳动的权力,成为自由的劳动者,因此,人身依附关系被解除,等级制度被打破,人拥有了独立性,这是人类向独立自主和全面发展迈出的一大步。但是,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创造出了人支配自然的强大主体能力,但同时由于它的生产特点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社会中每个人的活动和能力根据其所处的岗位呈片面化、畸形化发展的趋势,每一个人都成为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部件”。这些“部件”为维持其生存,只好不断地出卖自己的劳动。人们劳动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换得货币,而人们需要的产品也都要用货币来换取。正如马克思所说:“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单个人的生存条件,这种普遍交换,他们的互相联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4]人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商品金钱之上,甚至“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5]。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6]。可以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性独立是相对的、表面的,是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物统治着人,人对物严重依赖,离开了对货币(物)的依赖,这种独立性则无从谈起。总之,“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本身就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新的限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独立。正因如此,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控制着人的精神世界,物欲横流、享乐至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现象,金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的标志,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主要的价值追求。

(三)“自由个性”形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个性”形态是人发展的第三大历史形态,相当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该阶段人发展的集中体现。[7]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全部条件。从生产力角度看,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们只需用少量时间就能解决生活问题,因而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去从事他所愿意从事 的事情。从社会分工角度看,虽然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分工依然存在,但由于科技的 高度发达,社会各行业的共通性将进一步强化,使人们可以在各种职业间自由流动,旧 式分工将被打破,强迫化、片面化、固定化的活动范围将不复存在。从人的主体意识看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消灭,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三大差别的消灭,作为个体的人真正做到了自 主和独立,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个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全面确立,人们在完全相同 的起点上发展自身。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 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社会,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 己的全面的本质。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将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 。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已经成为与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即人的发展进入“自由个性”形态后,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间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人的劳动也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成为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8]。旧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将不复存在,社会生产直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物对人的统治被消除,使物的价值从属于人的价值。人对物的追求变成人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可以说,人的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于他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人追求、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人的价值追求的根本目的是要提 高和充分实现人的价值,也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彻底解放,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的价值追求的根本目标。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价值追求的二重性

共产主义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但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不是在共产主义社 会突然实现的,它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渐进性与飞跃性、量的积累与质的升 华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初始的、特殊的阶段。在这一特殊阶段 ,社会生产力在第二形态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也得到根本变革,它为 彻底消灭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时,人类开始步入 全面发展的历程。虽然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它为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创造着各方面的条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生产力还未得到充 分发展,还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人的价值追求上,仍然存在着与第二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近似的特点。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较低,科学教育相对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还有不少贫困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还很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有力地促进了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直接的价值追求是金钱和财富的增值。在我国现阶段,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对广大群众来说,劳动的直接目标是为了谋生,为了生活或者说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从这一方面来看,人们的价值追求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发展第二大形态的价值追求是近似的。

但是,我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经济制度来说,它在根本上有别于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追求金钱是惟一的价值目标。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金钱与财富的增值,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科学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达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就是要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

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价值追求有二重性,也就是说,既追求金钱财富,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现阶段人的价值追求的特点。这一特点既不同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第三大社会形态的价值追求,又不同于以“自由个性”为特征的第二个阶段社会形态的价值追求。如果认为我国现阶段人的价值追求,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那就忽视了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科学教育还很落后,我国人民生活的水平还较低,还有许多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还有不少困难的事实。如果认为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已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水平,显然也不符合现实情况。但如果认为我国现阶段人的价值追求,仅仅是追求金钱、财富,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人的价值追求完全相同,则是忽视了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忽视了社会主义和社会全面发展要求人的全面 发展的本质,没有看到我国社会和人的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价值 追求的根本方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金钱、财富是人们自发的价值追求,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们自觉的价值追求。前者体现了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的客观自发倾向,后者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方向。如果我们忽视前一方面的自发倾向,就会脱离实际而陷于空想;如果我们忽视后一方面,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价值追求的这种二重性,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体制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它的直接目标是追求金钱和财富的增值。这种价值追求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既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性,又有助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是,二者并非完全一致。人们往往为了追求金钱、利润、财富,而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惟利是图、见利忘义,有的人甚至为追求金钱、财富、享乐而走向腐化、堕落,这样就会严重阻碍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自发的价值追求的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必须有自觉的正确的价值追求作导向,坚持“生财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持经济活动与遵纪守法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坚持以价值自觉去引导人们自发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促进人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与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人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飞跃,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广阔前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目标,又是一个现实目标。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市场经济,还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存在着人对物的依赖,存在着对金钱、财富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可能导致人受物的奴役。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提升价值追求,实现价值自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追求金钱、财富的积极作用,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才能不断地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收稿日期:2004-03-17

标签:;  ;  ;  ;  ;  

人类发展的历史形态与价值追求_社会财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