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贾虞烨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贾虞烨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鲁山县供电公司 河南鲁山 467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电力发展的需求,随着电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正在向着调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导言

我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国家斥巨资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调控一体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在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中,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了革新,这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进步的体现。

1调控一体化概述

调控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变电监控和区域电网调度进行一体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与运行维护操控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和监控。将调控一体化运用到电力系统中,对提升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调控一体化具有明确的分工体系,提升了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效果。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和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的工作基础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下,其电力调度以电网的调度和监控工作为中心,由于其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且分工不明确,使得电力调度工作各环节之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联系,从而导致电网调度工作的效率较低,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现阶段,随着我国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电网规模化不断增强,在此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应该致力于提升电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进调控一体化的发展。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由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发展和演变而来,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分工更加明确,只有不断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提升电网管理工作的效率,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2调控一体化系统顶层规划设计

电网系统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网系统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保证整个电网有效的运营,对调控一体化技术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必不可少。对调控一体化技术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应首先对实现什么的功能,怎样实现功能,包含哪几个流程、需要哪些硬件设备及软件设施等关键环节问题进行重要技术进行回答。形成完整的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营体系,进而保证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安全有效的落地。

调度控制中心、运行维护操作是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顶层规划设计中,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总体方案关键之一是要保证这两个部分安全有效的实施,离不开搭建硬件平台和配置相应软件系统。调度硬件平台的建设是指利用硬件平台接收传输信息、数据,对运行维护操作下达调度指令。因此,硬件配置必须备有SCADA服务器、历史服务器、网络服务器、PSA服务器、前置服务器等设备,形成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及调整传输数据一体化功能。硬件设备的配置对整个调控一体化后期运营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调控一体化的基础,只有保证硬件设备性能良好的情况下,才会使电能系统运营稳定,进而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采集整合及其他功能。最后不仅可以成为搭建软件系统的良好基础,还保证了调控一体化稳定高效的运营。

除此硬件配置外,调控一体化也离不开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调控一体系统的支撑。要想实现数据分析,报表服务,软件构架必须具备以下设备才能满足以下功能。主要由图模库、图形服务、数据服务、报警服务、曲线服务、报表服务等组成。硬件是承载软件的基础,软件则是作为实现调控一体化功能的支撑。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软件调控一体化系统应当是重中之重,要保证电能系统调控一体化,软件系统必须具备智能化

3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3.1数据信息的采集以及分流方面的应用

对于调控一体化系统来说,其前置服务器需具有相应的综合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对站点端的传送遥控信息实施综合处理,并且能够将所得信息转换成为软报文。系统主站的服务器(主要为SCADA)一般情况下是和人工工作站相连接的,能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可以调度或者集控不同业务需求的信息。一般情况下电力的自动化管理需要确保信息的完整上传,同时要确保信息完整性基础上对于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详尽的整合,进而实现分层的显示。若是通过人机监控的方式,那么在第一层只能对合并之后的虚拟信号进行显示。若采用人机监控的方式,那么要确保监控人员对于信息足够熟悉,要对下一层系统中所具有的原始信息相关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要保证信号完整性的同时将其进行简化,同时要对信号之间所具有的矛盾进行有效处理。

3.2调控一体化在设备建模层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模式当中,新设备的监控业务无法得到全面的应用,更加需要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进行再次的开发以及研究,从而提升二次描述模型的使用功能,确保其不断优化,更加的完善。在进行设备建模层研究过程中需要采用对应的建模技术进行,之后需要对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的设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对设备进行分析时需要进行两次,并且需要通过三个层次来进行模型的建设,这三个层次分别为间隔层、设备层和站控层。对于电力自动化实施设备分析时需要在设备层上进行,这就使得设备层分成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方面。对于一次设备模型来说,已经可以很成熟的将其应用到间隔层和站控层当中,因此现阶段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紧急的就是对于二次设备模型的开发。由于二次设备模型只可以应用在装置信号点以及相关联的测量点上,因此需要采用调控一体化系统实施二次模型的进一步应用开发以及升级优化,从而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在变电站信息模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数据采集分流

当电网运行的专业工作人员将被调控一体化中的建模层技术应用电力系统中,所取得的效果是十分瞩目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提升电网运行的整体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工作效率,便要在调控一体化中采用数据采集与分流技术,以往的数据采集分流技术由于收到技术上的限制,并没有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甚至在工作中出现数据错误等情况,这不仅为电网调控运行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强度,更不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平稳运行。在电网调控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分流技术应用到我国电力系统运行中时,对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不仅要求前置服务器具有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了过滤处理,从而对不同业务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体的调控和处理,以此来保障电网系统的平稳运行。

结语

智能电网的大力推进使调控一体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运用非常广泛,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故障,进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为推进我国电网智能化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未来的电力行业发展的道路上,电力行业人员应针对调控一体化技术当前运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争取让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李红蕾,戚伟,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陕西电力,2010,(5):90-93.

[2]韦平.全方位管理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254-255.

论文作者:贾虞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贾虞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