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伪君子》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论文_杨萍 宋琦懿 杨修齐 李顺

浅析《伪君子》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论文_杨萍 宋琦懿 杨修齐 李顺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全盛时期杰出的喜剧家,他的代表作《伪君子》通过对宗教骗子达尔杜弗罪恶的揭露,鞭挞了伪善教会势力的丑恶性和欺骗性。今天,让我们进一步跟随莫里哀的脚步,来探索《伪君子》中流露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探讨莫里哀如何在“三一律”的固定框架中,用他独特的戏剧艺术魅力荡涤民众的心灵。

关键词:《伪君子》;莫里哀;现实主义精神;人民性

一、喜剧题材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

莫里哀创作的喜剧的题材,大多不是取自古希腊、罗马的贵族生活,而是直接取材于当时法国的现实社会。他的剧本中的人物,没有局限于国王、大臣、贵族等统治阶级的高贵人物,而是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的代表。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轨迹反应法国当时各方面的社会生活,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莫里哀自己也在《<伪君子>序言》中指出: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执行这个任务最好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行。他反复强调: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面面俱到,也往往不及讽刺有力;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画他们的过失更见效的了。把恶习变成人们的笑柄,对恶习才是重大的打击。

《伪君子》的中心人物是达尔杜弗,他是教会势力和封建贵族的代表,是一个手段灵活的宗教骗子。还有富商奥尔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见识浅陋,为宗教骗子所利用,不辨真假、一意孤行、执迷不悟,伤害了身边的亲人。与此同时,还表现了女主人艾耳密尔的聪慧机敏、贤淑贞洁;女仆桃丽娜更是下层人物中的光辉形象,她聪明、善良、敢作敢为,成为反对封建势力、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二、喜剧中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民主精神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热烈歌颂了男女青年的纯真爱情,玛丽雅娜和法赖尔真心相爱,奥尔贡撕毁女儿的婚约,要把她嫁给达尔杜弗,当他们的爱情被破坏时,不免令读者愤愤不平。莫里哀反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关系,反对宗教的伪善,同情下层人民。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才描绘了女仆桃丽娜的动人形象,赞扬了她的个人品德和聪明才智。桃丽娜的形象光彩奕奕,她对伪君子的面目认识得最清楚,她看穿了达尔杜弗的卑鄙心理,知道他既想得到男主人的财产,又垂涎于女主人。而且她对男女婚事的理解有真知灼见,她对男主人的愚蠢蛮横义正辞严:“谁把女儿嫁给一个她所恨的男人,谁就对上天负责女儿所犯的过失。”对于桃丽娜报告太太身体不适,奥尔贡丝毫不关心,却问:“达尔杜弗呢?”,桃丽娜回答达尔杜弗身体好的过头,奥尔贡则说:“可怜的人!”一连四次,喜剧效果十分强烈。这种对比突出了桃丽娜的睿智理性,用奥尔贡的愚昧来反衬桃丽娜的聪明。这些笔触,都表现了莫里哀的民主思想。

莫里哀的喜剧具有鲜明的民主思想倾向和强烈的战斗精神,对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教会僧侣的伪善狡诈、资产阶级的吝啬贪婪、小市民爱慕虚荣的心理,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除了《伪君子》,还有《堂璜》、《吝啬鬼》等剧本,都是他民主精神有力的见证,体现了莫里哀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喜剧善于从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莫里哀从1645年秋至1658年10月,在外省流落漂泊整整13年之久,他走遍法国,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底层生活,学习民间戏剧艺术,编写剧本,兼当演员,促进了他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他善于从民间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借用下层人民所欣赏的各种喜剧艺术表现手法,来增强自己剧本的喜剧效果,使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莫里哀广泛接触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目睹贵族、教会、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各种丑态败行,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境况,扩大和加深对现实的理解;同时,从民间戏剧中汲取艺术的养料。这一切,都对莫里哀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达尔杜弗的形象,不是莫里哀主观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十七世纪法国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莫里哀写《伪君子》时,正是法国天主教反动势力极其猖獗的时代,达尔杜弗的性格本质,集中地概括了反动派教徒的主要特征。因此,当《伪君子》上映时,不少僧侣都以为作品中的达尔杜弗写的就是自己,这也正说明,达尔杜弗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这些也足以证明莫里哀的作品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生活。

四、喜剧反映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的局限性

当然,任何成功的作品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伪君子》也不例外。莫里哀喜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他只是停留在对当时社会恶势力的抨击,而没有更深入地挖掘罪恶的社会制度。他虽然同情人民的苦难生活,但是并没有指出贵族地主以及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沉重压迫才是造成人民苦难的根源。在喜剧的表现艺术上,莫里哀也有一般古典主义作家存在的局限,最突出的就是受“三一律”规则的束缚,不能在戏剧中展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塑造的人物大多是扁平人物,性格简单、固定、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人性复杂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具体而言,如《伪君子》作品的最后,通过国王洞察幽微,下令逮捕达尔杜弗结尾,反映了作者歌颂王权的思想,这是通过借助国王这个外来力量解决戏剧矛盾,而不是情节自身发展的结果,因此显得不够真实。而且主要人物达尔杜弗形象的塑造存在类型化典型性概念化的倾向,性格单一。但是总体来说,在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和“三一律”的框架下,莫里哀不能在广阔具体的生活画面中刻画人物,也是情有可原。相比同时代的许多作家,莫里哀作品宣扬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和熠熠生辉,《伪君子》仍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喜剧作品,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永葆艺术生命力,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赞扬。

参考文献

[1]郭定国主编.外国文学名著五十篇阅读与赏评[D].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2]王秋荣.外国文学作品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辅导丛书编委会编.外国文学[D].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4]外国文学编写组.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论文作者:杨萍 宋琦懿 杨修齐 李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浅析《伪君子》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论文_杨萍 宋琦懿 杨修齐 李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