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文化——教育的另一处曲径通幽论文_丛美杰

慢文化——教育的另一处曲径通幽论文_丛美杰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 264200

摘 要:平时,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们从来没有干过拖地等家务活,所以孩子们做各种事情都拖拖拉拉,将“慢”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开始时采用规劝的方法毫无效果,最后采用“慢”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效果显著。“一穷二白”在时间里慢慢流逝,取而代之的是“经验积累”。

关键词:快齐静 经验积累 慢中求快 

“你知道现在什么最慢吗?”初一的老班们凑在一起总喜欢说这句玩笑。我班的学生也慢:一段8米长的走廊,男生拖了30分钟,一点一点地挪,一步一步地擦。“说,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快齐静”!“快!快!快!这是快吗?”我也曾气愤地夺过拖把旋风般地示范,可拖把转手后还是那个慢。面对学生的不知所措,班主任总会在其后紧跟着一个“吼”!

吼的次数多了,吼得自己也头晕目眩,我不由地冷静下来:既然学生只有“慢”,为何老师就不能“慢下来”?“慢下来以后会怎么样呢?”我决定先从这个男生身上尝试一下。第一天男生仍是慢悠悠地拖地,课代表已经收好作业了,他还没拖完地呢。“小天,就差你的了,自己到老师办公室交去。”男生这才慌了神,三下五除二拖完余下的地面,急急忙忙去找作业上交。

我也根据之前制定的时间表记录他这次用的时间,竟然缩短了两分钟。

无独有偶,英语早读老师要检查学生音标发音是否标准,大家都在放声练读,男生放下书包急匆匆地抡起拖把拖地。可是,一着急质量就大打折扣。我趁机出场:“小天,不行呀。这里,这里,不干净呀!”男生叹了口气,重新拖了一遍不干净的地方,虽然返工了,可男孩的动作明显快了许多,时间缩短到20分钟。连着两次,男孩都因巧合缩短了时间,这里有什么“奥妙”吗?我发现,男孩是个很上进的孩子,可平日里家长溺爱着从没让他干过拖地这种家务活,柔弱的双手根本拖不动积满水的沉拖把。现在不行了,我要求每个孩子都要负责一处卫生,他来得晚就不得不干起这新活了。虽然还是慢,但每拖一次地对男生来说就是一次成长,“一穷二白”在时间里慢慢流逝,取而代之的是“经验积累”,再加上课代表、老师、检查等外因的配合下,男生潜藏的力量自然就迸发出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还能再快点吗?”我与男生研究起我记录的时间表,男生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效愈发有动力。“老师,我试试再少它5分钟!”“有法子吗?”“想想应该能有!”第二天我准时进行观察:男生动作明显充满力量,胳膊甩起来,拖把抡起来,地面便干净一大片,时间忽然变慢了,走廊很快被拖出来了。“10分钟,世界纪录哎,又快又干净,天才呀!”我激动地喊了起来。“嗯,我太佩服自己了,说到就能做到!”男生也沉浸在欣赏自己劳动成果的幸福中,并从容地走进教室,与同学们大声练读“happy school”。

这不正是我想教给学生拖地的技巧吗?转瞬间,这技巧就移了主儿,与之前的“吼”相比差在哪了呢?这回我没有急,而是让男生慢慢地琢磨,琢磨着竟然顿悟出拖地的技巧。“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注重自己领得是否精彩,却忽略了让出学生自己“悟”的时间。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才是关键,男生的个例让我发现教育另一处“曲径通幽”,我要在班级里尝试这种慢文化,让学生在慢文化中获得快乐。

一、慢中求快

晚点是班级最乱的时候,这边抄作业布置任务,那边收拾书包讨论话题;这边催着快走打扫卫生,那边慢吞吞翻找课本。走廊里不时传来“撕心裂肺”的呵斥声、催促声。我们班呢?学生正在慢条斯理地抄作业任务,大家都收拾妥当了才排队。教室里四个人,扫地的三个同学都是慢性子,拖地的安排一个手脚快的。

正好,地扫完了也拖完了,结果总是能比其他班提前。这里的“慢”其实是有技巧的,抄作业、收拾书包要慢,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吵闹听不见反复问,也不会因匆忙着急忘这忘那。安排值日生也是这样,动作慢的通常都是认真仔细的人,地扫得就干净,拖地的同学动作快,也没有负担,这一慢一快配合的恰到好处,时间就在避免重复中节省下来了。同时,大家一起做、一起等待也是一种无声的督促,虽然谁也没有叫喊“快点,快点”,但大家都完成了,余下几个动作慢的也会像“拖地男生”一样产生心理压抑感,这正应了“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动力”哲理了。

二、别急别急

与那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班级相比,我们班学生反应慢,理解费时却勤奋好学,是许多学科老师公认的难题。“你们班不行呀,太着急了,快想办法呀!”“别急,别急。你一急学生什么表现?”“更什么问出来了,上课没一个发言回答问题的。”“对呀,这样的孩子就是慢,他思维慢,正在慢慢品味思考呢,回答问题也就慢,不过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思考。等等他们,等他们品出了这个学科的‘真味’,‘真经’自然就取得了。”学科老师慢下来了,耐心也上来了,讲解更是遵循孩子的思维速度。学生慢慢理解了、领悟了,水滴石穿自然而成了。

老师的慢是随着学生的改变不断适应调整的,把教育发展的主体地位让给真正属于它们的主人——学生,学生就会在“慢”中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就像大家期盼以久的动车,速度再快也是从“0时速”开始的,一旦启动,那些醉人的风景就会在不远处!

论文作者:丛美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  ;  ;  ;  ;  ;  ;  ;  

慢文化——教育的另一处曲径通幽论文_丛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