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型城镇化研究论文

贵州新型城镇化研究

□文/蒋正龙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贵州·贵阳)

[提要] 通过分析贵州新型城镇化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方法,为加速推动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贵州;新型城镇化;SWOT分析;对策建议

截至2018年底,贵州省GDP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前三位,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国第一位。但按总量来看,2018年贵州省GDP仅为14,806.45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25位,全省人均GDP只有41,244元,在全国排名29位,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人均产值依然偏低。同时,GDP地区分布不平衡,2018年贵阳市GDP总量为3,798.45亿元、遵义市GDP总量为3,000.23亿元,合计几乎占全省GDP的半壁江山。GDP构成不均衡,按支出法计算投资占GDP总量的70%,一枝独大。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贵州经济发展提级换档中的重要引擎作用。首先,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转变贵州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将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第一产业转向生产率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出效率的提高,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另外,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断地扩大消费群体,消费观念、方式,消费品质也出现大幅度提高,带动消费规模实现大幅度增长。其次,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镇,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农村通过转移剩余劳动力,将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聚集,形成规模经济,支撑城乡居民实现均等化的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最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贵州省至今依然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大省,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仍然超过总就业人口55%,但第一产业产值却仅占全年GDP的15%,产值不高但就业人数却众多,农村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通过新型城镇化,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产出效率更高的第二、第三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贵州省新型城镇化SWOT分析

按照美国学者诺瑟姆提出的“城镇化过程曲线”理论,贵州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对贵州城镇化进行全方位审视,SWOT分析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分析方法。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贵州新型城镇化进行分析,为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路提供参考。

(一)内在优势分析

1、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贵州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2003年到2017年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即使在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省内社会固定投资出现下滑的2018年,还保持了9.1%的高速增长,高出全国(6.6%)2.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三,特别是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位列全国第一。GDP总量从2010年的4,602.79亿元,快速增大到2018年的14,806.45亿元,8年时间增加了2.2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592元和9,716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2%和12.4%,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新型城镇化。

2、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2015年贵州在西部省份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截至2018年底,贵州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453公里,沪昆、杭瑞高速东可达长三角,西接东盟,兰海、厦蓉、包茂高速,南低珠三角出海口,北连古丝绸之路,贵州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南陆路交通枢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560公里,高铁营业里程1,127公里,贵广、沪昆、渝贵高铁相继通车,成贵高铁即将通车,贵阳到南宁高铁全面开工建设,高铁“大十字”锋芒起笔。民用航空“一枢九支”体系初步形成。黔中水利枢纽一期通水成功,夹岩、马岭、黄家湾水利枢纽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3.2%,燃气普及率达73.7%,县城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实现县县建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基础设施条件的大幅改善,为农业人口市民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越低的项目越具备竞争力,因此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对于企业竞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BIM技术建模和可视性规划,造价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规划出工程信息,并提取出详细的工程量报告。所以为在招投标阶段获得优势,造价管理人员需要通过BIM技术建模对项目的分期规划、工程量情况、造价成本整理成详细的清单报表,在编制投标报价的同时吸引投资商,使其更为详细和透彻地了解项目开发情况。此外,政府部门在这一阶段也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招投标的监督工作,避免行业内部垄断或舞弊行为的发生,使建筑工程招投标工程更加公正透明。

在煤质较硬时,块煤(包括精煤中的块煤)系统的漏斗、溜槽应加衬板。溜槽斜段倾角小于或等于60°的底、侧板铺设衬板,侧衬板高度约为侧板高度的2/3,倾角大于60°或垂直段顶、侧、底板都应铺设衬板;由于矸石硬度大,在矸石系统中的漏斗、溜槽都应加衬板。

2、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的S型曲线理论,当城市人口在30%~70%时是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2017年贵州的城镇化率仅为46.02%,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接下来将会出现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情况,未来几年全省城镇化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另外,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全省三次产业的比例来看,一二三产业的产业比为15∶40.1∶44.9,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接近50%,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显示全省经济正处于向典型的服务化阶段发展。诸如这些发展势头,都说明贵州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内在劣势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启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特别是国务院印发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等从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等方面对贵州新型城镇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全省内部,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黔中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外围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较低。2017年全省9个市州中,贵阳市城镇化率一马当先,达74.8%。九个地市州平均城镇化率为50.71%,仅有贵阳、遵义市、安顺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6个地州市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贵阳市,高于城镇化较低的毕节市34.1个百分点,差距太过明显。

2、中心城市带动功能不强。贵阳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大城市,虽然首位度高,但经济实力仍然较弱。2018年,贵阳市人均GDP为7.9万元,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倒数第三位,目前仍处于要素集聚阶段,对周边区域乃至全省的生产要素产生较强的聚集功能,尚未发挥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从城市之间的关联情况来看,全省除了贵阳是唯一的大城市外,省内中等城市数量也较少,缺乏有效的纽带。各级城市之间联系也较为松散,同质化竞争较为强烈,分工协作格局尚未形成,既影响了自身发展功能的优化,也没有形成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遵义、六盘水、安顺、铜仁等区域中心城市更多的是承担了行政职能,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究其原因,贵州的工业发展以酒、煤、电、烟为四大支柱产业,其中煤电产业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对城镇化就业吸引十分有限,烟酒产业的分布集中在个别市州,就业拉动仅局限于产业所在地。第三产业产值虽然占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全省的服务业尚处于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过渡阶段,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还主要依靠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住宿业,吸纳就业仍然有限。

3.找准着力点,创新活动方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深入开展工作。《决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产业支撑仍然较弱。贵州省至今依然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大省,产业支撑仍然较弱,吸纳就业能力不足。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占比 15∶40.1∶44.9,虽然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却占到了超过55%的比重(往年更高),产值不高但就业人数却众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就业人口只有365.99万人,占比只有18.1%;第三产业就业人口533.38万人,占比也只有26.4%。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还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表1)

表1 2013~2017年贵州省生产总值构成及全社会就业人口占比一览表(单位:%)

(三)外部机遇分析

1、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且不均衡。近年来,贵州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无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周边省份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截至2017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为46.02%,仅高于西藏,居全国倒数第二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5%;分别比周边的重庆、湖南、四川、广西、云南低18.06%、8.6%、4.77%、3.19%、0.67%。

1、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城乡二元体制是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制度性障碍,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受其影响尤甚。新型城镇化不能只是简单的城镇空间扩张,更重要的是对进城农民的全面市民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体制性改革迫在眉睫,需要纵向上从中央到地方、横向上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因而难度进一步增大。贵州率先在全国实施的扶贫易地搬迁,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其改革的整体力度与深度还不能满足城镇化的需求。如何破除体制机制约束,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贵州新型城镇化必须应对的威胁。

3、产业支撑进一步增强。2001~2018年贵州省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6%,年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说明年均新增岗位数大于新增城镇人口数,产业发展对人口转移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产业结构逐年优化,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高,已具备吸纳农业人口转移就业的潜力和能力。同时政府出台了一批支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推动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启动实施“十百千”工程,培育发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支撑进一步增长,吸纳转移农业人口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2) 阀门关闭时,所有压力全部作用在平衡密封环上,而密封环由VI-PTFE/EPDM /PTFE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由于软密封材料不耐高温, 一般低于200 ℃,在阀体内容易损坏,从而导致阀门泄漏。

3、面临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特殊机遇。随着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东部地区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显得尤为迫切,急需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贵州具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区位条件的优越,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和能源成本较低等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处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沃尔玛、TCL集团、富士康、奇瑞、吉利、英特尔、谷歌等一批知名企业已经入驻贵州,截至2017年8月底,共有世界500强及国际知名企业43家在黔投资。2018年贵州实际利用外资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国第六位。承接产业转移将促使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带动人口要素向城镇聚集,拓展贵州城镇发展空间。

大家好!我是光彩希望小学六年级一班的蔡新奥。因为我常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加上一般的问题都难不住我,同学们都喜欢称我“小博士”。我爱好广泛,喜欢看书、写作文。

(四)外部挑战分析

另外,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表2 2018年贵州及周边省份GDP、人均GDP情况一览表

2、周边省份的竞争。一个区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然面临周边地区的竞争,新型城镇化的竞争事实上是要素在区域之间的竞争,政策、区位、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优势,则新型城镇化发展也具有优势。从贵州周边省份来看,各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优于贵州,在新型城镇化竞争上面临周边省份较大的竞争压力。(表2)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采用软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生态环境6个指标进行测算,贵阳的营商环境落后于周边的重庆、成都、长沙、昆明,仅领先南宁。贵阳乃至贵州在集聚产业,吸引人才受到周边省份较大的掣肘。

二、加快推进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对策建议

(一)优化城乡结构体系,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遵循以线连点、以点带面的布局理念,做强核心城市,重点推进黔中城市群建设,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形成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完善遵义、安顺、都匀、凯里、毕节等的经济联系,加强兴义、水城、铜仁等中心城市建设,使其成为具有带动作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突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扩大城镇化发展的范围,形成层次分明、体系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

(二)加大力度推进非户籍人口城市落户。当前各地社会福利保障资源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就是说不同户籍所携带的社会福利资源有明显差别,结果形成了社会保障的地域化倾向。因此造成大规模的人口处于“两栖”状态,在城乡间“钟摆式”流动,这在经济面上影响产业升级和内需潜力的释放,在社会面上影响和谐稳定,在城乡层面上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非户籍人口城市落户,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城市落户。

(三)以产业为核心,促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产业化、人口城镇化的关系。把产业化摆在城镇发展的核心位置,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健康发展,重点要依据农业转移人口的规模,积极并合理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转移人口可就业的岗位,增强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

我的身体恢复很快,不到半个月就出院了。小白说,其实你还可以再观察几天。我明白小白的意思。我说,人家救了咱,那就是咱的恩人,咱可不能再给人家铺张浪费。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爱民.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3(7).

[2]施世骏.社会保障的地域化:中国社会公民权的空间政治转型[J].台湾社会学,2009(18).

[3]王小双.湖南新型城镇化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湘论坛,2014(1).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8日

标签:;  ;  ;  ;  ;  

贵州新型城镇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