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是衡水市工业求得大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衡水市论文,结构调整论文,大发展论文,关键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F40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900(2000 )01—0037—1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我市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明显的特征是企业的最终追求目标由原来单纯量的扩张转向质量和效益并重,生产经营由计划约束模式转向市场引导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制约特征的逐步强化,工业企业已由不管企业大小、新老同吃一锅“计划饭”转变为带有明显竞争特征的优胜劣汰,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起到了拉动一、三产业并进的作用,但是诸如拼材料、拼设备、拼能源、拼环境的工业发展之大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业结构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其表现为:一是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仍很突出,传统、初级产品多,“四高”产品少;二是企业经济规模化程度偏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市场竞争力不高;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明显,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低价竞销,企业效益下滑;四是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偏弱,缺乏发展后劲。因此,加快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当前实现提速、增效的紧迫要求。这也是促进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长期、艰巨、迫切的战略任务。
一、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工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的两重性。它既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阶段性工作。在调整过程中,应按照“三结合”、“三条主线”的原则,在调整中求完善,在完善中求提高,最终实现工业结构的合理化、最佳化。
“三结合”。一是结合市场需求的原则。关注市场,研究市场,在市场需求的变化当中寻找和确定企业近期、中期、远期的调整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研究和剖析区域市场、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关注现实市场,还要研究预测潜在未来市场走势,要做到因“市”利导,在动态中调整,不失时机地把适销对路产品推向市场。二是坚持与国家产业政策紧密结合的原则。以此作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指南,能够有效地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并且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产品,迅速提高企业自身积累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与本地实际、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势利导,不拘形式”应成为一贯坚持的调整原则。
“三条主线”。把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三条主线,从环境上求优化,从机制上求创新,从效果上求最佳,是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全面推进的必由之路。企业组织结构调新。以“扶强活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合理配置资产、资源,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探索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新形式、新路子。一是以培植骨干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快大公司、大集团的组建、完善,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造,确保一批骨干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放、帮、活”相结合,深化国有集体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抓好产权多元化机制到位,法人治理结构机制到位,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到位,实现机制活企。三是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实施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改善环境,使所有制结构调整到一个适当合理水平。产品结构调优。结合企业实际,以现有产品的再延伸再提高为重点,变“初、粗”加工,为“高、精、尖、特”,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根据本地实际和企业现有状况,把现有企业生产装备的更新改造放到技术进步的优先位置,使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本实现最佳化。产业结构调佳。全市工业经济要紧紧围绕六大行业求发展,重点在求强、求精、求优上作文章,县域工业要在追求特色上作文章,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支撑市、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工业结构调整建议方案
一、轻工行业
(一)现状和问题
轻工行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截止到98年底,全市县以上轻工企业94家。其中: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5家,合资企业2家, 有食品饮料、造纸、电池、丝网、制革、工艺美术等14大行业,可生产1000多种产品,其中省优以上产品71种,省名牌产品16种。
目前,我市在轻工行业有从业人员2.2 万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占县以上工业中从业人数的34.5%,拥有资产总值2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82亿元,分别占县以上工业总数的26.8%和24.4%,资产负债率75.8%。9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05亿元,利税1.9亿元,其中利润0.73亿元,分别占全市县以上工业的60.3%、41.9%和31.1%,利税列全省轻工行业榜首。
轻工行业的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档次低;二是部分产品销售不畅,产品更新换代慢;三是新兴行业发展薄弱;四是行业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部分行业技术落后的面貌依然存在;五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治理任务重、调整难度大。
(二)调整意见
轻工业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轻工行业的总体优势,突出重点,实施名牌战略,形成规模效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完善我市现有6家轻工集团公司,保持经济总量优势,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按经济规模原则,将周围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大集约化经营。同时,抓好衡水老白干集团的股份制改造,争取尽快成为我市首家上市公司,实现我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2、抓好重点产品开发和发展。重点发展高能电池、 新闻纸及涂料印刷纸等关键纸种,抓好老白干酒、旭日升系列饮料及聚酯网等特色产品。
3、围绕重点产品,搞好技术改造。 突出抓好衡水老白干集团投资8000万元的2万吨养元核桃乳项目、安平造纸网厂投资1.2亿元的172万平方米聚酯系列产品的改造项目、衡水电池集团投资1.7 亿元的碱锰电池项目和饶阳县投资2000万元喜奥萝卜汁项目建设。
二、化工行业
(一)现状和问题
截止到98年底,我市县以上化工行业共有企业28家,其中国有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4家,合资企业2家,形成了化肥、农药、染料、 涂料、橡胶加工和基本化工原料、消毒剂等10多个行业,可生产17大类,390多种化工产品。
目前我市在化工行业有从业人员7646人,占县以上工业中从业人数的12%,拥有资产总值19.2亿元,占县以上资产总值的24%,其中固定资产8.2亿元,占县以上固定资产总值的25%,资产负债率125%。9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实现利税3824万元,其中利润3568万元,分别占全市县以上工业的11.2%、8.6%和15.3%。
化工行业的主要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低浓度化肥所占比重大,优势产品偏少,高能耗大路货产品多,有机原料中间体配套水平低,精细化工、“四高”产品比重偏小,对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多,环保企业少,一些企业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落后,企业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意识差。
(二)调整意见
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稳定和发展农用化工,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环保化工,大力发展化工原料和中间体深加工,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大基地和名牌战略,使化工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其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组建衡水化工国有资产控股集团公司, 并在此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打破区域界限,通过兼并、合并、租赁、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尽快将全市现有化工企业改组成以盐化工产品为主的河北冀衡化工集团,以尿素、碳铵等化肥产品为主的河北明珠化工集团,以武强化工总厂为主,吸收恒安颜料化工集团等企业组建染料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大型化工集团,以衡水市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橡胶化工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最大的橡胶桥梁支座生产基地,并以这两家大型企业为龙头,来带动我市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同时搞活中小型企业,培植“小巨人”型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在管理上挖潜力、增效益,把学邯钢经验落到实处。
2、抓好重点产品开发和发展。重点抓好二、 三氯系列消毒剂产品的开发,高浓度化肥、高档颜料及中间体、新型杀虫剂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品种,扩大高活性球形氢氧化亚镍的生产与后续产品的开发,使目前我市二、三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由目前全国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农原药与剂型比由目前的1∶6提高到1∶10, 精细化工比重由目前的24%提高到50%。
围绕重点产品的发展,搞好企业的技术改造。主要有冀衡化工集团投资9700万元的“二、三氯联产”项目,使生产能力由目前的3000吨/年提高到9000吨/年;抓好明珠集团和景县化肥厂的两个“六改十”工程,最终形成年产26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抓好沧州大化枣强复合肥厂30万吨复合肥,深州磷铵厂10万吨“撒可富”工程以及冀州可耐特公司5万吨硫酸钾项目,达到全市年产复合肥50万吨,硫酸钾5万吨的生产能力,使高浓度复合肥的比重达到50%。农药工程,我市现有8 个国家批准的定点生产厂家,属精细化工范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今年农药生产企业不再重新布点,通过科技进步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壮大农药生产实力,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求。
三、纺织行业
(一)现状和问题
截止1998年底,我市纺织行业共有县以上企业25家,其中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2家,合资企业3家。拥有总资产11.9亿元(占全市比重15.0%),其中固定资产3.75亿元(占全市比重11.7%),资产负债率为82%。产品主要有棉纺织、针织、缝纫线、化纤、丝绸、无纺布、工业用呢、印染、服装鞋帽、制线等九大门类,130多个品种, 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纱锭22万枚,年纺纱3012万吨,布机2400台,年产棉布6000万米;年产化纤4500吨,印染布2000万米,无纺布600万米, 工业用呢120万米。1998年全行业县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7亿元,居全省第8位,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占全市比重4.1%),居全省第7位,实现利税3224万元(全市比重7.3%),居全省第6位。
纺织行业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中高档和深加工产品所占比例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品种少,档次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产品开发和创新力量薄弱。
(二)调整意见
纺织工业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发展四大领域(新化纤原料、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装饰用纺织品、工业用技术纺织品),以资产为纽带,围绕优势企业组建大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实现存量优化,培育龙头产品。经过改造到2005年底,使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利税达到1亿元,资产总值达到18亿元, 资产负率降到65%以下,主要设备5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组建大公司大集团,实现规模经济
借鉴衡水远大集团的发展经验,抓好资产重组,向规模经济要效益,通过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以深加工和最终产品为目标,提高质量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2、棉纺织业要优化纱锭,发展和改造布机,提高产品档次, 实现优质增值。主要抓好对棉纺织业的设备改造与更新,提高装备水平,投资8000万元,更新和改造纱绽3万枚,增上清钢联和无梭织机, 提高产品档次,使32S以上高支纱从目前的60%提高到80%以上, 混纺细布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发展高档面料,向高支、高密方向发展,到2005年棉纺织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
3、以产品为龙头,重点发展“一丝一线”, 围绕重点产品抓好技术改造。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从市场分析及河北省纺织工业发展布局出发,我市应立足现实,抓住机遇,继续实施“一丝一线”发展战略。丙纶强力丝已拥有4500吨生产能力,且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仍在开发之中,因此应不失时机的发展生产能力,力争2005年达到万吨生产能力,产值达到1亿元,利税1000万元,形成我市纺织业的拳头产品。 涤纶缝纫线目前已达6万锭,年产6000吨,其规模和产品类型河北省首屈一指,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并且有自营出口权,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继续发展壮大,在“十五”期间投资1亿元, 使其生产能力达到12万锭,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在增加产量的同时, 积极谋划发展涤纶线染色项目,由目前纯白线生产向产品多样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加大产品附加值,实现最终产品出口,这样每吨可增值1万元,通过发展和调整,最终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集生产、科研、信息、经营为一体的线业基地。
4、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在扩大丙纶丝生产能力的同时,探索深加工发展途径,其一是在生产工业用丝的基础上,开发超细旦丝和功能纤维,为我市将来发展高档服装面料创造条件。其二是以丝织布、丙纶丝为原料发展过滤布、蓬盖布、土工布等工业用纺织品,形成5亿元销售收入,5000 万元利税的综合性化纤生产集团。
四、机械冶金电子行业
(一)现状和问题
截止到1998年底,我市机械冶金电子行业共有县以上生产企业30家,其中机械行业23家,冶金行业2家,电子行业5家;大型企业2家, 中型企业3家,总资产16.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20.6%,其中固定资产5.5亿元,占全市比重的17.1%,资产负债率67.6%。主要产品有交流电机、电线电缆、钢丝绳、电焊机等,1998年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占全市比重17.5%,实现利税1.5亿元,占全市比重33.6%,实现利润9614万元,占全市比重41.1%。本行业重点企业有衡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金宝集团等,预计到2005年,全行业县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利税5亿元,利润3.2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机械冶金电子行业的主要问题:企业规模小、产品水平低、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整体竞争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少。
(二)调整意见
机械冶金电子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面向大市场,面向大行业,以科技为先导,重点发展轻农产品,形成以轻农为主,轻重兼容的产业格局。利用高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努力使产品上水平、上档次。同时,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通过调整到2005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产品数量要达到50%以上。重点抓好:
1、以我市的优势特色产品为龙头,进行企业组织调整, 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
一是以产品为龙头,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跨区域、跨行业,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2、抓好优势产业的结构优化
一是河北金宝集团的钢丝绳系列产品以高、新、奇、特为重点,依靠科技抓技改,发展市场急需的高科技含量钢丝和冷拔螺旋钢盘等新产品;二是抓好景县V型轮厂生产V型皮带轮、河北弯管设备厂生产的汽车铸件、故城县制动材料厂生产的刹车片等汽车配套产品,要通过上加工中心数控数显设备、增上流水线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不断开发高新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产品。
3、重点抓好高新技术及新兴产品的开发
加快发展新型适用的农用机械,重点发展农业部门将大力推广的滴灌、喷灌设备。
五、建材行业
(一)现状和问题
截止到1998年,我市有县以上建材企业20家,其中中型企业3家, 有从业人员5038人,拥有总资产9.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6亿元,分别占全市县以上工业的8.1%、12.4%、20.5%、资产负债率79.8%。 9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利税3427万元,其中利润1871万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7%、7.7%和8%。全市建材企业能够生产水泥、 水泥制品、新型墙材、粘土砖、玻璃钢、暖气片等十几个门类数百个品种。
“八五”以来,我市建材行业发展迅猛,为富民强市积累了财富,同时在建材行业注入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机制,全市先后组建了桃城建材集团、枣强玻璃钢集团、冀州春风集团、冀州市中意玻璃集团等集团公司,其中冀州市春风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暖气片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吨,冀州市中意玻璃钢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玻璃钢生基地,年产量达5万吨,98年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居全国第一位。
建材行业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优化程度低,规模经营水平低,科技进步的效益低,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加上前几年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部分建材工业产品特别是大量的中低档产品总量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产品档次和花色品种在市场经济中有严重的滞后性。例如粘土砖仍占据着墙体材料的主导地位,水泥企业仍以生产低标号水泥为主。
(二)调整意见
建材行业工业调整的基本思路:对水泥、粘土砖等传统建材行业实行总量控制,增大优质产品、深加工产品和高中档产品的比例,大力发展新兴建材。重点抓好:
1、组建和完善三个集团
桃城建材集团:以现有桃城建材集团为基础,吸收水泥厂、水泥制品厂及其他建材企业,组建一个大型建材企业集团,使我市的建材工业从小型、粗放型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衡水玻璃钢集团:冀州中意玻璃钢集团和枣强玻璃钢集团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将我市的玻璃钢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冀州市春风集团:在现有基础上兼并周边同类中小型企业,提高企业整体实力,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场无序竞争。
2、抓好重点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对水泥、粘土砖、 水泥制品等传统建材产品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中低档产品,重点发展轻质、高强的新型墙体材料。同时利用我市电厂优势,抓好粉煤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净化环境;发展装饰装修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要向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增加浸渍贴面工艺;玻璃钢工业要开发玻璃钢的新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增加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抓好市水泥制品厂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1亿块粉煤灰承重砌块等项目。
六、医药行业
(一)现状和问题
截止到1998年底,我市县以上医药行业共有企业28家(中型企业1家),其中化学原料药3家,化学药制剂1家,中成药4家,外用药1家,医疗器械13家,药用包装材料7家。全市医药行业拥有总资产7653 万元,占全市比重1%,其中固定资产2725万元,占全市比重0.8%,资产负债率84.5%。全市医药行业形成了可生产6大类228个品种的综合性医药工业结构体系。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化学原料药1900吨,中药加工100 吨,各种制剂:水针剂1亿支,片剂12亿片,胶囊2亿粒,冲剂3亿袋, 中药口服液2.5亿支,医用电子体温计50万支,万向外用骨支架1.2万套,医用高分子绷带50万卷。199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46万元(占全市比重1%),实现利税371万元,占全市比重0.8%,实现利润82万元,占全市比重0.4%。
目前我市医药工业以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为主,主要为冀衡集团制药有限公司的解热镇痛药,品种有安乃近、氨基比林、氨替比林、扑炎痛、扑热息痛等5种,其中安乃近、氨基比林、氨替比林、 扑炎痛均为省内独家产品,“三安”生产能力在全国列第三,且综合经济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工艺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医药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虽然个别产品技术水平为国内领先水平,但还普遍存在“三低”(科技含量低、外向度低、结构优化低)、“一小”(经营规模小)、“一差”(效益差)的弊端。
(二)调整意见
医药行业调整的基本思路:以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优势企业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优势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培育龙头产品和龙头企业,以产品为纽带,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盘活存量资本,发展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到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利税达到1.3亿元,化学原料药产量达到3500吨,中成药达到300吨,新产品贡献率由目前的18.4%提高到50%以上。
1、择优扶强,实施集团化战略
以冀衡集团原料药厂为龙头,组建化学原料药及中西药制剂的大型医药集团公司,以冀州市医药瓶盖股份有限公司和冀州市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集团,形成经营规模。
2、着重抓好现有特色产业的发展
利用河北冀衡化工集团的生产技术优势,大力抓好以安乃近、氨基比林、氨替比林、扑热息痛、扑炎痛原料药为主体的解热镇痛药基地建设,力争到2005年形成3500吨的生产能力,产值达3亿元。 以冀州市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抓好医疗器械及配套产品的开发生产。
3、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以开发化学原料药和中西药制剂为重点,着重抓好国家三类新药班布特罗原料药及制剂、国家级抗感冒药布少伪麻分散片的开发。利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开发天然药物和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重点抓好衡水市原料药厂联苯苯基氯等医药中间体的开发生产。
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放在工业结构调整的首位。
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首先要实施“科技兴衡”战略,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各级各部门以及企业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从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为此要在指导思想上、工作思路上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由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向以推进现有企业技术进步,搞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依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向转变;二是要实现由只顾当前生产经营,忽视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技术储备的短期行为,向注重企业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的方向转变;三是要实现由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主要依靠外来技术,向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并举,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方向转变;四是要实现由以数量、速度为中心,主要依靠资金、物质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增长的方向转变。
二、以改革的思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有机体,旧的运行机制已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这也是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前提和保障。继续走代管、兼并、切块搞活等改革的路子,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相关联,使小微亏企业向优势骨干企业靠拢,最大限度地盘活、用足存量资产,壮大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活化机制,规范动作,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权,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保证创新、调整的迅速开展。
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建设,是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的关键。强化已建立的17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指导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技术开发资金,实行独立核算,配备好相应的技术创新人员,充实必要的设备和测试手段,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对全市经济增长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并力争达到一定批量,对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将在工作上重点指导,资金上重点支持,政策上重点倾斜,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技术中心建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中心,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中心,成为行业排头兵企业。同时大大加强中、小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采取措施,坚决扭转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减少,人员流失问题。必须明确规定,企业改制中不能随意撤并技术开发部门。鼓励企业科技人员爱岗敬业,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力争到“十五”末,全市全部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80%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要达到“四有”,即有专门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有稳定的技术创新投入,有必要的试验手段及条件,每年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成果。
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
1.实施一大批采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利用瑞典先进的聚酯印刷网织机,发展我市传统的丝网项目,引进意大利大型管罐缠绕生产线改造我市落后的玻璃钢传统生产式艺等。
2.抓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如生化药品等,不断谋划,滚动实施。
3.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国际市场。
4.继续加强产学研开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一是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企业可通过贷款、集资、联合、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为企业技术创新筹资融资,还可通过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设备折旧,盘活积压资金,变闲置资产为活性资产等方式,增加技术创新投入。
二是增加财政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其一,市、县两级财政在预算内要保证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资金,产学研资金足额到位,并应根据财政实现状况逐年有较大增长;其二,改善财政资金结构,增大无偿比例,减少有偿比例。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将财政资金重点用于重大新产品开发、产学研联合科技成果转化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项目的贴息、资助,引导金融部门资金投向,降低银行贷款和企业开发风险,支持企业技术进步。
六、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大协调、跑办力度。工业结构的调整是个系统工程,特别是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不单是企业要有积极性、主动性,还必不可少地需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引导、协调、跑办的责任,与企业一道努力用足、用好每项国家政策,沟通衔接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省有关厅局、金融机构及各级财政部门的关系,把我们的企业介绍、推荐出去。使国家、地方对企业支持的一切政策尽量大限度地惠及到我市企业,加快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收稿日期:1999—12—18
(本文系衡水市1999年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课题组长:田大峰 衡水市经贸委副主任
成员:张伟志 衡水市经贸委综合科长
杨 松 衡水师专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