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47部队 福建 福州 350026
摘要:地下工程作为建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消防安全关系着整个建筑的消防安全,因此,有效解决地下工程的消防问题,成为了整个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地下工程;消防管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导致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因此,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缓解城市建筑用地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一方面能够解决城市发展造成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
一、地下工程火灾频繁发生的原因
1、温度过高
由于地下工程的空间属于封闭式,周围建筑材料的结构较厚,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得不到有效的流通,温度无法传递至外界,造成发生火灾的建筑内温度过高。在地上建筑发生火灾时,温度一般在800摄氏度左右;但在地下工程发生火灾时,其温度在1000摄氏度以上,与地上建筑发生火灾温度相差较大,其原因在于地下工程内发生火灾后,烟气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散热较慢,热量更多的集中在同一部位,导致烟气温度过高,并与浓烟相结合,产生具有剧毒性、窒息性、刺激性烟雾的产生,而这种烟雾可在1分钟的时间内引发人们死亡。
2、安全疏散工作较难
因地下工程无任何的阳台、屋顶、窗户等可用于火灾逃生安全通道,导致在火灾发生时,只能利用建筑设计中的安全疏散通道将人员疏送,但因火灾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能见度较低,对人们的视线进行干扰,无法正确、及时的寻找到安全疏散通道,且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从而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消防人员救援难度大
由于地下工程属于封闭式的空间,在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无法对建筑的结构、特点、具体引发火灾位置等数据进行及时掌握,从而不能制定完善的救援方案,同时,地下工程各种通讯设备不健全,导致消防人员在进行指挥时无法正常传输,以及地下工程场地的限制,消防车辆进入受限,因此,地下工程的消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其消防设计的审核工作也极其严格。
二、地下工程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消防制度规范不足
目前,由于消防制度规范存在漏洞,造成对各责任单位消防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消防安全责任无法落实的状况。在消防安全发生问题的时候,无法明确单位职责,监管有利时各部门之间争夺权力,出现安全问题时又互相推诿,推卸责任。如此无序、紊乱的消防管理体制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规章制度限制,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所致。各级单位部门消防管理工作也没有很好的规范制度,有些单位为了节省资金或减少工作量,刻意忽视各种消防安全问题,没有按照消防规范进行安全设置,处理问题追究责任时也无规章制度可循,如此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有很大消极作用,缺少统一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正是很多单位发生灾害危险的重要原因。
2、员工业务素质不全面
消防器材的使用和消防知识的普及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需要做的基本工作,但是有一部分重点单位的员工对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对消防设备的使用还比较生疏,很多消防方面的常识也不是很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员工本身的职业素质比较差,对自己的业务掌握的不好或者是信息接收处理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就说明单位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做的不到位,也就是说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比较低,没有实时的组织员工对消防方面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培训。
3、消防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存在部分单位关于建筑消防设备管理的意识不足,为了节约工程投资在建设初期选择建筑消防产品的时候,片面追求低价,而偏向于廉价且质量较差的产品,而这种消防产品投入运行之后,便很可能随时发生故障。某些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受到成本的制约,使得消防安全管理的专职队伍很难组织建立起来,未能完全按照消防相关要求制定管理和维修等制度,少数单位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往往在执行上不够严格,且未能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测试、检查、清洗或是维护等工作,除此之外,负责消防设施维保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较差,虽然有过相关消防安全培训,但往往实践经验较少,一旦突发安全事故,却很难可以快速正确的对事故进行处理。
三、地下工程消防管理对策
1、完善工作流程和章程,强化安全培训
现在的消防设施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其日常维护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充分发挥出消防设施的功用,应雇佣专业的人员负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更要重视对消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实证明,许多火灾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导致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在消防安全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形成“火灾猛于虎”的意识常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具体报备、消除隐患等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各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做到权责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切实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2、加强消防设施的监管
(1)确保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地下工程,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对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造成不便,因此消防工作相对于其他建筑形式更依赖自动喷水系统,可以采用水幕、自动水喷淋系统保护玻璃,起隔火、降温作用,也可以扑灭初起火灾。同时,安装必要的火灾报警系统有利于在火灾初期就及时发现并控制灾情,这一点对于公众聚集场所十分必要。
(2)确保事故照明灯的正常工作。地下工程由于自然采光不好,加上烟雾浓度大,因此能见度低将对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应该更重视事故照明系统的可靠性检查,保证事故照明和照明标准高标准。
(3)专业维保。消防设备作为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消防保障,采购时要保证质量过关,布置时要做到合理,日常不使用时,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可以选择雇佣专业的消防人员负责,也可以交由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并签订维保协议,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负责,专业的机构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一旦发现消防设施存在问题,及时与使用方取得联系,避免消防设施摆“空架子”。
(4)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地下工程由于结构特殊,给人员疏散和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都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更加要重视仅有的消防通道的正常使用。除了消防通道建筑标准(通道的安全出口数量、通道大小)要符合规定外,还应保证通道上不存在违规的改造现象,同时不得对方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杂物,保证通道畅通无阻,使消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通道”。
(5)完善日常巡查制度。针对地下公众聚聚场所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的排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许多安全隐患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检查进行消除的,同时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也十分依赖于巡查工作。为此,应建立相应的巡查记录制度,对日常巡查工作发现的安全隐患、设备损毁、隐患消除等内容进行记录、建档保管,做到有据可查。
结语
地下工程消防管理问题十分重要,良好的防火措施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因此,必须科学的进行地下工程消防管理,从而保证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恩成.地下建筑防火技术措施在地上建筑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安全,2012(8):36-37.
[2] 吴子涵, 唐思媛, 张璇等. 成都市地下停车场消防系统调查研究[J]. 电子制作, 2014, (18).
论文作者:吴佳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火灾论文; 地下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单位论文; 消防安全论文; 通道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