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小企业及其创新研究_意大利经济论文

意大利中小企业及其创新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大利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07)05-0061-07

意大利是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但意大利与其他工业大国发展模式不同,它是一个以家族式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国家,中小企业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奇迹”的神话正好与家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吻合,两者并行发展[2]。但是,在进入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意大利特色的中小企业能否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已引起意大利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4]。本文将较详细地介绍意大利中小企业及其创新活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关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一 中小企业在意大利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统计资料表明,近30年来中小企业对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作出了最为坚实的贡献,特别是在产出和就业方面比大企业表现得明显突出。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意大利统计协会 2004年统计年报,2002年意大利中小企业销售额和增加值均占工业企业的70%以上,其间小型企业尤为突出,50人以下的企业销售额占工业企业销售额的52.4%,增加值占55.8%。而雇员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分别占29.9%和28.2%(见图1)。

图1 不同规模企业销售额、增加值比例%(2002)

对劳动就业的贡献:在欧洲范围内,中小型企业在意大利远比其他地方重要,而且这种现象仍在上升。意大利统计局做的工业普查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意大利雇员100人以下的企业在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就业所占比例从1971年的 61.6%上升到2001年的72.0%,与此同时,大型企业特别是500人以上的企业就业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见表1)。意大利企业有很强的独立性,在欧洲 (除希腊)有最高的自就业(self-employment)比例, 2000年自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例为23.6%,而同期欧洲整体为13.6%,德国、法国和英国大约10%(见图2)。自就业的增加对社会和家庭的稳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图2 欧洲国家自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例(%,2000)

对出口的贡献:中小企业对出口的贡献也显著,尽管一般来说,是否有出口能力与企业的规模有关。例如,2002年微型企业中有14.2%是出口型企业,而雇员10~19人的企业为38%,雇员100人以上的企业为80%。2001年,雇员10人以下的企业出口占意大利总出口的11%,与雇员250~ 499人的企业出口值相当。雇员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出口份额较大,为31%。

二 意大利中小企业及其创新活动特点

意大利是个“家族式中小型企业国家”,其显著特征是灵活性的网络组织形式和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工业区或产业集群)。

(一)意大利中小企业形成的背景

其实,意大利并不是唯一的中小企业占主导的国家,也不是家族企业最流行的国家。根据“家族企业研究所”的统计,世界上80%~90%的企业是家族控制的。意大利83%的企业是家族控制的中小企业,仅仅处于国际平均水平。那么,意大利为什么这么引人注目地被叫做家族资本主义呢?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工业化的近段历史,这段历史就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交替出现了有限公司纵向整合的急剧倒退和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 20世纪60年代末期,意大利也曾追寻一种时髦的工业增长模式:垂直一体化和规模经济,这导致了公司平均规模的增长。但随着1971年金本位体制结束后浮动汇率制度的开始和1973年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的成倍增长,扩大公司规模的趋势停止了,其表现既是为了逃避严格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也是对新技术发展的一种反应,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缩小了企业的活动范围。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增加使用信息技术,企业需求在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投入方面的最小化,减少库存,向“即时”(just-in-time)产品方向发展。

此外,由于大型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历史上曾支配着工业领域)准入障碍多,固定成本高,而小的商业企业在意大利传统的半手工艺出口产品方面已经很专业化。这些商业企业开办的成本比较低、生产过程需求弹性大,存在一系列因素有利于企业的组织安排:较低的运输成本、容易储藏、不易使商品变坏、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容易适应市场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意大利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成功。

(二)中小企业组织网络化特征

成功的小企业已经利用经济集聚的效果来弥补自身经济规模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得益于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或多或少是合法的,这些由多种形式结成的关系可以在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劳动力分配。于是,生产过程是一种企业之间的专业上的整合,而企业仍然保持独立,没有任何统一的方向和控制。工业区、供应链、公司团队、战略联盟、合作契约等等,都是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机制,或者其他的互相依存的组织形式。

这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它表现了优于工业革命的某些特征:一个产业链由大量的小的、独立的工艺生产者组成,生产者之间互相紧密相连,同时与地方机构也有亲密关系(Lazerson,1995)。

不管企业采用何种合作形式,这种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使他们表现得比独立的微小企业要好得多。从一段时期以来以及近来的周期性表现看,这种现象可以从销售、就业和出口等方面得到验证。例如,根据Unioncamere-Tagliacarne的调查,那些属于企业集团或工业区的企业比独立企业在创造就业方面做得要好,2002年,有30.1%隶属于企业集团的微型企业报告称他们增加了职员;20.9%工业区的企业和19.2%的微型企业也有同样的报告。

处在工业区产业集群的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小型企业与地方区域各要素的和谐共存,企业与地方社区结成了紧密的网络关系,同时,也存在许多因素有利于区域内地方商业活动(比如比较容易获得知识技能、接近市场通道)。和其他企业工作在一起,工业区内的企业可以获得少量的规模效益,就是说,企业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比较效益,和大企业比较,它可以避免经营成本的增加。“区域内的小企业可以受益于地方的外部经济环境,包括信息交易成本、职业培训、技术传播以及问题调解等” (Istat 2003)。区域内的小企业不会有大企业那样的经济实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整个小区域的企业可以表现出比较强大,并更富有灵活性。

企业之间联系的一种正式的组织形式是企业集团。2001年,意大利统计协会统计,意大利有 5.2万个企业集团,包含12.3万个注册企业,470万以上的雇工。尽管企业的数量非常少,但企业集团占了意大利商业销售额的一半以上,雇员占 44.7%。

差不多80%的企业集团只有不多于两个实体企业(其中36.6%的集团只有一个企业)。60%以上的集团,每个企业的雇员数不多于9个。随着集团内活动的企业增加,集团的规模也就扩大了。在由3~4个企业组成的集团中,其中50%以上的集团,每个企业的雇员数少于10个人,而经常有 32.7%的集团,每个企业的雇员数在10~49人。由5个企业组成的集团和更大点集团,企业规模通常分为两类,雇员在10~49人和雇员在50~249人(见表2)。

资料来源:Istat,Archivio Statistico delle Imprese Attive.

Unioncamere-Tagliacarne的研究认为,集团所有制(ownership group)是中小企业成功的一种组织形式。平均来讲,隶属于企业集团的小企业比其他企业在商业量方面做得要好,甚至比工业区的企业做得好。

像集团组织安排一样,合作通常也只涉及到有限的企业数,一般都是处在同一个区域。大约一半(整体上是48.1%,微小企业是53.2%)的企业仅与另一个企业有协议;39%的企业与4个以上的企业有协议。不管如何,这些企业的销售的很大比例是通过合作协议实现的。70%这样的企业,他们至少90%的销售来源于发展的合作关系。

(三)中小企业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特别是在它的第一代,创业者既是业主,又是经理,也是生产工人。指挥链非常明确,在所有权和管理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是可能的。这是小企业的优势。指挥链的短处是容许特别迅速的决策制定和执行,它可能转化成巨大的弹性和可修改性。没有内部冲突和直观的执行使小企业经营者能抓住机遇、纠正错误和迅速适应需求的变化。

企业业主通过集权的个人指令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没有需要代表什么权利。如果看到一个小企业经营者身边有一大帮可信的人,这并不稀奇,在这些人当中,有他的秘书,秘书十分了解这个经营者的家庭和个人事务;有他的会计或经营主任,了解企业所有的会计秘诀和财政状况以及经营者本人经营情况。

创业者和企业的一致性:在企业刚刚新生但增长能力有限时,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企业不能成长而创业者又不可避免地年龄大了,这也是一种局限。当企业的规模和组织变大的时候,管理的透明度甚至更为重要。公司扩张计划新资本的注入,吸收新合作者,进入新的市场,这些都暗示着组织的复杂性和责任的分配,这就要求一个透明的组织模式,在这个组织模式中,所有权和管理很清楚地区别开来,权利的代表性是真实的而不是表面的,这样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追求的目标。但扩张往往暗示着控制的冲淡,由于需要提高投资于新企业的资本,限制企业能力增长的这种客观条件在意大利比在其他国家要更实在。小企业不习惯于与其他人分享控制权,因为这意味着分享管理,伴随着透明性的决策程序和接受不同意见,决策时间的延长,这样就再也不能一锤定音了。正因为这样,意大利企业很难发展壮大。

(四)专业化工业区发展动态

意大利工业区的出现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早在1951年就有了[5]。初期的工业区拥有约 36万工人,约占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的10.3%,原始型的工业区有149个。

接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地方发展的主要模式便是中小企业以同一产品生产链形成的区域系统形式,工作组织很大程度上基于区域范围内的交换。这种趋势迅速地增强了工业区的重要性。1971年,原始型的工业区有166个,雇员超过100万。到1991年,工业区的雇员数又增加了70万(超过170万)。1996年,工业区的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数的28.5%,就业人数占到30.9%。 2000年,意大利工业区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所有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的约1/3,占除建筑业以外的工业就业人数的30.9%。2001年,意大利有23.8万个地方性制造业生产单位,就业人数超过200万,占意大利全部制造业就业人数的45%。工业区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为9.3个员工,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8.3个。

但事实上工业区近来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一个理想的模式,意大利的这些地方生产系统已经经历一个转型的过程,他们的基本结构及获取和分享知识的方式已经可能改变了。工业区现在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全球化问题。在1960~1980年一段长期的发展和扩张后,意大利许多工业区已经或仍然正在经历着一个转型时期,工业区并不是同一个性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业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着和变化着。近来的研究指出,意大利工业区正在经受着某些基本的变化,主要在网络组织结构方面和他们的学习和创新途径。整体上说来,工业区已经有了这么一种市场趋势:越来越以较少的企业集聚(水平的和垂直的),较少的地方企业内联系。意大利许多工业区比以前更加向外部世界开放。例如,子合同人和服务提供者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工业区外。很显然,强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已经出现,他们可能通过本地的合并或通过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接管。

不同工业区发展差异很大,并不是遵循同样类似的发展轨迹。

第一种地区发展轨迹反映的是许多急剧的变化,类似于“自给自足的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秩序” (autarkic firm-based industrial order),地区发展模式是:开始是许多小的、专业化的企业参与很强的国内竞争和合作,然后进入到国家层次:少数几个有继承性的组织、良好的龙头企业及相应的供应商链支配的工业区。这种合并趋势在工业区公司之间导致了能力上的极不对称,打破了在过去或多或少是平等合作伙伴之间唯一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结果,这样的工业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经济关联。由于龙头企业的出现,竞争受到限制(局限),结果是进入的障碍更多。

第二种形式的发展轨迹是指地区发展路径,龙头企业充当其他小企业通向世界市场和外部知识的桥梁。在这种发展模式中,龙头企业将全球化的好处传递给工业区的其他企业,包括转让外部知识 (获得综合能力)、更多的交易机会(拓宽潜在市场和提供世界市场接口)、更好的分布渠道(与外国建立关系),等等。如果龙头企业是来自国外,他们就起到了“外资桥梁企业(foreign-based bridge- enterprises)”的作用。跨国公司不仅可以带来资金和市场管理(正是地方小企业所缺少的),他们也可以提供全球市场的通道和综合知识。

第三种发展模式是所谓雅各布外在化(Jacobs 1968,1984)。外在化出现在城市区域,具有显著的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复杂的环境。这种轨迹描述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拥有许多小企业的地方网络组织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加强;它依靠低的市场进入障碍和比较容易获得资源的其他有利条件,这里,全球化扩大了地理上的市场,增加了多样性,深化了劳动力的分工,使地方企业能建立外部联系;工业区因有大量的各种活动而继续保持发挥作用,企业可以建立外部联系,例如服务提供者在本地和全球经济之间发挥了有效的中介作用。

总之,工业区可以遵循不同的发展道路,很难说哪一个发展模式在将来是成功的,也很难预测哪一种地方发展轨迹将会加强工业区,保证经济的长期发展,也很难说哪一种发展模式会导致经济停滞和下降。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工业区正在经历变化和转型期间,不同的发展路径可能共同进步并导致经济上的成功。

三 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小企业的生产结构有一些优势是不可低估的。小企业富有灵活性,能敏捷地适应生产市场要素的变化;指挥链简单、直接,从业主到员工可以及时监控和排除内部的不称职;企业家和他的供应商及消费者之间的频繁接触使得企业能够对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等等。但面临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一)面临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挑战

意大利经济结构问题中,有几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增长急剧下降、竞争力减弱、技术落后。上 10年意大利经济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GDP平均增长率为1.9%,而60年代平均为5.7%,70年代平均为3.6%,80年代平均为2.2%。同时,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竞争力的下降越来越明显,表现在意大利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从1995年的4.5%下降到2003年的3.6%。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意大利保持在大约8%左右,而其他领先的工业国家则不断上升:德国从12%上升到15%,法国从20%上升到25%,美国从26%上升到30%。由于技术上的显著落后,意大利现在已经与欧洲领先国家、日本和美国拉开距离,明显的例子如,缺乏公共的和私人的投入到研究中去,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投入少,专利数量不多等(见表3)。在整个过去的10年期间,意大利传统出口产品的主要专业化方面没有减弱或者没有明显的改变。特别是意大利经济在传统产品出口和工程机械方面仍然保持领导作用,一些小生产活动明显存在,但是在高技术部分已经失去了市场份额,例如电子产品、精密仪器和汽车发电机等。

意大利在皮革制品、纺织和制衣,以及工程机械、非金属矿产品(建筑产品链的部分)和家具等方面高度专业化。这些产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基本上是从事低技术产品的生产。

资料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Innovation Scoreboard"2002。

(二)科技投入的相对不足

如意大利银行总裁Antonio Fazio近来观察到:“在过去几十年,小企业对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是,它的不完整性正在削弱增长的能力。创新要求实实在在的原始投入,而这种投入只有大企业承担得起或由中小企业联合体才能承担得起”(Banca d' Italia,2002)。

要探究小企业软弱的因素根源,有两个指标可以说明(来自意大利统计协会[Istat]2001年的调查和产业与服务业的中期普查),即每类型企业投入 R&D和人员培训的比例。图3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种情况:相当少的公司有R&D支出(至少在100人以下的公司是这样),投入到人员培训的公司比例也非常低,甚至在100人以上的公司也是这样。

一些地区对中小企业创新也给予资助,但主要是针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对R&D活动的资助也不多。

图3 意大利有R&D和人员培训支出的企业比例(1997)

(三)企业成长的环境有待改善

当讲到小企业寻找成长的外部环境时,并不一定是意味着有更多的雇员,扩张毫无疑问是要通过有利的外部环境刺激,这个环境能驱动和助长企业规模达到足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就现在的情况, (除其他的因素外)外部环境主要指:金融、税收、公司法和大学系统。

金融是规模和组织成长的必要因素。只要企业的扩张是通过自有资金和通过创业者财产担保举债,那么它的成长将必定会受到局限,它的组织将仍然保持个人特性。当金融增加企业的风险资金和有利于其他参与者进入时,较大规模的成长才将成为可能,然后企业本身建立一个更为复杂组织,在该组织内,将有一个管理机构负责各种不同的任务,组织由具有先前经验的不同人员组成。到这时,我们才能确实把控制和管理职能分开了。

在这方面,意大利私有股份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s)的建立正在改变这种情景,支持代际移交,将可能促进企业的成长和某些意大利商业企业的延续。由于私有股份基金具有相对短的时间范围,给他们所投资的企业一个促进成长的办法(途径)是给基金提供税收优惠,使基金投入者获得较长期间的股息。

此外,税法也应该为企业的合并提供永久的利益,使他们保留在公司的(追加)资本有所回报。一条类似的办法是股票交易上市,这可以给予最大可能的税收与法律激励,尽管不要忘了上市与企业的成长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意大利有好些个上市企业的例子,他们仍然按照家族为基础的逻辑,不去利用资本以促进企业成长,而仅仅是借债比较容易。

一般说来,税收应该有利于资本变强。这曾经有过许多年采用税收双轨制(Dual Income Tax),虽然要通过非常复杂的机制,但这确实曾经整体上减少了公司的负担,在债务方面公司增加了他们的股本资金(equity capital)。公司法也能刺激改善公司的结构,有利于公司的成长。近些年来,意大利公司法已经作了重要改进,包括对上市公司(the Draghi Law)和一般的公司(the Vietti Law amending the Civil Code)。由于许多条款内容是新的,今天所需要的并不是要做很多的进一步的创新,而是要把这些法规利用好,进行监控和评价它们的作用。

剩下需要进一步完成的是修订破产法,目前使用的这个法不利于众多企业的转型。只要不涉及犯罪,公司的错误(尽管令人不快的)必然被视为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正常发生的事,创新将那些现任者处危难于不顾(leaves incumbents in the lurch)。这就是为什么破产必须限制期限,从保护债权人出发,容许他们迅速获得职业资源和技能,如果破产持续拖延好些年,这些资源技能就会被浪费掉;也有必要避免不惜代价地试图挽救这样的失败企业:在他们自己的控制和管理下导致了企业的破产,他们又从这种企业中分离出来,建立像他们原来一样的企业。当企业失败后,如果人为地让他们继续生存以保持工作和技能,这就意味着对那些根据法规和市场调整得比较好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迅速清理债务是更好的办法,这样有利于恢复相关的市场。

最后,大学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学也是研究系统。企业的成长和他们的超越家族范围暗示着,大学系统培训的熟练的技术人员能进入企业,科学家的合作能够从基础研究中得到应用。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扩张是被圈在一个由手艺人组成的轨道上,或者仅仅是基于通过高成本交往而获得成功品牌。

规模的扩大和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以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密切合作为先决条件,大学的努力促进了企业购买技术和基础研究产生的创新性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通过这种途径,公共资助研究的利益又回归到社会了。

再者,税务与金融杠杆的良好结合可以帮助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使意大利生产结构成长(优化),有助于摆脱典型的家族为基础的体系模式。

一般来说,国家的经济法规必须停止部门化和专业化,逐步提高水平化,这样所有的企业都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法规的所有条款。这将有助于消除专有化、资格证、注册、关税等造成的障碍,这些障碍迫使许多企业停留在工匠和个体活动的范围内。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的产生和它们的成长是通过结合传统的分离的不同任务和功能而发生的,这种情况下新技术能够统一起来。过多的分开活动管理是新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成长的一个障碍。

四 结束语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与该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所谓地区经济特色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形成的。意大利成为一个突出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大国,正是意大利近代历史和意大利人个性化特征的反映。中国是一个地域大国也是个人口大国,每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我们热谈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时,无疑也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应该遵循或照搬某一特定的发展模式。

经济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因此,一个经济体系应该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比如应该有大企业,也应该有中小企业。就目前意大利的情况,这个国家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小企业)曾经为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很明显的是这个国家缺少大中型企业,使其面对经济全球化显得竞争力不够。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了许多年头,其中中型企业更是困难重重,我们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时,应该吸取意大利的一些经验教训。

对于企业的成长来说,创业和创新都重要。意大利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成功,与意大利人坚强的创业精神有关。“天道酬勤(The owner's eye fattens the horse)”,在意大利是一句很流行的谚语,意大利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经营者,他们不分白天黑夜的干,这就是他们企业成功的关键。同时,意大利人有其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尤其在传统产品的设计方面令世人叹服。但意大利人的创新多少有别于人们通常所指的R&D活动(R&D只是创新活动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全球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激烈竞争,加强R&D投入对于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的成长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包括财经、税务、劳动力市场、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也包括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引导。但政策的制订应该简化、明了,过于繁杂的政策条款也许看起来是保护企业,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企业成长的障碍。意大利的情况正是这样,该国的一些政策初始目标是用来保护小企业的,但后来却成为企业成长的障碍。

收稿日期:2007-05-15

标签:;  ;  ;  ;  

意大利中小企业及其创新研究_意大利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