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产品发展趋势研究_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发展趋势论文,理财产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将运用来自Wind金融数据库的2004-2011年全部相关数据展开研究。其中剔除掉信息极其不全数据,也剔除QDII理财产品数据。最后,总计得到45258个理财产品数据。我们从2004年计算起,一方面是因为Wind数据库中最早的银行理财产品记录为2004年。另一方面,2004年2月2日,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在多个营业网点发行了内地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不到半年后又推出了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至此揭开了内地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序幕。

一、总体趋势分析

表1显示了2004-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与增幅情况,以及参与发行银行的数量与增幅情况。

由表1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在2004-2011年8年间一直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由2004年的30只上升到了2011年的19737只。参与理财产品发行的银行数量在2004-2010年间始终在增长,但增幅逐年下降,到2011年则出现了绝对下降。

我们仔细分析数据,还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在2004-2006年和2006-2009年期间均增长了十倍,而2009年到2011年增长仅不到三倍,可见理财产品数量的增长逐渐乏力,市场有饱和的趋向。同样,发行银行的数量连续增长7年后,于2011年开始转折,由增幅下降转为绝对下降。

这反映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从无到有,参与理财产品市场的银行数量不断地快速增加,到了近几年,有资格和有能力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已经趋向饱和。何况我国的商业银行迄今总共只有200多家,加上外资银行,也不超过250家;况且,还可能由于银行间发生并购重组而导致发行银行数量愈加减少,比如湖北银行由原宜昌市商业银行等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组成。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基本上属于垄断竞争市场,行均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虽然较多,例如到2011年已达209.97只,但是只有极少数银行能达到一年内发行209只以上理财产品的实力,因为2001年发行银行数下降了,但是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增幅却上升了,增加了16个百分点。这极少数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营销以及投资渠道等方面拥有很强的能力,拥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个别缺乏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已经被从理财产品市场上淘汰出去。

二、发行银行“成分”结构趋势分析

依据Wind金融数据库提供的分类,我们将发行银行按“成分”分成五个类别:第一类为外资银行,即外资独资或控股的银行,共涉及14家;第二类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是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第三类为全国性股份银行,以全国性、股份制为基本特征,如招商银行等,共涉及13家;第四类为城市商业银行,即由原来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的银行,共涉及67家;第五类为其他银行,不包含在前四类的所有银行均归入到其他银行。从其他银行的具体名单来看,这类银行以信用合作社为主,共涉及27家。

表2显示了2004-2011年各种“成分”发行银行的数量分布情况。

由表2可见,2004年,发行理财产品的外资银行为2家,从2007年开始,增长到10家左右,此后变化不大:2004年,发行理财产品的国有控股银行仅为1家,从2005年开始,5家国有控股银行已全部在列;2004年,发行理财产品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仅为5家,从2007年开始,1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已全部在列;发行理财产品的城市商业银行数量则逐年递增,从2005年起步的1家,增长到2011年的50家;其他银行则从2006年起步的1家,增长到2009年以后的20家左右。

可见,2007年开始,城市商业银行中参与理财产品的银行数量已经居于前列,结构上已经占最大比重,到2011年末,比重已超过50%;其他银行中参与理财产品市场的数量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有23家,2011年则开始下降。由此视角看,理财产品市场似乎已经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局面,实力强劲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银行多年保持着“满员”介入,而在中小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显然竞争力相对更强,其他银行则相对较弱。

这进一步验证了前文所述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弱小银行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可能。以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其他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营销等方面显然弱于对手,面临最大的被淘汰风险。

三、各类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趋势分析

表3显示了我国2004~2011年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分布情况。

由表3可见,2004~2011年间,外资银行年发行理财产品数量持续增长,但自2008年之后,基本处于原地踏步,这可能与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有关,也可能与外资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产品发行方面受到的监管更加严格有关;国有控股银行2005年才真正起步,但增速非常快,从2010年开始,已超越全国性股份银行,登上了头把交椅,说明国有控股银行经过公司治理、整体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后,在理财产品设计以及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实力大大提升;2010年以前,全国性股份银行一直是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领头羊,虽然2010年以后新推出的理财产品数量被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超出,但是在累积总量上仍居第一位,这里,折射出全国性股份银行已经有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也始终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其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数量虽然也多年保持增长态势,然而在2011年出现了拐点,出现了下降。

从理财产品市场占比情况看,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银行占据份额超过70%,雄居市场主体地位,而且事实上近几年这两类银行的占比份额在逐渐加大。所以,这也印证了我们前面分析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逐渐走向垄断竞争阶段,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银行凭借着强大的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和人才优势,已经逐渐占领了理财产品高地。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走特色化之路,才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理财产品投资币种趋势分析

表4显示了2004-2011年历年,我国市场上全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币种分布情况。

由表4可见,人民币理财产品在2004年只有9种,大大低于美元理财产品的19种,但到2006年就达300种,居第一位,大大高于美元产品的103种,此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超过千种数量级,2011年更是超过万种数量级;美元理财产品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2006年达百种数量级,2011年则突破千种数量级,近几年稳居第二位;港币理财产品2004年居第三位,此后始终平稳增长并保持第三位。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自2008年以来,投资澳元的理财产品数量高居第3~4位,与投资港元的理财产品数量几乎不相上下;澳元成为继美元、港币外的第三大外币投资品种。这与我国增加购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扩大对澳留学等经济、社会现实状况有关。另外澳元汇率波动较大,也可能是投资机构青睐的原因;二是自2008年以来,投资英镑的理财产品增速颇快,到2011年已经超过百种。这可能与美国、欧盟经济相对疲软有关,也可能与我国赴英留学生群体迅速扩大有关。

展望今后,预计居前几位的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还是人民币、美元、港币和澳元。

五、理财产品投资品种趋势分析

笔者在45258个样本中,将投资品种划分为股票、利率、票据、信贷资产、债券、汇率以及商品7个大的类别,如表5所示(剔除掉了投资品种为其他类别的数量微不足道的数据)。表5显示了2004-2011年我国全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品种的分布情况。

注:笔者此处的统计整理涉及的任何产品对任何类别都是包含的意思,而不是隶属的意思,以股票类别为例,这组数据里含有仅投资股票的样本,也包括含有股票的投资组合,而如果这个组合里也含有债券的话,那么在债券类别里,会被我们再次记录。这样,由于部分样本被重复记录,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表5里面的数据总和远远超过了样本总数。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同投资品种的受关注程度。

由表5可见,大多数年份里,我国理财产品处于第一位的投资品种是债券;2010年以后,其品种数量更是井喷似的增长。笔者认为,债券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种,主要是因为我国债券发行控制极为严格,导致债券违约风险低,收益稳定,更受银行理财产品青睐。

股票类理财产品在2007年曾居于第一位。这显然与我国股市2007年泡沫激增的所谓“大牛市”不无关系,在那几乎举世无双的大牛市里,理财产品想不投资股票都难。2008年以后,股票类理财产品始终排在第五位,仅高于汇率类产品和商品类产品。

利率类理财产品也很受青睐。其2008年以后居于第三位,2010年以后则居于第二位。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的紧缩货币政策条件下,其与债券类产品数量相差无几。

很有意思的是票据类产品。2007年以前其数量还寥寥无几,2008年突然巨增至617只,2009年突破1000只,2010年突破3000只,2011年更是突破了5000只。笔者认为,这主要原因,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严格的信贷比的控制下,商业银行“下有对策”地博弈的结果。

投资于汇率类的理财产品极少;投资于商品类的理财产品更少,自2009年以来,始终倒数第一。

可见,我国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利率、票据、信贷资产等金融资产。这几类投资品种属于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品种。笔者认为,如果我国股市不进行从上市到退市、从运作到监管的深刻的制度变革,则没有多少投资价值,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对其投资不可能有显著增长。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不愿意投资大宗商品,则可能由于大宗商品受国际价格,因而受国际市场投资者影响较大,且多为以美元计价,这样与国际政治环境、投资主体格局以及汇率变动等诸多因素相关,难以掌控,不符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低风险投资的理念。

六、合并分类趋势分析

笔者这里的合并分类,是指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的不同品种分类。显然,在这里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趋势,进而深入探讨其原因,无论对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开展,还是对宏观的金融调控与监管,都是很有意义的。

表6显示了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不同投资品种的分布情况。

由表6我们可以发现,外资银行的第一选择是利率品种。另外四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第一、第二位选择均为债券和利率:正如前文所述,这两类投资品种尤其是债券品种因为风险小、收益稳定而备受银行青睐。而在其他类别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不同类型银行差异逐渐显现。全国性股份银行在股票、票据和汇率三个品种上的投资数量分别占据了三个品种各自总数的一半,明显居于主导地位;信贷资产绝大部分被国有控股银行与全国性股份银行均分:商品投资主要是外资银行所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也有明显染指;作为银行数量最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在各投资品种中均没有明显优势,不过相对而言,城市商业银行比之其他银行又有着较大优势。

仔细观察表6,我们还可以发现:第一,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控股银行相比,虽然处于全面劣势,但是在债券、利率和票据三个品种上,占比则相对较高,分别为21.2%、16.2%和14.7%,是一支不可忽略甚至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投资力量。第二,在这份存在重复记录的数据里,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合计为3718,明显多于未重复记录样本表3中的1730种的2.15倍。这说明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更注重投资组合,或者说,其投资组合里,所包含的不同投资品种更丰富。同样的情况在全国性股份银行的数据里也有显现,表6中的32946远大于表3中的16816种,为其1.96倍。另三类银行这种数据的相差倍数则不大。所以,我们认为,全国性股份银行不仅首先推广了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对于国外理财产品投资操作理念的消化、吸收也比较迅捷和全面,体现了其机制的灵活。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在这方面则须加快学习步伐,其他银行尤其如此。

七、主要结论与展望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经历了2004-2011年8年蓬勃的发展,发展趋势未来仍将延续。不过,发行市场将趋向垄断竞争市场,少数竞争力不强的银行将被从该市场淘汰出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银行在市场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增幅将趋缓。未来银行间理财产品将更多是质量的竞争,而不是以数量取胜。

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上总体居于优势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无法被撼动。但由于垄断竞争的格局存在,其中的各家银行必须居安思危,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公司治理和金融创新,以此保证自己在理财产品市场的有利地位。

城市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克服自身核心竞争力弱的劣势,实行符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战略,才可能在理财产品市场上分羹立足,不断发展,乃至快速发展。

其他银行在此市场上处于较大的劣势地位,看来这种趋势已不可逆转。其他银行的经营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外资银行在我国理财产品市场上从来没有形成“大气候”,由于其数量、规模有限,受到的监管较为严格,加之其在中国国情下人脉关系方面的劣势,在可预见的未来也难以形成“大气候”。

人民币理财产品数量居于绝对领先地位,未来几年无法改变这一局面:在外币理财产品方面,美元是首选,未来还应是首选,其次是港元、澳元和欧元。

在理财产品投资品种中,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债券、利率和票据类投资品种最受欢迎;股票类理财产品若要能获得银行投资产品的青睐,前提是我国股市必须经历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否则理财产品投资品种的格局不会改变。

标签:;  ;  ;  ;  ;  ;  ;  ;  ;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产品发展趋势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