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斯的“第二故乡”战略_丹佛斯论文

丹佛斯的“第二故乡”战略_丹佛斯论文

丹佛斯的“第二家乡”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乡论文,战略论文,丹佛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来自丹麦的全球性跨国公司丹佛斯(Danfoss)决定增资3600万美元,在天津市武清区进行工厂扩建,把这里打造成制冷、供热、水处理等产品的制造基地,逐步实现其由欧洲向中国转移的战略目标。

6月25日,丹麦副首相兼经济和贸易大臣本特·本特森在对华正式访问期间,参加了丹佛斯在天津工厂的第四期扩建项目竣工开业庆典。丹佛斯新工厂占地15万平方米,包括4万平方米的厂房和7条生产线。有意思的是,第四期扩建项目竣工当天,第五期工程也破土动工,并计划在2006年3月竣工。出席庆典的天津市副市长陈质枫对记者说:“这将是天津武清开发区最大的生产企业之一”。

据了解,继1995年在天津武清投资建厂后,目前,丹佛斯已把中国视为欧洲以外的“第二家乡市场”,在华有计划地不断扩大战略投资。2004年,丹佛斯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40%。随着丹佛斯在天津第五期扩建工程动工,计划到2008年,公司的销售额将达40亿元人民币。

10年的中国情缘

丹佛斯公司于1933年在丹麦建立,是一家总部设在丹麦的全球性跨国公司,在制冷、供热、水处理和传动控制制造业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供热节能领域居全球先进水平。经过70年的发展,丹佛斯在四大洲拥有2万名员工,2003年营业额20亿欧元。

在丹麦,因为丹佛斯集团是有着70多年历史、且是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总裁兼CEO雍根·柯劳森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他同时也是国际青年成就组织欧洲分会主席、丹麦技术科学研究院院士、丹麦工业联合会工业委员会理事、斯堪地那维亚国际管理理事会理事,并被丹麦经理人协会命名为“2004年度领袖”。

追溯起丹佛斯与中国关系的源头来,柯劳森笑着对记者说:“我们是专业生产暖通空调、水处理和传动控制设备的企业,在世界已经做到了前三甲,但在中国却不像家用产品那样人人皆知。但我相信,中国大多百姓都知道雪花牌电冰箱,而雪花电冰箱最初用的关键部件压缩机就是丹佛斯生产的”。

从1995年在天津武清投资建立的第一个制造工厂算起,丹佛斯进入中国整10年了。这期间,柯劳森往返于丹麦和中国之间多少次,他已经记不清了。令柯劳森高兴的是,目前,天津的工厂已扩大成为其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生产基地,生产的丹佛斯全部产品中70%已经实现了本地化,半数以上出口国外。目前工厂有员工650人,在第五期工程2006年3月竣工之时,预计员工总数将达到1000人。

除了在天津的投资外,丹佛斯还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广州设立了销售分公司和代表处,在辽宁的鞍山市还成立了一家控制阀公司,致力于区域供热控制元件的产品开发和制造。

这家丹麦最大、全球第二大的能源器件公司近几年尝到了很大的甜头:中国市场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使得他们决心将这里变成丹麦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正因如此,丹佛斯决定2005年7月起在北京建立丹佛斯传动控制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将是丹佛斯除在欧洲和北美外的第三大研发中心,由5名丹麦工程师和7名在丹麦经过全面培训的中国工程师组成。到今年底,工程师总数将达到20至25名。在解释选择北京作为研发中心的原因时,柯劳森表示:“在北京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中国一流相关学府和科研机构保持经常接触。这是支持丹佛斯在华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不到中国来,不重点制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柯劳森先生对记者谈到丹佛斯在华的发展战略时说,“还在继续扩建中的武清新工厂不只是我们在华业务和制造工厂的扩张,它还代表了我们在亚洲最大的投资。更重要的是,这将是我们把中国建设成为‘第二家乡市场’的长期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将与丹佛斯创始并繁荣于欧洲的家乡市场相得益彰”。

节能的中国机会

丹麦副首相本特·本特森在参加庆典时表示,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丹佛斯集团已成为其在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为丹麦众多企业到中国投资发挥了典范作用,中国无疑成为丹麦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中国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很迅速,市场增长快速,丹麦的许多工业产业,比如能源利用、节能、可再生能源、电力工程技术等,都能够在中国找到更大的机会和市场。

譬如,作为农业大国,如果中国出产的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就损耗一半,其经济损失会是天文数字,不幸的是,这确实是事实。目前,由于贮藏和运输条件落后,中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腐损1.3亿吨,按每公斤1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人民币。而在欧洲发达国家,这类损失的比例只有5%。对于欧洲最大的制冷/供热产品企业丹佛斯来说,这既让人痛心疾首,又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在欧洲,丹佛斯先进的“冷链”技术对于果蔬的保鲜居功至伟。

“可惜的是,中国的农副产品生产者还没有意识到冷链技术的重要性,”柯劳森说。虽然市场空间广阔,但由于中国的农业生产普遍规模小而分散,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意识都比较落后,推广冷链技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同所有与环保相关的产业一样,柯劳森也希望通过与政府合作来推动这项技术的应用。他的想法在在华跨国公司中颇有代表性,“政府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这对真正有竞争力、符合国际规范的企业有利,同时也会促进新兴绿色产业的产生”。

尽管目前中国市场环境差强人意,雍根·柯劳森还是将这里视为丹佛斯的“第二家乡市场”,并亲自担任丹佛斯中国董事会的主席,频繁巡视中国市场。毕竟在丹佛斯的业务领域,中国潜在的成长空间让全球侧目。在它的另一擅长空调压缩机市场,丹佛斯已经实现了巨大的增长,2004年其制冷空调部完成销售额4.28亿人民币,2005年预期将增长近100%。它在这一领域的领先技术包括无油压缩机和以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绿色压缩机”,对于正在努力提高利润率的中国家电企业,具有显而易见的吸引力。

柯劳森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三年中,丹佛斯在中国的投资已经翻了一番。中国在能源利用率方面还有很多空间需要改善,包括能耗、供热等。一般来说,城市供电供热是能源支出的很大一部分,一个更有效的城市供电供热系统,可能就意味着很大比例的能源支出的节省,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商业机会,我们愿意为中国城市节约供热提供全面技术和解决方案。“中国的能源需求在日益增长,政府也在提倡发展节能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丹佛斯公司正是这方面的专家。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个聚宝盆”。

能源管理的丹麦经验

持续的高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障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对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而言,能源问题更是摆在首位。

在20世纪70年代初,正象很多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丹麦遭受了全球能源危机的冲击,因为丹麦是一个100%的石油进口国。面对不利的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73年的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之后,丹麦调整其能源战略。

最重要的是提高利用率和节约能源。政府通过立法方式鼓励并资助隔热和节能,比如先后颁布了《住房节能法案》,对商用、公用以及居民建筑供热、耗能比例做出限制,现在丹麦住房每平方米供热耗能比1974年减少了50%多,仅这一项政策,耗能下降了25%。现在这一经验和技术已经为全球其他国家服务了。

另外,电力需求增长随着工业和人口增长加快,丹麦是个高度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比例达90%,工业耗电、耗能和排放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丹麦一方面对工业耗电、耗能效率提出限制和高效利用率指标,一方面通过各种办法,立法、限制以及提高技术等方式,提高电厂的能源使用率,现在丹麦能源总利用率是90%。

在整体能源部署上,丹麦改变了石油为主的单一模式,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现在天然气使用量占丹麦总能源消费的14%左右。另外,新的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能、废物回收、风能以及太阳能,现在只占总消费量的8%左右——但上升前景无穷。

丹麦副首相本特·本特森很骄傲地告诉记者:“30年来,丹麦工业化程度上升到90%,人均GDP增长50%,石油消耗量却降低50%,已经从一个100%能源进口国变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大国。我相信,丹麦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丹能源合作提供很大的空间”。

记者发现,在丹麦经验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本特森也认同这一点:“政府肯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因为这是一项国家战略。但仅仅政府参与还是不够,还要带动商业、工业以及居民参与,要全民参与。另外,政府要不断地对能源的耗费情况做好记录,通过分析记录的资料,及时地找出能源使用中的缺憾并采取相应措施研究出新的有效的节能方案”。

本特森也没忘了自己的“外交角色”,他提到:“中国政府已经确立了新的节能政策,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可以看出,中国新的节能产业政策和我们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已经为我们在供热节能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相信这种合作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过去3年时间,丹麦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增长了一倍,投资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比较集中在造船、生物医药、食品、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越来越多的丹麦企业对中国市场感兴趣。

“我们也欢迎中国企业去丹麦投资,所有类型的企业都欢迎,越多越好”。但本特森也友好地提醒,“在丹麦,国外资本和丹麦国内资本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没有特殊政策,我们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管理商业”。

标签:;  ;  ;  

丹佛斯的“第二故乡”战略_丹佛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