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_政治论文

政治生态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_政治论文

政治生态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实力论文,生态论文,政治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0]06-0040-04

现代社会作为居于政治系统轴心位置的政党,其治理能力不仅仅限于利用强力手段维持其执政地位,做好国家治理,更重要的是要以其自身特定的政治理念和治理绩效说服、吸引和凝聚广大社会民众,并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后者就是一个政党施展自身“软实力”的过程。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改革事业的逐步深化,国内社会阶层的构成正发生着诸多新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民间团体不断出现,中国共产党运行的宏观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巨大变革。面对这一变革,如何积极有效的建设好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资源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政党软实力:涵义、构成和作用

软实力(Soft Power)是199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它是指一种能力,即不通过“威逼”或者“利诱”,而是通过“吸引”为手段来达到目的能力①。对于政党而言,同样存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问题,政党硬实力主要表现为一个政党的党员数量、组织架构、筹款渠道、硬件设施等方面,而政党的软实力则是一个政党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说服、吸引和凝聚广大民众,从而获得支持,争取或保持执政地位的能力。

政党“软实力”应该是由政党的内在吸引力和其自身特有魅力所共同构成的,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政党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约瑟夫·奈教授曾指出,软实力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文化、外交和政治价值观。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政治价值观是其为之奋斗的最高纲领,如同旗帜标榜政党形象,引领政党前进,是一个政党的立党之本和执政之基。一个具有崇高、务实、科学、开放政治价值观的政党对于普通民众必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是政党软实力的第一衡量指标。第二,政党组织发展的包容力和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政党组织发展的包容力主要是指政党冲破传统意识形态束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广泛吸纳各新生阶层力量,扩大民众支持基础,寻求广泛社会支持的能力,是一个政党自我更新的关键保证,也是一个政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政党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则是政党对待普通民众的关心度和亲近度的集合,是政党争取民心,谋求可持续展的重要保障,是构成政党软实力的关键一环。第三,政党国内社会的动员和号召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政党的国内社会动员和号召力体现于重大危机关头,对于广大民众和各种社会团体的有效动员和协调能力,是凝聚共识,共克时艰的重要政治保证。国际影响力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党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外交手段,同各种国际政治势力进行对话与合作,从而增进理解,超越分歧,扩大影响,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塑造为有气度、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党的能力。

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新时期的复杂社会形势,中国共产党需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政党软实力建设工作,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将软实力理念引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领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先进性的有益探索,更是“软实力”在我党建理论领域中的思维和观念突破,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种丰富、创新和发展。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一是有利于强化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先进性形象,凝聚民心民智,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二是有利于在构建国家软实力中突出政党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以政党软实力建设引领国家软实力建设;三是有利于增强我们党的亲民形象,加深广大民众对我们党的深厚感情,密切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四是有利于树立和扩大我们党在国际上负责任、有亲和力的大党形象,提升我们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社会政治生态变革:政党软实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国内政治生态环境也在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公共治理等多个领域呈现出激烈变革。这些变革加剧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权威与社会政治生态之间的张力,给党的建设工程带来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艰巨的挑战。

(一)社会结构的快速变革带来了新兴社会阶层的更多政治诉求,使得党的体制认同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正从过去相对封闭和半封闭的发展状态演进到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的发展状态,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广泛。这一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政治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社会产生影响,对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有所冲击。因此,通过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基础和收入分配体制等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使得我国社会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由此导致了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革,新兴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层出不穷,并日渐成长出一个觉醒的公民社会。虽然,目前这些新兴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各种团体数量不是很多,但其发展迅猛,它们与新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具有强大的社会活动能量和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因此,我们党如何才能适应这种社会一致性增强基础上的多样性发展,以自身软实力的强化为手段扩大和容纳社会各新兴阶层与团体的政治诉求,并把他们的政治愿望和利益期许引导、凝聚和纳入到我们党主导的国家民主轨道上来,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二)社会管理的全面变革给党实施有效治理增添了难度,使得党的治理认同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带来了民众从传统“单位人”到现代“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过去金字塔型由党直接治理的方式和由党提出号召而进行的运动性的治理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法治化、民主化和自治化的治理模式,政党过去表达民众意愿的作用日益受到挤压,社会管理的主导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这些都为我们党的执政过程和有效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同时,由于现代职业的高度流动性所造就的“组织边缘化”党员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党不论是对于组织内部成员的有效管理,还是对于外部民众和社会事务的有效管治都提出了全新挑战。因此,唯有增强党在新时期的软实力建设,增强党组织在广大民众中间的价值认可度和亲民性,才能够有效说服普通民众接受、认可和支持我们党的政策、方针,才可以达到将党的意志顺利上升成为国家意志,实现法治化模式下政党对于社会的有效治理。

(三)政治主体力量的复杂变革和全新社会阶层的不断涌现,使得党的包容性认同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也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吸纳多种成分的社会先进分子,更好的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就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急迫政治任务。尤其是在外资企业、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协会等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数量和引领性都相对较少,这显然会影响我们党的政治渗透力、代表性和执政功能的发挥。同时,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别于传统工人阶级的“知识工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因此,必须要以加强党的软实力建设,切实提高党的自身魅力和感召力,将这些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的精英分子吸收和团结到我们党周围,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认同感,让我们的党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此应对新时期社会群体格局的快速调整和社会政治力量的复杂变化。

(四)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变革和网络民意的不断崛起,使党的价值认同面临新的挑战

伴随着各种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大量的信息、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等激烈碰撞。西方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亦日益严峻,它们利用网络、影视作品、图书杂志等多种传媒工具全天候、全方位地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在西方各种强势传媒的激烈冲击下,人们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的影响,出现意识形态认同的错位与失衡,从而对我们党现有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强大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党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决定了其信息的传递、交流是完全自由和在相当程度上不受党和政府有效控制的,过去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逐渐没有了。正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前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托马斯·迈尔所说:“现代媒体和网络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党的最大竞争对手,它们和政党争夺受众,争夺对社会主流意见的主宰权。②”更多民众愿意通过网络表达意志和思想,庞大的网民集体由此应运而生,网络民意也日益崛起。而目前我们党在网络上建设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引领网络思想的实践还较为薄弱,有时难以在互联网上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这些都使得原来我们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挑战。因此,必须全面提升我们党的软实力水平,催生新手段、新方式、新媒介,引领社会舆论,强化党的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的维护和倡导我们党的主流价值认同体系。

三、建设路径:政党软实力各子系统的协同推进

新时期,为应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国内社会政治生态的激烈变革,巩固并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软实力建设,并将其上升为我们党的基本方略之一。这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政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建设目标、内容和途径,使得我们党的软实力可以在自身的理念感召力、组织包容力、文化感染力、社会沟通力、形象塑造力、国际影响力等各个子系统上立足长远,协同推进,为我们全党的软实力建设工程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一)创设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价值体系,增强党的价值理念感召力

经济学家诺思曾指出:“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了的结果仍能得到旧有团体的忠诚拥护。[3](P58)”因而,面对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变革,中国共产党建设自身软实力必须首先从创设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价值体系出发。第一,要以创新精神丰富和发展核心价值理念。以实践为准绳,剔除教条主义的,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价值理念,总结在执政经历中形成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新主张,及时将其上升到思想理论层面。第二,充分审视、吸收和内化世界各政党的优秀理论成果。绝不因保持自身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就失去对于全人类共享政治智慧的包容性,应当批判的吸收各国家政党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使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把握世界潮流,汲取各家精华。第三,应当充分挖掘民族主义价值资源。民族情感是一种维护和巩固政治共同信念的天然思想资源,对社会具有广泛的号召性和整合性,我们党要充分重视民族主义思想资源的开发,将民族情感同党的事业、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民众情感,达到加强我们党价值理念感召力的目的。

(二)整合政治资源,协调内外关系,拓展党的组织包容力

政党包容性的大小对于政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宏观政治生态的深刻变革,国内社会阶层分化态势日趋复杂多变。面对各新兴阶层的政治诉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提高软实力建设水平,调整和强化自身包容性。第一,要不断拓展党的内部包容性。为更好地迎接全球化、信息化挑战,我们党必须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剧烈变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关注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的需求,把各个社会阶层紧密团结起来,持续不断地把新生社会阶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海纳百川,全面提升党的组织包容力。第二,要不断拓展党的外部包容性。应当坚持、完善和优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和调动政治系统中其他党派的政治力量。创新党对于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传统人民团体的领导方式,发挥传统社会团体的政治作用。面对新情况,创立党对于新兴非政府组织的引领模式,形成党同各种社会团体相互之间的良好互动。还要继续完善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发挥的作用,以党引导人大更好的发挥政治上的代表性,使得各种社会诉求得以及时表达,以增强党在组织外部整合、协调各阶层、各团体利益的功能。

(三)加强和改进政党文化建设,丰富党的文化感染力

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殊形象。政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强大的,一方面它可以将政党意识、价值理念、执政理念、政党作风等有效传达给社会成员,并转化为政治认同;另一方面政党可以通过政党文化实现对于社会文化的有效整合和引领,把握和引导全社会的主流思想,实现政党对社会的思想领导。因此,加强政党文化建设,丰富党的文化感染力将成为提升我们党软实力,增强我们党对于内外成员吸引力的重要环节。对此,第一,是要加强党的“廉政爱民文化”的建设,塑造洁身清廉、勤政为民的良好政党形象,增加普通民众对于我们党在心理上的信任感;第二,是要加强党内“科学民主文化”的建设,根据历史境遇变迁,将党由“破字当头”积极向“立字当头”进行转换,将科学的决策机制、组织运行机制和现代管理理论等导入党建领域;同时,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倡导党内的“民主价值”,形成和谐的组织氛围,激发党组织的团队活力;第三,是要加强党内“开放革新文化”的建设,强调党应该吸收和接纳各种先进文化,在党内形成具有生命力的“熔炉型”文化氛围,达到在保持优秀党内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文化革新;第四,是要加强党内“伦理道德文化”的建设,提高广大党员的伦理道德水平,克服由党内“潜规则”导致的政党文化流变,实现以德施政,全方位的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感染力。

(四)改革和完善政党社会沟通机制,提高党的社会沟通力

所谓政党的社会沟通机制是指在其执政过程中,为了和民众交流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协商、形成广泛共识而建立的一系列沟通渠道、方式和方法的总称④。一个政党的社会沟通机制运行的如何,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执政水平,也是一个政党阐发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民意基础,发挥自身软实力的关键路径。因而,要高度重视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社会沟通机制,增强党的软实力水平。对此,第一,要严格规范沟通主体。通过教育培训机制,让各级党委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掌握传媒原理、沟通心理和公关技巧等,提高他们和民众、媒体进行有效社会沟通的意识和能力;要通过监督机制,规范沟通主体的沟通方式,确保沟过程的良好品质与态度,切实提高党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第二,要不断拓宽沟通渠道。要建立健全党委负责人定期接待民众、党委部门就重大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党内发言人、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入户收集民意等制度。要设立党委部门受理意见的电子邮箱(有条件的可以将党委领导班子的工作邮箱、咨询电话等进行公布)、互动性的网络论坛、服务良好的接待室、保密效果较强的专门信箱等有效沟通载体,甚至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还可以大胆通过党报收集民意,广泛探讨,全文登载,确保合理的民意得到全面和及时的反映。第三,要确保沟通信息的真实、顺畅和开放性。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扁平层级沟通模式,减少政治信息在传输中的损耗和变形,提高社会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还要探索科学化的信息上报和下达机制,防止信息双向沟通过程中,上报的“欺上”行为和下达的“瞒下”行为。同时,不断提高沟通机制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对于党的相关会议和决策过程实施透明化,取得沟通中民众的深度理解和信任。

(五)整合多种传播媒介,导入政治营销理念,强化党的形象塑造力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变革时代,我们党要提高自身软实力水平,获得最广大民众从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偏爱”,必须积极贯彻“政治市场营销”理念,整合与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塑造一个受到人民欢迎的良好政党组织形象。为此,第一,要完善和丰富党的视觉表征形象。以规范的标准,统一党的旗帜、标徽、标准色、标准字、建筑外部风格、办公用具、车辆等的视觉识别要素,科学设计好党组织在公众视野中的组织形象。第二,要强化党员队伍的行为表率形象。设立专门咨询机构,为党的高层领袖深度谋划,塑造政党领袖的亲民形象和人格魅力;同时,在全党通过相关条例约束和教育引导,规范全体党员在公众中的行为准则,增强党员群体对于广大民众的榜样作用和辐射效应。第三,要丰富我们党进行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途径。导入市场化机制改革党报、党刊,增强对于普通民众的亲和力;建立和完善各级党委部门网站,尤其注重网络阵地建设中的双向互动性和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让民众通过网络了解党、认同党;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多出反映党的核心信仰和精神风貌的优秀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传递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塑造贴近生活的政党形象;同时,还要以传媒细节出发,通过漫画、网络动画、手机短信、党员个人博客,设立免费党史纪念馆、博物馆等方式传播政党形象。第四,要在危机时刻承担党应有的民族脊梁形象。以现代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在社会面临重大危机的关键时刻,全党上下要团结一心,奋勇上前,承担起国家民族脊梁形象,并通过传媒及时传递表现,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六)做亲善睦邻,富有责任感的世界大党,扩大党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我们党的软实力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大局,更要统揽好国际大局,多途径扩大我们党的影响、提高我们党的国际声望。对此,第一,要在国际外交领域主动承担责任,做有气魄的世界大党。要利用朝鲜半岛与伊朗核危机、国际反恐斗争、全球气候变化、世界能源短缺、欠发达国家地区扶贫开发等国际性问题发挥我们党的作用,勇担责任,积极斡旋,协调各方化解矛盾,让各方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平,建构和谐世界的诚意,塑造具有良好形象的世界大党。第二,是要密切同各国政党、政治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传播执政理念,增强对于我们党价值理念的认同。必须不断拓宽我们党的党际交往层面,在保持与传统友谊政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积极与新兴政党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创造条件举办国际政党论坛、年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还要加强与世界各种政治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用外国人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模式阐述、宣传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增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念的吸引力。第三,要做好我们党的文化外交工作,打造有影响力的海外传播媒介。“文化外交”(Culture Diplomacy)主要是指对外新闻传播和文化教育交流,是实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做好我们党主流网站外文版,党报、党刊海外版,党管电台外语版等强势传媒的建设工作。由我们党在国际上积极主办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改变工作思路,以热爱和平、睦邻亲善的姿态,扩大我们党在国际空间中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全方位拓展我们党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

注释:

①Robert O.Keohane &Joseph S.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M].Foreign Affairs,Fall.1998.

②托马斯·迈尔.关于媒体社会中政党政治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4):11

③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④周清.试论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内涵及其基本功能[J].求实,2006(1):15

标签:;  ;  ;  ;  ;  ;  ;  ;  ;  ;  ;  

政治生态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