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审计局开展县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做法与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局论文,芜湖市论文,安徽省论文,县区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每年12月,由组织、审计部门协商提出下一年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议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确定后的名单由组织部门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征求意见,然后列入下一年度审计计划。每年年初由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召开当年确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告知会,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宣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名单,纪委负责同志对审计对象和审计工作提出要求,审计部门负责同志讲解审计内容和方法。市审计局审计实施进点前通知纪委、组织部门,组织部门派人参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纪委视情况考虑是否参加。审计实施阶段及时与相关部门通报有关问题,并及时就重要问题一起研究商榷。审计结束交换意见时,请组织部门派人参加。如审计有重要问题,请纪委派人参加。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汇报,研究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推进,健康发展。
二、重视审前调查,细化审计方案
县区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决算审计项目为依托,突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这根主线,抓住以下相关环节:一是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二是县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三是县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工业园区建设;四是土地出让、基础建设和政府招标采购情况;五是社会保障和政府负债情况。
审前调查时间安排为一周。依据审前调查情况,制定审计方案。在制定方案前,参加审前调查的审计人员根据初步分工,将调查的每个专项形成书面材料,确定每个专项审计的重点,并经审计组全体人员开会讨论决定,该次审计的重点,再由主审起草审计实施方案,报经局领导批准,方案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步骤和人员分工等。
三、明确审计范围,突出审计内容
县区委书记与县区长在审计内容上大部分是相同的,但在审计重点上应该区别。县区委书记侧重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确定、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县区长侧重于组织实施和操作行政管理。县区委书记审计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即审计发展战略和目标与省、市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是否相衔接,与本区域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否相适应,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二)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即审计县区委书记在任职期间是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制定的有关经济决策和政策措施有无与国家经济政策相抵触的情况。
(三)决策的制度、程序和效果情况。县区委书记在任职期间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否有章可循,重要经济决策和重大项目实施是否严格遵循了规定的决策程序,经济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四)所在地区财政收支和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即审计所在地区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和县区委办公室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政府性资金范围包括,预算资金和基金、预算外资金、政府专项资金和基金、土地出让金等。
(五)本地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六)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政府负债、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和变化情况等。
(七)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即县区委书记任职期间是否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规定,特别是对中央、国务院每年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个人经济上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采用适当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县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属于“上审下”,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保证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主要方法有:
(一)从查阅会议纪要、会议决定入手。鉴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目前审计技术手段情况,这项审计可以从查阅党委、政府有关会议纪要、会议决定和领导干部签批的有关报告、文件入手,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组织实施等,从中选择确定具体的重点审计内容,并围绕该内容审计或审计调查相关单位,根据审计和调查的情况,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从而保证审计质量。
(二)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中应注意根据县区委书记的经济责任与被审计和被审计事项的关联程度确定审计方式。对县区政府实施财政决算审计,对县区委办公室、工业园区、建设投资公司、经济、建设、国土、劳动保障、招标采购等部门及管理的重要资金开展审计调查。将政府重要投资项目的土地出让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改制资金列为县区委书记必审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投资公司主要审查其资金的筹措、使用和负债情况;招标采购主要审查其制度建设及有效执行上。
(三)围绕审计重点,搞好延伸审计。县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以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对涉及经济责任的重大事项和重要资金开展延伸审计十分必要。通过延伸审计,了解重大项目的决策、投资、实施和效益情况,了解重要资金的管理、使用合规和效果情况,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如对某县土地出让金审计时,审计组以用地计划和省政府相关批件为依据,对县国土局、县土地储备中心、县建设投资公司和指标采购中心的相关账户进行专项延伸审计。首先从实际用地台账入手,搞清任期内用地的总面积和地块数量;第二对各地块上缴省市办证用税费进行分项汇总,找出差额地块,再进一步询问调查,以确定该县计划外用地情况;第三审计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挂情况,重点审计没有招拍挂的地块出让情况;第四对各地块土地出让金的收取进行逐笔记录、汇总,并核对土地出让合同,检查土地出让金收缴到位情况,对没有履行合同的,应查明原因,区分责任,限期追缴入库。
(四)注意借鉴有关成果和资料。主要有: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的统计数据,年度财政决算报告和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上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结果,县区委书记本人述职报告等。通过借鉴和参考运用相关资料,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作出客观审计评价
在对县区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基础,突出以人为本,立足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严格按照依法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对等的原则进行。
(一)对县区委书记履行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执行权情况的审计评价,主要包括县区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情况,财政经济管理制度的健全、有效等情况。揭露本地区财政经济方面违纪违规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领导干部增强遵守财经法纪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对县区委书记履行经济决策权的审计评价。主要包括本地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制度建立,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执行情况及效果,有无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进而促进建立和完善重大经济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落实决策责任制。
(三)对县区委书记履行经济责任目标的审计评价。主要是对任期内财政总收支、收支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资金、政府举债及偿还能力和农业、教育、科技三项法定支出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财政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四)对县区委书记本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是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管理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审计主要是从财务资料的审查和相关座谈及查询中了解评价县区委书记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由于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资料、审计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审计只能依据所了解确认的资料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予以客观描述。目前我们主要评价的方面有:领导干部各项个人收入,借用公款公物、报销费用、住房、公务用车、电脑及通讯费用、出国考察等方面以及近两年党中央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点要求,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六、逐步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县区委书记经济责任评价指标,需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直观。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受托关系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党委、政府和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供领导干部个人在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和个人廉洁情况的信息,是一系列科学、规范、简明的定性、定量评价,就是具可操作性。二是当事人认可。不言而喻,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会对领导干部个人政治前途产生一定的影响,审计结果报告必须建立在充分、可信的资料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对有争议的事项应加强沟通,坚持客观、公正地叙述,并将领导干部本人的意见附在审计报告后一并报领导机关。三是社会认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那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一)绩效性指标。要充分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在其职权范围内领导、推动、促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是从纵向比较,可通过以下指标体现: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上年国民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额/上年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额/农民人均纯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上年固定资产投资数
法定支出增长率=法定支出增长额/上年法定支出总额
(二)实绩性指标。该指标反映一定期间里,区域内财政收支及政府举债的真实情况,与订立的各项经济指标数关系不大,客观地体现了其发展后劲情况。实绩性评价指标,可根据需要,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有了基础资料,评价指标就不难计算。
政府负债率=政府举债/预期政府可用资金
可用财力比重=当年可用财力/全年财政总收入
投资回报率=投资效益总额/一定期间投资总额
(三)合规(法)性评价指标。在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或是违反决策程序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需要用定量指标进行评价。违纪违规问题主要是通过直述的方式予以反映,可与一些关联指标进行比较,以揭示存在问题的程度。同样,违反决策程序而造成的损失,在反映绝对数的同时,也应用相对数反映所造成损失的程度。
专项资金挪用比例=挪用数/该专项资金总额
乱收费比例=乱收费数额/该项目收费总额
违规支出金额比例=违规金额/该单位支出总额
决策损失比例=决策损失额/该项目投资总额
(四)内控制度评价指标。这是一个定性评价指标,通过这个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用数字不能反映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信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体现出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纪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切实通过制度约束他人和自己的主观动因。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与单位负责人主观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能够反映出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可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解、掌握。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局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