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开始实行对骨科手术器械无缝隙管理模式,2013年未采用对骨科手术器械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选择2013年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与2014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无缝化管理前由于器械缘故导致的手术推迟的事故达到了48例,实施后由于手术器械导致的手术推迟事故为5例,这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医生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4.2%,2014年的满意程度为9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器械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明显提高了手术设备的管理水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升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手术器械;无缝隙;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95-02
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器械和手术用物的种类日益繁多,不同骨科手术对手术器械的种类、数量要求不同,如何快速、有效、准确地提供骨科手术器械用物,提高手术器械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器械成本费用,是手术室管理者和专科护士关注的重点问题。无缝隙管理是198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推出的医疗管理理念,其本质是找出服务中存在的所有缝隙,针对其根源进行改革,使得医疗服务更及时主动、专业化、人性化、优质高效,以满足现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该管理理念在国内外的部分医疗机构组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践,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我院自2014年开始对骨科手术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全年共进行骨科手术4010台,采用普通护理管理,即在术前一日供应室接到手术通知后进行常规器械的消毒灭菌,而外来器械则由手术医生通知器械商送到供应室灭菌备用,由于器械在各大医院流动,器械商几乎不能做到及时把器械送达供应室,接收后没有充分时间彻底清洗,也不能等快速生物监测合格后放行,造成灭菌效果得不到保证。跟台手术的器械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菌观念差,未经过专业培训,不能按照手术室要求规范操作。2014年我院进行了4821台骨科手术,全部采用无缝护理管理模式。
2.方法
(1)我院于2014年1月开始成立骨科器械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即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护士、供应室护士组成的无缝隙护理管理链,由护士长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概念、目的、方法及意义。邀请器械公司对护士进行器械的功能、使用方法等的授课,每种器械经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能参与器械的处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器械的跟台人员培训,学习手术室无菌操作、入室规章制度、器械的接受、取走流程手等。
(2)术前管理:术前一日接到手术科室医生开出的手术通知后,护士长安排好该台手术的洗手和巡回护士,由专职器械护士联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器械消毒事宜,而外来器械则明确规定器械公司于16:00前送至供应室,由器械公司与供应中心人员进行交接,供应中心设置厂家器械登记本,要求厂家送货人员逐项填写登记日期、医生姓名、手术名称、器械包名称、厂家名称、接收器械人员签字。由供应中心发放人员经洁净通道送至手术室外来器械存放架,再配送至各手术间。
(3)术日管理:接患者之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对常规器械、植入物等外来器械包的灭菌有效性、数量进行检查核对,如有器械准备不足或未准备应及时电话通知手术医生。术中使用的植入物要严格将合格证、条形码、产品标签、生物监测指示卡等需存档备案材料准备2份,将1份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背面,另1份粘贴于高值耗材使用知情同意书背面并做好记录。
(4)术后管理: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清点器械,植入物剩余数量,与术前清单、术中记录进行核对,并与手术医生、医疗器械公司技术人员核对确认后签字。常规器械进行预处理后放置于器械专用盒内,填写器械回收二联单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外来器械通知医疗器械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名收回。
(5)质量控制:组长每周跟台抽查1次各班护士外来器械管理执行情况、每2周追溯1次各项质控内容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当班护士提出、及时整改,每周向护士长进行反馈,护士长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及追溯记录,每月在护士例会上进行总结、反馈、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器械手术包的准时送包率、包内放置物品清点单率、由于器械原因推迟手术台次、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的满意程度[2]。(1)术前一日16:00前手术间收到已经消毒灭菌处理的常规器械手术包,术晨8:00前收到已经消毒灭菌处理的外来器械手术包,为准时送包,否则为不准时送包;(2)术日洗手护士打开手术器械包时能找到包内物品清点单为包内放置物品清点单,未找到为包内未放置物品清点单;(3)术日由于器械原因导致未能准时切皮为推迟手术;(4)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的满意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每台手术结束后发放给手术医生自行填写。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2013年我院没有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由于器械缘故导致的手术推迟的事故达到了48例,实施对手术器械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由于器械缘故导致的手术推迟事故为5例,这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2个时段的医生满意程度调查发现实施之前的医生对器械的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4.2%,实施之后医生对器械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讨论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生物医学和生物材料学的快速发展,植入物材料品种的不断增多,使得骨科手术向更快、更新发展,术中所需器械品种繁多、价格昂贵,给如何保证器械的安全、高效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带来新的考验。我院在2014年对骨科手术器械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对跟台人员的培训,明确了外来器械管理的规范化流程,保证手术器械的及时供应,同时,对手术室及供应室护士进行器械的结构、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得供应室护士熟悉器械的结构,名称,杜绝了清洗时丢失,包装时错放、漏放的现象。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器械及工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术中配合准确及时;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主要目的是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实施无缝化管理后从接到手术通知单到手术结束后器械的终末处置,均明确规定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人员,并实行责任到人、环环相连,使整个过程无一环节缝隙,避免以往工作中缺乏连续性的现象,确保了环节的落实和质量。通过采取查漏、补缺、加强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完善制度、重建流程等措施,明确管理重点环节,做到有的放矢[4]。
综上所述,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器械管理,能够确保器械在手术室使用期间各个环节的管理落实和质量控制,提高了手术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妍.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4,22(7):104-105.
[2]刘燕,梁秀红,韦凤平,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7-349.
[3]许大云,冯玉玲,徐伟.无缝隙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129.
[4]陈瀚熙,赵瑜,蓝惠兰,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61-62.
论文作者:马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器械论文; 手术论文; 缝隙论文; 骨科论文; 护士论文; 手术器械论文; 手术室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