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效率和经济效果审计的有关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效率论文,效果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几种含义相近的观点
国内外对效率、效果的论述,存在三种相近的表述。
——效率与经济效益含义相近的观点。由于对资源利用率与经济回报之间差别的忽略,或对资源投入—产出与资源投入—收益之间差别的忽略,导致了对效率和经济效益内涵理解的相同性,进而在中外出现了效率与经济效益含义相近的表述。
在国外,主流观点将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称谓效率,并存在着两种表述。一种是将商品销售量或服务提供量与商品或服务耗用资源量的对比关系表述为效率。例如,英国审计署认为:效率是指商品或服务与商品或服务耗用资源的关系。另一种是将产品产出量或劳务提供量与产品或劳务耗用资源量的对比关系表述为效率。例如,比利时审计院认为:效率审计是对资源数量既定条件下产品产出状况的评估。
在我国,有人将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称谓经济效益。例如,《社会科学新辞典》(重庆出版社,1988年12月)认为: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或资金占用)与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即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劳动耗费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劳动成果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以及运输、邮电、商业等部门提供的生产性劳务。《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10月)认为: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量、劳动消耗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亦即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效果与经济效益含义相近的观点。由于对资源投入的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经济回报之间差异的忽略,或对组织、项目运作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资源投入—收益之间差异的忽略,导致了对效果和经济效益内涵理解的相同性,进而在中外形成了效果与经济效益含义相近的表述。
在国外,主流观点将组织、项目运作目标完成状况表述为效果,但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有的从组织、项目运作预期结果出发,将组织、项目运作预期结果完成状况称谓效果。例如,英国审计署认为:效果是指公共支出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利时审计院认为:效果审计是测评既定目标实现的程度。
在我国,有人将组织、项目运作目标的实现程度称谓经济效益。例如:《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认为:经济效益也称经济效果,指产品以商品的形式销售出去之后所获取的收入利润。《公共管理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认为:效益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是对公共服务中难以界定、难以量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衡量,如顾客满意度、责任心等。通常从现状的改变程度、行为的改变幅度两个方面加以衡量,关注的是绩效是否得到改善。
——效率与经济效果含义相近的观点。由于对资源利用率与资源投入最终目标实现程度之间差异的忽略,或对资源投入—产出与组织、项目运作目标完成状况之间差别的忽略,导致了对效率和经济效果内涵理解的相同性,进而在国内产生了效率与经济效果含义相近的表述。
有的将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称谓效率。例如,《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认为:经济效率是指经济产出与经济投入的比。《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认为:经济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这一原则要求以最少的资本、劳动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日益变化的需要。
有的将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称谓经济效果。例如,《决策科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认为:狭义的经济效果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包括活劳动耗费和物化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的比较。
二、国有企业效率、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区别
在国有企业中,效率不等同于经济效果,效率、经济效果也不等同于经济效益。
资源投入的对应关系不同。国有企业效率是资源利用率和资源配置率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国有企业产品或劳务的使用价值与产品或劳务耗用价值的量比关系,即在资源投入质量、数量和价值既定的条件下,产出多少具有性能要求的产品或提供多少具有性能要求的劳务,或在产品或劳务性能和数量既定的条件下,耗用达到质量要求的资源的数量、价值是多少。这种量比关系的数学公式表达为:效率=产量/制造成本,或为:效率=产值/制造成本。国有企业经济效果则指其营利目标实现程度,或指其经营结果,是国有企业经营效果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经营收入与投入资源之间的量差关系,即取得了多少经营收入?经营收入大于资源投入,还是小于资源投入?这种量差关系的数学公式表达为:经济效果=经营收入-企业成本费用≥0,或为:经济效果=经营收入-企业成本费用≤0。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指其经济回报,或指其盈余结果,是国有企业效益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经营收入与资源投入的正向量差关系,即营业收入大于资源投入。这种关系的数学公式表达为:经济效益=经营收入-企业成本费用>0。
影响因素不同。国有企业效率侧重反映的是投入资源价值量与产品或劳务使用价值量的转换状况,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因素,不仅包括产品的性能和产出数量或劳务性能和工时,而且包括产品或劳务耗用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活劳动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国有企业经济效果侧重反映的则是产品或劳务的使用价值、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收入与资源投入彼此的消长状况,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果的因素,不仅包括产品或劳务的质量,而且包括商品或服务的出售数量、价格,同时受国有企业承担的公共责任的影响。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侧重反映的是活劳动剩余价值的实现程度,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不仅包括资源取得和投入的经济性,而且包括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同时受社会公平、自然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
使用价值表现形式及转换过程不同。国有企业效率的物质表现形式是产品及其产出数量或劳务及其提供数量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活劳动及其耗用量,反映了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活劳动性能向产品或劳务性能的转换。经济效果的物质表现形式则是产品或劳务及其质量、商品或服务及其销售量、货币及其回收数量、货币及其回收与投入的差量,反映了产品或劳务性能向商品或服务性能的转移、商品或服务性能与货币贮值性能的交换。而经济效益的物质表现形式是货币及其回收与投入的正向差量,反映了货币支付性能向货币储值性能的转变。
价值形态及转化过程不同。国有企业效率表现的资金形态是商品资金及其占用量和生产资金及其占用量,反映了生产资金向商品资金的转化。经济效果表现的资金形态则是循环终点的货币资金及其占用量、货币资金及其循环差量,反映了商品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而经济效益表现的资金形态是货币资金及其循环增量,反映了资金循环起点货币资金向资金循环终点货币资金的转化。
三、国有企业效率和经济效果审计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定位不同,直接影响着审计机关对其效率、经济效果的审计,并引发了许多审计现实问题。
审计重点不同。审计重点的确定因国有企业产品或劳务使用价值特征和经营目标取向不同而不同。对生产或提供使用价值可切割的产品或劳务的国有企业,效率审计侧重评价其资源利用和配置的综合效率,即不仅要评价其产品产出或劳务提供状况,而且要评价产品或劳务对投入资源的耗用状况;对生产或提供使用价值不可分割的产品或劳务的国有企业,效率审计则侧重评价资源的配置效率,即侧重评价产品或劳务对投入资源的耗用状况。对营利为主要的国有企业,经济效果审计侧重评价其产品或劳务的质量、商品或服务的收入、经营收入与资源投入的消长结果。对满足公众利益目标为主的国有企业,经济效果审计应结合公共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侧重评价国有资产保值状况。
评价指标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而且还承担着发展经济、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国有企业效率、经济效果指标不仅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界定国有企业受托责任的量化要求,而且是国有企业利用资源、配置资源和实现营利目标的标准,同时也是审计机关评价国有企业资源利用、资源配置状况、营利目标实现程度的依据。对国有企业效率、效果评价指标的确定、选择因国有企业产品使用价值特征和经营目标取向不同而不同。对生产或提供使用价值可切割的产品或劳务的国有企业,依据产品产出数量或劳务提供数量与产品或劳务耗用资源的价值量指标比较、评价其资源的利用和配置状况;对生产或提供使用价值不可切割的产品或劳务的国有企业,依据产品或劳务对资源耗用价值量指标比较、评价其资源配置状况。对营利为主的国有企业,依据经营收入、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指标评价其盈亏结果;对履行公共责任为主的国有企业,依据其经营收入和国有资产保值指标,结合其对经济发展、市场运行、国家安全的影响指标,评价其盈亏结果。
审计存在的现实问题。生产公共产品,履行公共责任,使得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效率、经济效果审计在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公共产品使用价值的不可分割性,使公共产品使用价值无法量化,导致公共产品交换价值无法实现,进而影响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经营收入和经营收支结果的评价及评价的客观性;公共服务使用价值的无形性,使公共服务使用价值不可储藏,导致公共服务质量无法量化,进而影响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评价的客观性;考虑生产的外部性问题,照顾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宏观经济运行,使国有企业产品不能完全商品化,导致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不能完全地体现出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的机会成本,进而影响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和盈亏结果的评价及评价的客观性。
解决国家审计现实问题的突破口。生产公共产品,履行公共责任,使国有企业效率、效果的计算技术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国家审计的一道难题,而国际经验证明:建立相对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分类审计是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目前,我国虽然按照国有企业所处行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建立了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为客观评价国有企业效率、经济效果奠定了基础,但两者权重设计不尽合理。应适度加大分类指标的权重,以保证国有企业效率和经济效果评价的客观性。我国虽然根据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特点,针对国有企业管理“短板”问题,分别建立了科研类企业、军工企业和主要承担国家政策性业务等特殊企业的分类指标,并优先考虑政策性业务完成情况,确定其具体指标及其权重,但原则性强。应细化国有企业分类评价指标,以防止对管理“短板”的国有企业效率和经济效果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标签:国企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劳务成本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 生产效率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