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547000
【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基于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接诊收治的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床资料,按照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两组,CT诊断组和MRI诊断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特征均表现为:病灶内含脂肪成分、软组织成分(而且增强后的软组织成分程度逐渐的由轻度转化为中强度,而脂肪成分无强化趋势),边界存在清晰的类圆形肿块;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CT、MRI临床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诊断方式,其诊断结果对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MRI、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临床少见疾病,属于无功能性良性肿瘤,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属于偶然间发现,相关数据调查发现:0.08%-0.2%的发现率在于尸检[1]。从组织学角度分析该病,发现山圣贤髓样脂肪瘤往往由不同比例的骨髓造血细胞、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容易伴随出血、钙化等症状,临床收拾治疗前,一般依赖影像学检查诊断[2]。基于此,本次调查以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接诊收治的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接诊收治的5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且由于这50例患者所选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不同,将其随机的分为CT诊断组和MRI诊断组(各25例)。CT诊断组25例患者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他们的年龄为(26-63)岁,平均年龄为(42.7±3.5)岁 ,在这25例患者中,右侧病变的患者有15例,左侧病变的患者有10例;MRI组25例患者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2例,他们的年龄为(25-64)岁,平均年龄为(43.0±3.8)岁 ,在这25例患者中,右侧病变的患者有14例,左侧病变的患者有11例。两组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腰背、上腹部酸胀不适,经实验室检查,其尿17-OH、24h尿儿茶酚胺、17-KS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CT诊断组:利用多排螺旋CT扫描仪(Siemens),相关参数设置为:层厚、层距均设设置为5-8mm,对本组25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所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高压注射),使用总量为1.5ml/kg,在扫描诊断的过程中,造影剂的注射速率需要控制在2.5-3.5ml/s,并且需要进行肘静脉注射30s动脉期扫描,然后进行70s的静脉期扫描。
MRI诊断组:利用MRI成像仪(Siemens Avantol.5T)相关参数设置为:层厚6-8mm,层间隔1mm,对本组25例患者均进行单次屏气扫描(脂肪抑制技术),并且单次屏气扫描的序列为:T1WI:TR/TE=199ms/2.5ms、T2WI:TR/TE=1000ms/83ms,对本组25例患者进行平扫完成之后,需要增加动态增强扫描,并且造影对比剂为:扎喷酸葡胺,使用的剂量为0.2mmol/kg,然后利用注射器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0-2.5ml/s),并且分为造影剂注射后20s、45s、90s三个阶段的扫描。
1.3统计学意义
分析、总结、归纳(采用软件SPSS20.0)本次调查所有数据,所有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 ±s)表示,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特征均表现为:病灶内含脂肪成分、软组织成分(而且增强后的软组织成分程度逐渐的由轻度转化为中强度,而脂肪成分无强化趋势),并且所有患者的瘤体直径均在3.0-11.1cm 范围内,另外,所有患者的病灶边界存在清晰的类圆形肿块,病灶T1WI阶段呈现明显的高信号状态,T2WI的信号状态不如T1WI阶段,但仍比较高,而起随着脂肪抑制,信号明显的呈现低状态,经认真的观察研究,发现稍高信号的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其影像学特征不断强化;除此之外,所有患者的肿瘤薄膜完整,镜下可以观察待肿瘤是由大量的脂肪细胞构成的,外观淡黄,而且可以见少量的造血样组织;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为:CT诊断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MRI诊断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24/25),只有1例患者由于诊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误诊,经后期的再次诊断,确诊。
3、讨论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无恶变倾向,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3]。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多发于右侧,并且大多数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学者、研究者认为,该病与坏死、压迫、感染等因素有关[4],坏死、压迫、感染能够使肾上腺毛细血管网状内皮细胞化生,最终形成良性肿瘤,只有部分的患者会出现腰背不适、疼痛等症状[5]。因此,加强该病的临床诊断,掌握该病的影像学特征,是该病临床医疗的重要指导途径[6]。本次调查以CT、MRI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观察记录该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特征均表现为:病灶内含脂肪成分、软组织成分,所有患者的瘤体直径均在3.0-11.1cm 范围内,肿瘤薄膜完整,镜下可以观察待肿瘤是由大量的脂肪细胞构成的,外观淡黄,而且可以见少量的造血样组织,而且增强后的软组织成分程度逐渐的由轻度转化为中强度[7],而脂肪成分无强化趋势,边界存在清晰的类圆形肿块;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充分的证明了无论是CT,还是MRI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CT、MRI临床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诊断方式,其诊断结果对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8]。
参考文献:
[1]杨学东,赵国礼,张志良等.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 CT 和 MRI影像学特征[J].海军医学杂志,2014,(4):280-281.
[2]李新波,张晶,王小宁等.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81-182.
[3]汪云,唐金莲.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诊断(附11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0):1597-1599.
[4]刘发权,孟瑜,胡道予等.脂肪成分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和MRI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79-1282.
[5]张缙熙.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一文的评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90-92.
[6] Dong Shengfang FuQiZhong, jian-xun Yang etc. Adrenal medullary lipoma (3 cases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Modern journal of urology, 2012, (6) : 562-564.
[7]李彦龙,张明刚,贺海峰等.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4例诊治体会[J].海南医学,2016,27(6):996-997.
论文作者:王金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脂肪瘤论文; 患者论文; 肾上腺论文; 影像论文; 脂肪论文; 成分论文; 特征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