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课堂 的反面常常是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低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课堂教学的低效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特点,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掌握起来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训练内化的过程,不是一节课就能完全掌握的;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观念和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备课过程中的认识问题,包括对教材解读不深刻、对学生把握不到位、对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纬度的,是个多元函数,这就需要全面提升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更新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增强数学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与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重点来说三个方面。
一、调整备课思路
教师要调整备课思路,把数学教学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数学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这是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必要前提。要改变只信数学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初械训练的现状,树立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数学问题情景赋予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新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尝试的数学情景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把数学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这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注意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数学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维模式。例如,在教数系的发展时,设计不够减、开不尽的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急于求解,从而学习新课。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这是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 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 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例如,讲"两点的距离"概念前,先提出问题:上海到广州,坐轮船路程为1690k, 乘火车路程为18111,坐飞机的路程只有1200km接着问: 为什么坐飞机路程最短?这是因为水路、陆路受水情、地形的限制较大,常常弯曲行驶,而坐飞机一般来说是沿着直线方向吃行的,因此路程最短,从而得到"两点之间以连结两点的线段为最短"。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教师和学生要共同致力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这是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的重要方面。课堂主要是师生两类角色进行互动的场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是相当被动的,他们大部分时间用于听、看、读和写。教师教, 学生学,课堂上不能"节外生枝"。传统的课堂言语行为绝大部分为"回答"教师问题,面向教师"提问",或对其他学生观点提出"异议"的言语行为比重很少。教师的角色为专制型,往往将其意念强施于学生,以证明他能控制班级、树立和维持权威和信心。教师依靠外在压力来剌激学生,而不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从学生那里得到优越感和权力感。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分享理解、体验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要创设活动空间,由教师"一言堂"转向学生全面操作。例如"有理数乘方"一课教学中,可以改变过去教师的那种开门见山点题法,而是有意识地设置这么一个过程,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索,学生动手实践折纸游戏并回答,一张1 mm厚的硬纸片对折一次有多厚?对折两次有多厚?对折三次呢?猜想一张1mm厚的纸片(足够大) 对折20次后大约有多厚?导出惊人的结果:一张1mm厚的纸片,对折20次厚大约有10000m,比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唤醒主动性,开发创造性,获取操作悟性。同时,通过角色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结构紧凑了,师生间情感融洽了,整个班级形成了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尚莲荣 .也谈课堂"互动"教学.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
[2]俞剑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7(4)
[3]茅春辉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科教文汇,2007(8)
论文作者:王志英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材论文; 这是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