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第一小学校 044100)
摘要: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学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教学必须从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体验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数学情境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
1.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数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教学“千米和吨”时,笔者创设出下面的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日记,请你用数学的“眼光”去读,在他日记中用“——”划出使用错误的计量单位,并在下面标注出恰当的计量单位。“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2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这是学生很熟悉的场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感觉到日记里描述长度和重量的单位不符合实际,觉得很好笑。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材使用中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新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电话号码“110”“112”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到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
3.从各种渠道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一节练习课上,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题:学校操场旁边有一条小河,学校准备从操场到小河安装一根排水管,安装这根排水管要多少钱(包括安装费)?要完成这道题,学生必须收集以下信息:操场到小河的距离、水管的材料及单价、安装水管的人工费等,然后根据各自收集到的不同信息计算出总的费用。这样,不但能培养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能使他们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真正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现实生活数学化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1.通过模拟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据此,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数学活动:请学生回家测量客厅、房间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出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求出面积;最后让学生对自家客厅、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转的尺寸规格、单价等行情,然后根据所需的地砖再进行估算,最后回到课堂合作交流。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
3.多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是指向真实生活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情境图。这一情境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关系密切。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家庭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作实际调查,了解他们上下班的时间,也可向家长了解其上下班的时间。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挖掘生活资源,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将现实生活数学化,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真正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论文作者:郭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情境论文; 测量论文; 生活中论文; 现实生活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