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装修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装饰工艺是人们追求新颖别致、高标准建筑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以融合传统技法和现代工艺,实现施工技术全面进步,以丰富化、个性化装饰美观,实现建筑管理行规中,符合标榜设计的优势建筑工艺技术。装修行业在迎来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相关外装的隐患和幕墙的装修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不仅对装修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对装修后使用效果也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建筑装饰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建筑工程装饰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研究,分析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借鉴和参考的资料。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的表现
1.1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表现
抹灰工程的质量通病,主要体现在空鼓、裂缝、爆灰、不平、分格缝通病等方面。以空鼓为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对抹灰层与结构层进行粘接。在此过程中,两层粘接是否牢固,是决定空鼓是否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粘接不牢,受气候因素的作用,楼体表面温度将随之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下,抹灰层与结构层逐渐分离。随着温度变化幅度的增加,空鼓逐渐扩大。一旦抹灰层失去支撑,极容易变形脱落。如未及时处理,极易增加墙壁涂层脱落的风险,对建筑内部的美观性造成影响。除空鼓外,裂缝、爆灰、不平、分格缝通病等的出现,与施工方案不合理同样有关。需加强对各类通病的防治,方可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1.2涂装工程质量通病的表现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涂装工程的质量通病,主要体现在涂膜厚度不均、开裂、脱落、粉化、慢干、咬底、起皱等方面。以涂装开裂问题为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于抹灰完成后,对涂料进行涂抹。此时,涂料的质量、涂饰面的平整度、施工时的温度等,均会成为影响涂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涂料质量不达标,粘度较低,工程施工后,涂料开裂的风险往往较高。如涂饰面的平整度欠佳,与凸起处相比,凹下处涂料量通常较多。如未及时处理上述问题,涂装出现通病的概率同样会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为减少涂装工程质量通病,以导致各类通病发生的原因为出发点进行防治较为重要。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2.1抹灰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2.1.1空鼓及裂缝防治要点
(1)清洁:基层清扫不彻底,容易导致底层砂浆与基层粘结力降低,导致空鼓及裂缝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施工人员应及时清扫基层,并于清扫后,均匀的给予浇水,确保砂浆与基层能够有效粘结,减少抹灰工程的质量通病。(2)季节性施工:夏季温度较高,施工过程中,砂浆水分流失较快[3]。为避免出现空鼓及裂缝,施工人员应于夏季施工过程中,及时通过洒水的方式对砂浆进行养护。抹灰后,同样应给予养护,以达到防治质量通病的目的。(3)操作:施工人员应于抹灰的过程中,对条板拼接缝内的砂浆进行严格的挤压,确保砂浆饱满,达到防治质量通病的目的。
2.1.2爆灰及不平防治要点
(1)熟化:导致爆灰发生的原因,与石灰膏熟化时间不足有关。为防治该类通病,施工人员应使石灰膏充分熟化。熟化后的石灰膏,应避免与未经熟化的石灰颗粒接触,以免发生爆灰的问题。(2)不平:导致抹灰工程中抹灰层不平的原因,与气泡的产生、抹灰留槎位置不当有关。为防治上述通病,施工人员应于罩面抹灰完成后,静待部分时间后进行压光,不得立即压光,以免导致灰浆无法吸水,导致气泡产生。此外,施工人员同样需适当减小墙面接头处罩面灰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不平通病的发生率,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分格缝通病防治要点
(1)弹线:导致分格缝通病发生的原因,与弹线缺乏统一性有关。为防治上述通病,施工人员需于施工的过程中,统一于底灰上进行弹线,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2)浸水:实践经验显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抹灰时木分格浸水不透,同样容易增加分格缝通病发生的风险。为防治该病害,将木分格充分浸水是关键。(3)操作: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如操作不慎,导致错缝问题发生,极容易诱发分格缝通病。对此,施工人员应确保缝口相互对应。如不对应,应重新给予处理,以确保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达标。
2.2涂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
2.2.1涂膜厚度不均防治要点
(1)施工环境控制:施工环境空气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容易影响涂膜的质量,进而导致涂膜厚度不均的问题发生。对此,施工人员需将施工温度控制在10℃左右,将湿度控制在85%左右,达到预防涂膜厚度不均的目的。(2)材料:涂抹的填料是否细致,决定其密度是否均匀,对涂膜厚度的均匀性影响较大。对此,施工人员应确保填料为细粉,以调整涂膜的密度指标,提高其厚度的精密度以及均匀性。(3)涂饰层:为避免涂抹厚度不均,施工人员应首先保证涂饰层表面平整。此外,还需严格控制涂膜的厚度,确保涂膜厚度符合设计标准,减少涂装工程的通病。
2.2.2开裂与脱落防治要点
(1)涂料硬度: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适当降低涂料的硬度,以免导致其柔韧性下降,导致开裂及脱落问题发生。(2)有害气体:施工过程中,二氧化碳及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侵蚀,为导致开裂与脱落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施工人员需于施工前,加强对氨气的检测,并及时通过通风等方式减少有害气体,为通病的减少奠定基础。(3)基层处理:施工过程中,底土层需干燥后,方可进行面涂施工,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基层牢固稳定,避免发生开裂与脱落的问题。
2.2.3粉化及慢干防治要点
粉化及慢干的发生,与涂料本身质量、用量等因素有关。其中,粉化指建筑装饰装修表面出现粉层的现象,慢干则指干燥后,表面仍存在一定的粘性的现象。为减少上述现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首先对涂液的厚度进行控制。此外,施工人员同样需对油漆进行均匀的搅拌,使基层的液体含碱性得以增加,降低粉化等通病出现的风险。为防治慢干,有关人员需将适量的催干剂加入至涂料之中,适当提高干燥的速度。
2.3咬底及起皱防治要点
所谓咬底,指底层涂料受面层涂料的影响而出现的软化、咬起现象。导致上述通病发生的原因,与底层涂料粘结强度不达标有关,与施工人员的反复涂刷同样有关。为解决上述问题,施工人员需适当增加涂料的粘度,避免反复涂刷。一旦发生咬底,需及时将底层涂料铲除,重新给予涂刷,以解决咬底的问题。起皱通病的发生,与涂料厚度过大同样有关。严格控制涂料厚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如施工天气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关人员必须确保涂层已完全干燥,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避免发生起皱的问题。针对已发生的起皱现象,施工人员应及时将起皱的表面刮去,并采用优质的涂料,重新对起皱部位进行涂抹,达到解决起皱通病的目的。
结语
从本研究的通病分析和控制技术来看,需要对图纸审核细节把握、施工整体方案细致化研究相关环保标准和质量要求合宜,并最终为装修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做出相应的管理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峰.从工程管理角度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解析[J].居舍,2018,20(14):22-23.
[2]孙江涛.试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J].低碳世界,2015,09(33):123-124.
[3]秦轩.微探建筑装修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6):22-23.
论文作者:许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通病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发生论文; 涂料论文; 质量论文; 厚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