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中医医院;四川雅安625100)
【摘要】目的: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的中药随症加减治疗。方法:于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的1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散寒化瘀汤+针灸治疗),评判标准:治疗效果、治疗后各SF-36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各SF-36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寒化瘀汤+针灸治疗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病症治疗效果,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随症加减治疗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cold coagulation and blood sta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Henian
(Mingsha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Ya’an 625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cold coagulation and blood stasis.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148 examples of intrauterine membrane endometriosis haemorrheological nature and blood stasis type patients as the study object, which in turn 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estern medicine) and group (Sanhanhuayu decoction + acupuncture treat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therapeutic effect, sf-36 quality of life score after treatmen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f-36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anhanhuayu decoction +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disease, and its safety is high,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endometriosis; Type of cold coagulation and blood stasis; Add and subtract treatment with symptoms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003-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高发性的妇科病症,据相关数据显示[1],大约存在有85%左右患者会出现严重性的痛经症状,且约有25%的患者会出现有不孕症状,致使患有该病症后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性的影响,其中寒凝血瘀属于该病症的一种证型,目前临床上对于该证型病症的治疗多采用西药服用及手术治疗方式,其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中药随诊加减的实施则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基于此,本文对给予该病症患者西药治疗与中药随症加减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的1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37.8±4.5)岁;平均病程为(2.2±0.4)年。研究组中平均年龄为(37.8±4.3)岁;平均病程为(2.1±0.4)年。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病症辩证分型标准:此次所研究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症属于寒凝血瘀证型,该证型病症在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有经期前及行经期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及坠胀感;经期量较少,颜色呈暗红色,且排血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存在有不孕症状;四肢易凉、精神不佳以及常发生便秘症状;舌苔颜色黯淡并偏紫。
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内膜异位诊断标准且分属于寒凝血瘀证型的患者。(2)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3)合并有卵巢异位囊肿,且其直径<6mm的患者。
研究排除标准:(1)近半年内接受过中医治疗的患者。(2)合并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等生殖系统病症患者。(3)合并严重性心脑血管病症患者。(4)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5)未遵医嘱接受治疗或中途退出此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在患者月经周期1—5天给予达菲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生产厂家:Ipsen Pharma Biotech;国药准字:H20080638;规格:3.75mg/支)3.75mg肌注,每4周一次,连续用4个月。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药随症加减治疗,即给予患者自拟散寒化瘀汤进行治疗及针灸治疗,散寒化瘀汤治疗内容如下:(1)药方组成:当归20g桂枝18g细辛3g熟附子9g乌药、通草各10g白芍15g、桃仁、红花、三棱、干姜各9g、炙甘草12g、大枣18g。(2)随症加减:若患者存在有肛门憋坠感,可在原有药方的基础上加用木香、槟榔;若患者存在有强烈的腹部胀痛感时,可在原有药方的基础上加用全蝎、蜈蚣。(3)服用方法:每日服用1剂,每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服用,共服用4个月。针灸治疗内容如下:(1)穴位选取:取患者的足三里、中极、关元、三阴交、天枢、大横等穴位。(2)治疗方法:以平补平泻手法对患者进行进针,留针时间为半小时,该治疗法每日治疗1次,连续7日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4个月。
1.3观察指标
第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包括有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囊肿、包块等局部体征完全消失,且其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囊肿、包块等局部体征得到缓解,性激素水平改善)以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患者的各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及局部体征无改变)。第二,对患者治疗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指标进行观察,包括有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智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第三,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包括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盆腔疼痛或通经加重、阴道干涩、潮热等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计算P值,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式为χ2;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式为t,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指标的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多以西药治疗为主,本次研究西药治疗中所选药物为达菲林,该药物对于该病症的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机率较高,用药初期会导致患者血浆中的雌二醇水平升高,致使加重痛经及盆腔疼痛感,且服用一周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有子宫出血、阴道干燥以及肌肉疼痛等不良现象。
我国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是由患者在相关手术环节中产生损伤、长期心情压抑、气血劳伤所致,月经期间,由于经血逆行,将致使部分离经之血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经血淤积于下焦,这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且长此以往,会显现出相应的病症及出现腹痛等临床症状,进而造成痛经的发生,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不孕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当中的“痛经”、“月经不调”“不孕”范畴,中医普遍认为该症状属于血瘀证,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通过研究发现[2],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言,寒凝致血瘀是诱发该病症的重要因素,由于患者在经期及产后处于血室开放状态,此时受到寒气侵体或生冷所伤,会造成机体血瘀体弱,导致经脉不畅,最终郁结于下腹部诱发此病,因此,针对血瘀体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尽量采取驱寒温络、化瘀止痛方式进行治疗[3]。散寒化瘀汤是桂枝汤去生姜,加大大枣用量,加当归、通草、细辛、熟附子、干姜、桃仁、红花、三棱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熟附子、干姜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桃仁、红花、三棱、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姜附、细辛燥烈太过,伤及营阴。甘草兼调药性为使药。全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4]。
针灸治疗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配合于散寒化瘀汤来起到温经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使之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病症治疗效果。以足三里穴配中极、关元、天枢、三阴交、大橫诸穴,有调理肝脾,培元固本、补益气血,治疗腹痛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病症的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散寒化瘀汤与针灸治疗法,可优势互补,有效的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症的快速康复。本研究中实施散寒化瘀汤+针灸治疗治疗方案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各SF-36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对其推广使用。
为进一步提高散寒化瘀汤治疗法的治疗效果应配合于周期治疗法进行治疗。周期治疗指:结合患者月经周期及相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干预进行辅助治疗。患者在经期后期,子宫内膜处于自我修复阶段,此阶段患者会出现血气亏损现象,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养肝活血及健脾补肾等兼顾正气治疗;在经前期间,患者身体机能较为稳定,应进行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等针对性治疗;在行经期,主要进行活血祛瘀止痛,温经通络治疗。专家指出,针对子宫内膜异位治疗,若采取区分阶段,按期治疗的方式进行,可有效增强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等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散寒化瘀汤+针灸治疗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病症治疗效果,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影.桂莪棱乌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2):142-143.
[2]王晓彤,李欣媛.自拟温经消痛饮联合达那唑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43例[J].环球中医药,2019,12(02):293-296.
[3]曾莉,高镜云,刘小古,等.温经通阻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1-2+8.
[4]梁丽芬,黄梅清,胡海英.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9):1030-1031.
论文作者:刘贺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病症论文; 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凝血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