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100)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吡啦西坦治疗,两组治疗的时间均为15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95.33%;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68.2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副反应少,延缓了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塞通注射液;吡啦西坦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140-02
急性脑血管疾病试验中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危害。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6.5%,其中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达60%~80%。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也是中老年人最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年龄每增加5岁,死亡率增加1倍,且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1]。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是医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项目和重大问题。为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21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观察组中男性83例,女性24例,年龄在41~72岁,平均年龄为54.36±2.72岁,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3.26±0.86年。对照组中男性82例,女性25例,年龄在42~72岁,平均年龄为53.86±2.68岁,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3.37±0.9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调节血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方法为将4ml血塞通注射液与生理盐水置呈250ml的液体,对患者进行静滴,每天一次;观察组使用吡啦西坦治疗,100mL吡啦西坦对患者进行静滴,每天两次。治疗的时间均为15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3 评估标准
显效:患者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且进行CT扫描可见患者的脑梗死面积缩小1/2以上。有效:患者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的症状有所改善,但CT扫描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在1/3~1/2之间。无效: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恶化,进行CT扫描脑梗面积缩小小于1/3或未见缩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的 Excel 表中,经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95.33%;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22例,无效34例,治疗总有效率68.2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因其预后较差在临床中的早期有效治疗显得尤为的重要。在发生脑梗死后,由于脑组织内区域性的梗死,导致脑血管的官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流速度变缓、脑血管的充盈时间延长、出现逆行血流导致脑组织严重的缺血、缺氧,可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损害的现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多数患者在发生脑梗后若不能进行积极的治疗则发生偏瘫的几率较大,对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使用吡啦西坦对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吡啦西坦是合成的伽玛氨基丁酸环状衍生物,能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利用率,而且时脑细胞对氧的耐受力增加,为脑细胞修复和信息传递提高能量。
为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吡啦西坦治疗,两组治疗的时间均为15d,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95.33%;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22例,无效34例,治疗总有效率68.2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副反应少,延缓了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艳.吡啦西坦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东北大学,2015,06(17):1814-1815.
[2]马丽虹,赵广,李可建.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2(12):99-104.
[4]张东方,张锦,李冉等.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867-4868.
[5]李富昌.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钠及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394-1395.
论文作者:李朝晖,刘宇,李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有效率论文; 注射液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