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复合系统开发与运行协调机制研究_旅游动机论文

旅游地复合系统开发运行协调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地论文,协调机制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

(一)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的概念

协同论认为,一个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现象,要使系统保持有序状态运转并达到更高层次的有序状态,必须使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处于和谐状态并形成一种自调试的动态变化关系。从协同论出发,TDCS协调开发是一种针对系统内众多要素的综合协调、整体协调,同时也是一种动态长远的协调,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但总能相互适应和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使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

旅游地复合系统(Tourist Destination Composite System,简称TDCS)概念在若干年以前并不清晰,旅游地相关利益主体意识不到TDCS协调是自身存在的前提。主要原因是:

第一,分工协作主要是以利益主体间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实现的,产权边界强化了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对立。

第二,尚且宽松的获利空间,允许利益主体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独立决策,甚至在交易中针锋相对,以邻为壑,以牺牲别的利益主体的利益来争取自身的收益。

在竞争逐步加剧后,利益主体内部不断实现决策优化,提高竞争力,但同时单个利益主体进一步提高效率的潜力已越来越小。在面对消费者最终检验的对弈中,竞争的压力迫使利益主体认识其所属TDCS的存在方式,它们必须以协调方式尽可能及时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美妙的旅游经历,在竞争中实现多赢。

TDCS协调开发就是以TDCS为研究对象,按照协调的思路对旅游地进行全局优化设计,通过对旅游者系统、旅游地居民系统、旅游景区及活动项目系统、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系统、旅游地经济发展系统、旅游地社会环境系统、旅游地生态环境系统、旅游地资源支撑系统、政府调控系统及其系统外部环境的积蓄、借用、使用、整合、运营、发展、创新等,运用动态监控评价与反馈调整机制来实现旅游地复合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旅游地整体协调发展目标,获得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TDCS协调开发重在协调。在这里,协调与协同、和谐为同义词。协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作为一种状态,协调是指旅游地各要素及功能团之间的融洽关系,从而表现出最佳的整体效应;作为一个过程,协调表现为一种控制和管理职能,是围绕旅游地开发目标对其整体中各种活动的相互联系加以调节,使这些活动减少矛盾,相互协调,促使旅游地开发目标的实现。系统协调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某种方法来组织或调控所研究的系统,使之从无序转换为有序,使系统达到协同状态。系统协同程度越高,输出的功能和效应就可能越大,系统的负效应就会越小,结果就越有价值。

(二)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的特征

1.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TDCS协调开发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协调性是指TDCS运行的结构——功能态和整体的运行状态,持续性是针对TDCS的运行保持某种状态或趋势的持久程度而言的,说明的是TDCS运行的时间延展性。只有高协同度的TDCS才有强可持续性。因此,TDCS协调开发的最终目的应是旅游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比较而言,可协调性比可持续性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更能揭示TDCS的本质特征。

2.目的性TDCS协调开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实现旅游地协调发展,争取最优目标,重要的是调整相关关系,并通过改变关系来改变有关要求和外部环境,最终达到系统协调发展的目的。目的性是TDCS协调开发调控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3.整体性TDCS中各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能耦合成一种全新的整体效应,这一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TDCS各子系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任一子系统的演化受制于其他各子系统的相应演化。如果孤立地发展TDCS中的某一子系统,往往不仅不能提高系统整体功能,反而对TDCS的协调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4.动态性TDCS是在动态演化中形成耗散结构,并且这种耗散结构本身处在不断高级化过程。在时间轴上,TDCS是一个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系统在达到某种协调状态后,会随着某些条件限制的突破产生跃进过程,从而平衡被打破,随后在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系统又达到新的协调状态,这样循环往复,在动态演化中不断推动系统向高层次、高水平的阶段发展。建立良性循环以及形式递增,是协调开发的基础。

5.可调控性在TDCS中,人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断深化的认识,人类以各种信息形式控制系统内各种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流向、流速和流量,降低系统的混乱度。因此,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TDCS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自组织/组织合作过程,人类可以通过决策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对TDCS发展过程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它可能促进系统的协调发展,也可能延缓或破坏系统的协调发展。

6.地域性TDCS协调开发在不同地域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和矛盾是不尽相同的,有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性,要考虑一个地域的TDCS与其他地域TDCS协调开发的相互影响。TDCS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二、TDCS协调开发的动力要素

TDCS协调开发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样需要相应的动力来推动。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TDCS的动力要素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并由多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并非单项、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有机的、协调的动力机制来实现各自的功能。

在TDCS协调开发运行过程中,各动力要素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联系方式、作用形式、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则的有机结合,形成TDCS协调开发的动力机制。其动力要素主要有需求推力、收入动力、时间助力、产品引力、促销拉力、政府调控力等,从旅游地的角度看,需求推力、收入动力、时间助力是外部动力要素,产品引力、促销拉力、政府调控力是内部动力要素。

(一)需求动力

动机是促进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旅游活动是人们满足自我需要后,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改变生活方式,获取知识,完善自己,获得社会尊重,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概括起来进行分析,旅游动机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

1.身心方面的动机以调解生活规律,促进身心健康而参加的观光、休憩、娱乐、度假、疗养、体育等旅游活动。

2.社会方面的动机这是人们为了社会交往,保持与社会经常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动机。如探亲访友,寻根怀旧,结识朋友,或希望受到重视、尊重,获得好的地位、阅历和声望等。

3.文化方面的动机这是人们为了满足认识、了解自己生活环境和知识范围以外的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动机。如探究异国他乡的政治、经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地理、历史、建筑、艺术、宗教以及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

4.经济方面的动机这是人们对各种生活、文化用品的需求,如经商、购物以及低廉的旅游消费等。

应当说明的是,一个旅游者完成一次旅游活动的动机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的方面是主导动机,有的则为辅助动机;有的方面动机被人们意识到了,有的则没有被意识到。人的许多需要在许多时候处于沉寂状态,因而需要内外条件将人的需要唤起才能成为支配行为的动力。旅游经营者若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触发其旅游动机,促使其进行旅游从而达到扩大客源的目的。

(二)收入推力

二战后,世界旅游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是与客观的经济条件分不开的。据统计,以1979年的美元价值计算,战后1949年全世界生产总值为25,000亿美元,到20世纪60年代末则上升为62,000亿美元。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迅速增加,尤其是那些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西方国家更是如此。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收入水平与旅游的密切联系是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最基本事实之一。国际上有这样的统计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达到4000-10000美元时,将产生出国旅游动机;超过10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美国和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每年出国人数都在4000万以上。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5146美元,出国人数超过1000万,已成为世界五大客源输出国之一。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旅游的条件越充分,尤其是国际旅游。

(三)时间助力

可以说,现代旅游是现代社会闲暇时间发展的结果和表现。闲暇时间是指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去利用和消磨的时间。个人闲暇时间增多是社会闲暇发展的结果,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社会化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缩短了个人谋生的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相应地,个人闲暇就会延长了。

在现代社会,闲暇时间可分为四种:第一种为每日闲暇,指平均每日工作、家务、社交等的剩余时间,很零散,虽可用于娱乐和休息,但很难用于旅游。第二种为每周闲暇,即每周五日工作制,周末假为2~3天,可作郊游和快速旅游。第三种为公共假日,即通常所说的节假日。各国的公共假日多少不等,大都与各国民族传统节日有关。我国的公共假日每年累积21天,包括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西方国家中最典型的节日是圣诞节和复活节。若与每周闲暇连在一起,这段时间往往是家庭或结伴外出作短期旅游度假的高峰时间。第四种是带薪假期,目前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大都规定对就业人员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我国教育部门寒暑假10周,离家在外的单身职工和夫妻分居的探亲假每年3-4周,已婚职工4年一次探亲假,以及先进人物的不定期奖励旅游假期,还有许多部门实行职工不定期带薪休疗养假期,等等。由于带薪假期的时间长而且集中,是人们外出旅游的最好时机。

旅游经营者应该把重点放在第三、四类的闲暇时间研究上,以开拓旅游市场和发展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如有的旅游目的地为吸引青年职员度周末,安排专门的航班,以保证周四或周五晚上动身的游客在下周一清晨返程,从机场直接赶到公司上班。

总之,旅游需要有时间。对于就业人员来说必须有一定数量而且相对集中的闲暇,特别是带薪假期,才可能实现旅游活动。当然,对于退休人员,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另当别论。另外,对于商务、公务旅游者和部分奖励活动而言,由于其旅游是工作的需要,因而无须考虑有无闲暇,主要由其所在的组织视情况而定。

(四)产品引力

除了观光、度假、保健旅游不断花样翻新以外,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度假旅游,而是要求旅游生活能有文化吸引、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趣味,以体验、参与为主,通过旅游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为此,各旅游接待地想方设法推出适应各类旅游者的专门化、特色化的产品。如商务旅游、会议/奖励旅游、生态旅游、徒步旅游、登山旅游、自行车旅游、蜜月旅游、家庭旅游、金色的岁月、女青年愉快购物旅游等,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成为旅游者。

(五)促销拉力

通讯发达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广播、电视、录像、电影、报纸、杂志普及化,计算机国际国内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等,及时地传达着世界其他各地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尽管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但更多的是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希望观赏到美丽的大自然,伟大的古迹和古老的文化,其他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旅游者的产生。各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宣传推销,有力促进旅游活动的开展。在过去的五年里,美国加州用于发展旅游业的投资以每年13%以上的比例递增,而且大部分用于推销宣传活动。新加坡把旅游企业交纳的相当一部分税收用作宣传经费,每年约1000万美元。日本政府每年资助旅游业对外宣传的经费也高达39亿日元。

(六)政府调控力

现代旅游业大发展与各国、各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干预政策。如取消出境限制,放宽入境条件,简化手续,方便游客,大大减少了国际、国内的人为障碍。各国、各地区政府积极支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开拓,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地协调开发。综上所述,TDCS在内外部动力要素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旅游者的流动带动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构成了TDCS协调开发的动力机制,见图1。

图1 TDCS协调开发的动力机制图

三、协调机制

(一)内在协调机制

TDCS开发的内在协调机理体现为目标系统实现的协调和涉旅企业优化重组的协调。

1.目标系统实现的协调依据TDCS的特定环境和条件,确定TDCS协调开发总目标和分目标,设置总目标与诸多目标子集的集合,要求系统集合及其子集始终保持动态的协调性,在服从TDCS整体协调目标的前提下始终保持其动态的有机协调。TDCS协调开发目标的确定将决定旅游地旅游产业地位和发展速度,确定TDCS协调开发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相应的旅游协调开发政策形成的步骤。目标系统实现过程的协调(图2)主要体现TDCS各子系统分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与TDCS总目标的适应性。TDCS协调开发的总目标是旅游地希望实现的综合地位,如秦皇岛要建成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各子系统的分目标则分别就TDCS协调开发的各个方面提出需要实现的蓝图。目标系统实现过程的协调效应反映其协调的随机性、系统性变化,表现为各子系统分目标等诸多规定与特质方面的协调一致及其与总目标的相互适应性,并在TDCS协调开发中形成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为基础,以TDCS目标协调实现的调节和控制为组织方式,与旅游者合理需求相适应,旅游资源得到节约利用,旅游地全面发展的固有的本质联系。

图2 目标系统实现的协调

总之,各个子系统分目标的单一性运行难以体现为TDCS协调开发的整体功能,若实现TDCS协调开发的总目标,须在“谋划旅游规划、设立政策调节、构建法规控制、组织监测评价”等方面,组织协调各子系统管理层面和谐实现TDCS总目标,自组织协调“旅游者合作机制、旅游地居民积极参与机制、涉旅企业运营机制、旅游地政府主导机制、其他利益主体监督响应机制”的协同性功能,组织与自组织受TDCS总目标所规定的协调方向驱使,将从宏观尺度上使TDCS内部集体协作并驾驭TDCS协调开发过程子系统与其系统环境中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的发展状态。

2.涉旅企业优化重组的协调深化涉旅企业改革,尤其是旅游企业改革,积极培育旅游市场经营主体,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优化重组,涉旅企业优化重组的协调见图3。

图3 涉旅企业优化重组的协调

对已有的旅游企业通过改组、改制、职工持股、社会融资、资产重组等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加快培育、发展旅游企业集团(包括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组建上市公司,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积极鼓励资产“公退民进”,在旅游行业建立产权多元化、管理一体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调节中,最重要的是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国许多旅游企业的产权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主体单一,尤其是一些景区、大型宾馆的建设和改造几乎都是国家资本;二是产权部门所有,多头管理,例如某湖区作为风景名胜区属于该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其西部的国家森林公园属于该省森工集团旅游局;多数林场属于当地林业局;水电站属于水利部;水上养殖属于渔政部门;旅游行业管理属于当地旅游局;旅游区所在地域行政管理分别属于各镇政府。这种产权制度存在五大弊端:一是产权国有,企业领导重视政绩,轻视经营,“只为市长,不唯市场”,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二是多部门归属和行政分割导致旅游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由于行政权与资源产权的粘连,设租与寻租行为不可避免,难以确保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将会造成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混乱,旅游线路不顺畅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企业的正常发展。四是地方的政府和企业不能明确各自的工作和责任范围。导致一些部门不顾实际,盲目开发一些旅游项目,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使旅游区蒙受损失;一些企业不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开发旅游产品,而是等待政府去做这些工作。五是影响了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许多旅游企业发展前景堪忧。

(二)整合协调

TDCS协调开发体现TDCS中每个层次系统与其下一个层次内诸多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联及其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规律与结果,这种协同效应既体现TDCS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依靠外部指令形成和运转的组织系统特征,也涵盖TDCS的组织结构、功能以及相变状态依其外界条件激发所产生的系统内部自组织的变异过程及其规律性。TDCS协调开发不仅反映TDCS的自组织特征,也反映TDCS的有组织特征。反映TDCS协调开发过程既是系统自组织和有组织的有机结合过程,也是一种自组织取代另一种自组织的不断更新过程。

TDCS协调开发的整合协调体现为旅游产品优化的协调。在某种程度上,旅游地开发过程实质上是对旅游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过程,旅游产品若能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欢迎,则旅游地开发也就获得成功。因而,旅游地开发的重点是研究开发哪些类型的旅游产品最能体现区域特色,并能获得最佳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然后有选择地研究在已确定的产品类型中究竟开发哪些重点项目,以推动旅游地的持续发展。旅游产品是一种复合概念,是吸引物、交通、住宿、娱乐等的组合。而在旅游者看来,旅游产品是其出游期间各种经历的总和。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众多要素的通力协作。旅游产品优化过程的协调及其开发质量已经成为TDCS协调开发的关键性因素和体现旅游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旅游产品优化的协调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社会性特征,它既与TDCS协同关联,也体现TDCS各子系统的协调互动,这种结构性的有机结合将推动TDCS协调开发,导致旅游产品优化子目标与TDCS协调开发总目标的同步实现或实现的形成和改善。旅游产品优化作为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改变、优化的协调,一般应优化其核心产品、企业产品、行业产品、综合产品和总体产品,并确定旅游产品优化构成、产品设计及组织。旅游产品优化过程的协调分析是指上述旅游产品特征分析及其各种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各种产品与TDCS开发整体的协调性关系,其构成旅游产品系统优化的基本判断。

1.旅游产品构成旅游产品一般可以分为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观光旅游是人类萌生旅游动机的第一选择,它给予人的刺激最直观、最简单、最深刻,最容易被各层次人所接受,也是开展其他旅游项目的基础。对观光旅游产品要进行优化和更新换代,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把游览与娱乐结合起来,提高参与性和吸引力。度假旅游产品是利用海滨、湖畔、温泉、山林等高质量生态环境开展休闲度假、健身康复等旅游活动的产品,现已成为大众的需求,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度假旅游者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较高,能充分发挥旅游设施的综合作用,经济效益较高,已成为各地积极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我国度假旅游产品逐渐成熟,从而改变我国旅游产品的单一结构局面。专项旅游产品包括生态旅游、节庆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购物旅游、游船旅游等,其特点是主题明确,旅游者偏好突出,兴奋点集中,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市场重游率高,产品多样。发展专项旅游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也会为旅游地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特种旅游产品是有特殊兴趣和强烈自主性的旅游者借助人力或自驾交通工具,在特殊的旅游地或路线上实现其带有参与性、探险性或竞技性的个人体验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主要内容有探险、科学考察和体育竞赛等项目。其开发主要在偏远山区、沙漠、戈壁、海岛、大江大河和远海区。其市场面窄,但具有产品功能(填补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的空白)、宣传功能(特种旅游常引起公众和社会名流、新闻媒介的关注)、经济功能(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垄断程度高)、引导功能(利于带动其他产品的开发和已开发的产品升级换代),有条件的旅游地要特别关注特种旅游产品的开发。

2.旅游产品设计依据旅游地资源优势和合理旅游产品结构的建立,设计出主题鲜明,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产品系列,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发挥科学—艺术—经济三位一体的创造性,设计出新奇旅游产品。随着市场的逐渐发育和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界普遍认识到,影响一地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尤其是那些能代表接待地特色的少数名牌旅游产品。名牌旅游产品的龙头作用在于能够带动、辐射一个旅游地或旅游区的发展,使这种发展更具超常性、跳跃性,促使产品各要素布局趋于合理。创建名牌旅游产品对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改善投资环境,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树立良好的旅游地形象,都起到积极而显著的作用。随着名牌旅游产品的建立,旅游市场的拓展,不仅可使旅游业直接相关的部门如宾馆饭店、餐饮、食品、轻纺、建材等行业直接受益,而且对文化、科技、教育以及其他企业起到间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3.旅游线路组织要领先筹划线路的顺序与节奏点,使旅游活动做到有起有伏、动静结合、快慢交替,有观光游览又有参与娱乐,既要使旅游者的整个旅游活动始终保持在兴奋点上,又要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生理和精力状况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使旅游者获得身心满足。由于旅游者行为的基本规律是最大效益原则,他们对旅游线路选择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最小的旅游消费和有限的旅游时间获取最大的旅游收益,旅游线路上的选点多是著名的、最有价值的旅游点,而旅游设计者将旅游热点与温点、冷点搭配起来组织旅游线路,不一定取得良好的观览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旅游线路带动性的设计中,应做到:选择的旅游温点与冷点特色突出,与旅游热点互补性强、可达性高,其开发有利于增强主题思想,真正充当旅游热点的辐射点、分流点。旅游交通是旅游线路组织的生命力。旅游交通网络化是实现旅游线路多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前提与保证。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织,需精心安排全程的交通方式、工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组成网络体系,促进旅游线路的生产与销售,使旅游者得到满意的旅游效果,旅游经营者获得最佳效益。由于旅游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和可选择性,因此旅游线路的设计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更新换代,才能使旅游地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标签:;  ;  ;  

旅游目的地复合系统开发与运行协调机制研究_旅游动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