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潜藏在经济实体背后的环境问题也越发凸显。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作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态,在新时期更需要对其进行加倍的保护和呵护。近年来,我国一二产业发展中排出的废水,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水等,早已超出水体自身的净化上线,单纯依靠水体的自净能来消化废水、污水,已经显得杯水车薪,水资源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是提高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以监测数据为依据从源头展开对水资源的防治和保护,才能让生命之源得以延续,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从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作用谈起,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监测保证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不发展。
关键词: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社会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边收获、一边失去,收获了经济的果实,失去了环境的恬美。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各地的环境污染问题突显,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长远之计,我们不能只看中眼前利益,一味的向自然索求,我们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起为生态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心力,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的频发。水资源保护是一个长久系统的工程,它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走向,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水环境监测能够确保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安全,保障饮用水的品质,同时让水资源的开发使用变得高效、合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地区水环境监测的数据有效的展开水污染治理工作,提高水污染治理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人们的用水安全,促进水环境的健康发展。水环境监测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需要监测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检测数据真实的反映出水环境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的监测水平。
二、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水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系统的工作,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精准度,相关检测人员需要执行事前、事中、事后相连接的动态控制体系,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把控。
1、事前控制
在水环境监测之初就要做好事前控制准备,通过有利的预防控制行为,将有可能出现的监测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对周边水质的人为污染。首先要确保水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专业化的技能培训,让监测人员的岗位技能得到相应的提升,较少监测过程中人为误差的产生;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监测环境。在满足监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监测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让监测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的心态投身监测活动;再次要对检测仪器进行合理选择。确保仪器的运行效能符合水环境的监测要求,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修检,减少水质样品的监测误差;最后要对监测所用的药剂进行分类储藏和有效管理。药剂的入库和出库都要有详细的登记,提高药剂使用的专业度和科学性。
2、事中控制
在实施水环境的监测中,要对监测的范围和尺度进行标准化的确立,依照相应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的设置要遵循可控制、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满足监测的技术要求,又要确保投入成本的可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水质样品的采集过程中,监测人员要对采集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让样品的采集符合国家相关的制度要求,并且明确监测人员在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工作职责的明确划分。在水质样品的运输中要注意对样品的保护,减少外在不利因素对样品的破坏,避免样品的丢失和破损,确保样品浓度的一致性。通过对样品合理化的监测分析后,检测人员需要绘制相应的质量控制图表,给后续的水质控制工作予以数据指导。
3、事后控制
在完成水环境的监测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次的监测工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及时的发现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予以及时的修正和完善,形成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为后续水环境监测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同时监测人员要对水环境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归档,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对仪器的运行情况、监测的落实情况进行完整的记录。在水环境检测结束后,监测人员还需要对自己的监测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完善自己的监测方式,总结经验,砥砺前行。
三、水环境监测的保证措施
1、重视水环境的监测工作
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水环境的监测工作,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责。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环境监控的整治力度,把一批没有专业能力的监测机构剔除在政府的合作范围之内,给予有能力、有理想、有胆识的专业水环境监测机构以人员和技术上的支持,从制度、政策上给予其优惠,帮助其更好的成长;其次,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监测从业人员的综合待遇,撬动水环境监测人员的从业积极性,让更多拥有专业知识背景,多年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投入到该行业;再次,政府部门要依照水环境监测报告,对存在水污染的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对重点企业的排污进行监管,减少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影响,给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用水环境。
2、完善水环境的监测制度
水环境监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各地区水资源的质量水平等来进行综合的制定。水环境监测制度的确定既要符合国家制度的要求,也要满足行业发展的标准,只有在双重标准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形成健全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提高水环境监测的时效性。通过制度的确定来减少监测工作中的职责不清,提高工作流程的可执行度。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要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予以明确,让水环境检测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实现合力。对重点企业的排污浓度和排污量进行定期的常规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重点污染企业内部设置相应的水环境监测点,确保监测的持续性;对于一些常规企业可以开展不定期的突击检查,避免企业勿疏忽大意,冒然加大排污量,让水环境监测制度得到相应的完善和落实。
3、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水环境的监测离不开大量人物力资源的投入,人才资源的建立是推动我国水环境监测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水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监测人员的准入门槛,通过优厚的待遇条件,从人才市场上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监测人才进入到该行业就职,确保监测人员具有专业的监测能力和实验知识积累,提高水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对于在岗的监测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有针对性、高质量、系统化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执行力,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再次,还要做好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让各个岗位之间形成牵制力,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新时代水环境的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强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确保水环境监测的有效实施,才能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的监测成效,为水资源的利用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张娜.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民营科技,2018(11):107.
[2]张正美.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8,30(09):137+139.
[3]卢东.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4):64.
论文作者:宋园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水环境论文; 人员论文; 水资源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样品论文; 工作论文; 要对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