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亮 张晗 申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4)
【摘要】 目的:分析对比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HR的患者的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全麻方案,研究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结果:研究组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拔管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在HR中具有起效快速、麻醉效果佳、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全麻;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86-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esthetic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ai Liang,Zhang Han Shen Xi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hip arthroplasty (HR). Methods 10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R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3 ~2015, Janua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general anesthesia,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the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Results The heart rat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nset time, complete block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n HR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onset, good anesthetic effect, short recovery time and hemodynamic st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Hip replacement
髋关节置换术(HR)属于骨科常见的术式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类疾病,对于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疼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行HR手术的多为中老年人,其生理机制明显下降,且易伴有慢性疾病,加之手术的损伤性,术后并发症情况十分多见。有研究认为,麻醉方式与效果对HR的成功率具有直接的影响[1-2]。为了探讨最佳的麻醉方案,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HR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HR的患者的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纳入标准: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评估在I~III级;对本次治疗方法与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全身及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长期镇痛药物治疗史。研究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5±5.3)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8±5.5)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10例;冠心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入手术室后均应用面罩给予持续性吸氧干预,4L/min,静滴长托宁0.1mg/kg长托宁及乳酸林格液。通过监护仪全面监控患者心脏、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照组应用全麻,应用全麻诱导药物,0.1mg/kg咪达唑呛,2~3μg/kg芬太尼,0.2mg/kg依托咪酯,0.1mg/kg顺式阿曲库铵;气管插管后以麻醉机调控通气潮气量在8~10ml/kg,呼吸频率控制在10~12次/min;术中以全凭静脉微量泵给予麻醉维持,即0.1~0.5μg/kg/h瑞芬太尼与4~6mg/kg/h丙泊酚,完成手术后停止给药,待恢复自主呼吸后应用0.01mg/kg氟马西尼,符合拔管要求后,将气管导管拔出。研究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右侧卧位,在L2~L3椎行穿刺麻醉置管,完成穿刺后,用穿刺针在蛛网膜下腔测试是否流出脑脊液,若流出脑脊液则说明成功穿刺,将2ml的0.5%左布比卡因与1ml的10%葡萄糖混合液注入尾侧,在头端放置硬膜外导管,协患者取平卧后,控制麻醉平面到T10以下。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的对比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
两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拔管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HR属于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老年人群是其主要的受众群体。然而,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情况,且脏器功能明显减退,加之免疫力低,显著降低了麻醉的耐受力,其麻醉的困难程度显著高于青壮年[3]。因此,探寻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案用于HR的治疗中十分必要。
全麻是HR的传统麻醉方式,虽然具有较佳的安全性,但麻醉起效速度较慢,且易出现阻滞不完全等情况,增加了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4-5]。同时,由于采用气管插管方式麻醉,操作时能够刺激呼吸道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最终加重内科合并症。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案,它同时具有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不仅起效快速、肌松良好、阻滞完全,而且降低了麻醉药的用量,麻醉平面与麻醉时间更且得到控制。学者徐俊峰研究发现,外较于传统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更快的发挥麻醉药效,且麻醉范围具有可控性,使于术后苏醒[6]。吴树宁研究显示,单纯全麻无法有效阻滞盆腔神经丛,易在术中出现血压降低或心率加快等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腰硬联合麻醉却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的影响,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系数[7]。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组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拔管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相较于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在HR中具有起效快速、麻醉效果佳、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效曦,成文聪,王家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比较研究[J].北京医学,2012,08(2):648-650.
[2]刘晓梅,陈惠荣,李军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2,12(5):1205-1207.
[3]孙婷辉,段思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24(10):3772-3775.
[4]邵安民.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12(12):1619-1620.
[5]许文军.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02(20):320-321.
[6]徐俊峰,林梅,谢颖祥.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14):5461-5463.
[7]吴树宁.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07(8):874-875.
论文作者:蔡亮,张晗,申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全麻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收缩压论文; 心率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