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_睡眠论文

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_睡眠论文

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们论文,身心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之心,老师们也在狠抓升学率。但似乎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顾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导致孩子们的精力不足、神经紊乱、感觉失调等有碍身心健康疾病的产生。这就不得不使人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连身心健康都得不到保障,(下一代)又怎能承担起二十一世纪的重任?

睡眠严重不足

当今,谁最苦、最累、压力最大、最缺少休眠时间?很多人会说是中、小学生。人们有目共睹:全社会所有工作的成人都已实行周“双休日”时,我们的中、小学生,那些年仅7—17岁左右的孩子们, 却恰与成人相反,他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不仅没有周“双休”,反而连休眠时间也因学校、老师或某些家长的强行补课,而被挤掉太多。“中小学生普遍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这是儿童青少年卫生专家的一番感慨。

据有关资料,目前世界各国中小学生每年学习时间最长的是中国。

至于“全民健身计划”,似乎中小学生例外,孩子们根本没有时间健身;各地中、小学的补课攀比,愈演愈烈;毕业、升学考试主要科目的考分越定越高,有的由过去的满分100分升到120分,再升到150分; 考题份量逐年增大,考试范围由课本延伸到课外的比例也在增加,随之而来的课内课外练习资料、辅导题型,如雪片从不同渠道飞向学生。不少中小学校及有关教师,在升学率的名利诱惑下,任意给学生加码、补课、收费!

补课,已成为时下中、小学校的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且一年尤胜一年!初时,仅为部分差生短暂补习。补的时间一般占晚上1—2小时。随后,补课演化到全班、全校、全县乃至全地区的中、小学生。由小学生下午放学补一节课,中学生补2—3节课,再增加到晚上也要补2—3小时的课。再后来是节假日、双休日统统占为补课时间。如川南某市一所中学,初时,是一个班补课,继而全年级仿效,后来是全校齐动员。一校行之,众校随之。春节,仅放学生5天假,又让学生回学校补课! 为学生补课的老师,得到殊荣,评上省、市、学校先进。可是那些补课的孩子们呢?每日从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到校,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有时,晚饭后又补两小时,回家还有大量家庭作业,有些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还要做父母布置的作业,总要熬到夜里十一二点才睡觉。有些毕业班的孩子们每夜睡眠仅有三、四个小时。老师家长出于抓学习成绩而大量占用孩子休息时间的做法,专家认为“得不偿失”。孩子的睡眠与生长发育是密切相关的。孩子生长是在睡觉时完成的。睡眠时,体内生长激素增多,睡的越香、越深,生长激素分泌就越多、越旺盛,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就越好。克扣孩子的睡眠,等于克扣孩子的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按照科学要求,小学生每天的睡眠不能少于10个小时,中学生应该在8—9个小时,这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可现在的孩子大都没达到这个睡眠时间,而且,相当多的孩子睡眠质量也不高,对学习和身体是很不利的。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害处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视力下降。现在小学生中视力不好的约占10—20%,中学生中约占30—40%,而大学生则高达50%以上;其二,体质较弱。一遇天气变化、季节交替,总有不少学生感冒发烧、打针吃药;其三,神经系统疾病明显增多。有的学生已开始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小脑缺乏活动训练,动作行为大多显得呆傻笨拙。而大脑思维反应也被圈死在课本、习题、练习、考试的“怪圈”之中,对圈外更广阔的天地,有的孩子竟一无所知。正是基于孩子的健康和前途,诸多专家坦诚而鲜明地劝告老师和家长:“要充分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不要任意增加孩子的学习量,特别是别让孩子开夜车。指望克扣孩子的课外时间把学习抓上去,很可能适得其反!”

心理压力过重

天津天和、儿童、红桥、和平等4家医院的医生,最近连续对8名因在课堂上或挤眉弄眼、或打嗝干咳、或四肢抖动、或目光散乱、或自言自语而送诊的小学生诊治后发现,这些学生并非“不遵守课堂纪律”,而是由于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的一种神经性紊乱综合症引起的。

一名五年级男生,从半年前开始一走进教室就觉得嗓子奇痒、吞咽困难,上课时经常干咳不止,影响了课堂纪律。学校老师开始误以为他存心捣蛋,几经教育仍无“悔改”后引起重视,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多项检查和化验,均未发现什么病变。后在天和医院被确诊为神经性咽堵综合症,这主要是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经过医生10天的针炙辅助心理治疗,该生终于停止了干咳。据了解,心理压力大者受伤后还不易痊合,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大为降低。美国俄亥俄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心理压力小的人,体内一种称为INTERLERLEUKINL 贝塔的类激素物质分泌量明显少于心理压力大的人,而这种物质与人体的免疫力和伤口愈合能力有关。心理压力过重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引发抑郁症。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初中生13.76%,高中生18.79%。据调查某中学1015 名学生中 20.23%的同学,他们被抑郁、焦虑、紧张、自卑、怯弱、 畏惧等情绪所苦。一个心境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从事复杂细致的脑力劳动,出现注意、记忆困难及思考力迟缓是十分自然的现象,就像一个腿受伤的运动员参赛成绩下降。他需要慰勉与治疗,而不是“横眉冷对”。腿伤,人人知疼,而心中的伤有谁能理解呢?对自己要求很严又面临学习困难,却不能为亲人、甚至自己的同学们(尤其是优秀生)所理解,内心痛苦可以想象,他们和你一样,苦苦挣扎一无所获。因为未能解除原因——心理障碍,抑郁症。

当学习成绩下降又并非本人不努力时,父母、老师的批评等于雪上加霜。心理压力越大,学习效率越低,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尚未具备心理承受力的青少年,容易悲观或轻生。大、中学生中的抑郁症并非少见,学习困难可能只是一种首发或伴发的症状,曾有一位初三女同学因患此症而未能毕业,休学五年,流了五年泪,治疗后又恢复了学习能力,她叹道:“我五年前能来看病的话,现在已经大学三年级了。”医生呼吁家长和教师们对这一现象给予高度重视。

感觉综合失调

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注意力总不能集中;有的胆子小,人多场合不敢说话,一考试就紧张;有的一会儿挺懂事,一会儿又脾气急躁;有的学习丢三拉四,写字倒插笔,怎么训练也改不掉;还有的挑食厌食、爱哭爱闹、动作不协调、好动、孤独……为此家长和老师尽良好的教育方法,仍收效甚微,而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的时髦病,始终困扰着家庭、学校甚至社会。

凡此种种问题现在有了这样一个说法——上述儿童可能是“感觉综合失调”。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博士介绍说,孩子的“感觉综合失调”是由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小家庭化,以及剖腹产、抚育不当等原因,使孩子们的感觉学习严重不足,影响了孩子大脑的全面发展所造成的。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还直接影响长大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您的孩子有这种现象,无须责备他,也不用自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这逐渐已成为儿童较普遍性的问题,北京市学龄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的调查发现,严重者达10.3%,轻度失调者达35.9%。

这些感觉综合失调的儿童,智力一般在平均或平均水平以上,但由于环境的剥夺、缺乏锻炼和训练,其智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造成学习成绩落后,运动技能差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低水平,即所谓的“高成就、低智商”或“动脑不动手”。

感觉综合即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组织、分析综合和处理后,作出相应的回答,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综合发生问题时,影响机体的正常运作,出现注意力涣散、自我控制差、组织能力受损、概括和理解能力困难等。

对此国外采用训练疗法,寓训练治疗于游戏之中,儿童乐于接受,最终达到大脑综合功能不断完善,这是一套以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绳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治疗人员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着重于大运动、细运动、平衡觉、眼手协调、感知方面的功能训练,这项训练治疗已在北京率先开展起来,北京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与台湾陈文德教授的“奇德儿脑力开发教学联盟”合作,引入感觉综合的训练方法进行实验。三年多实践证明,在不用打针吃药的情况下,只要按照这一方法经过4—8个月的训练,其显效率达85%。根据临床观察,其对多种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定的儿童有明显的疗效,并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目前上海浦东地区(中易心理研究所)也开展了感觉综合训练门诊,对患者以训练治疗为主,药物为辅,一改以往偏药物治疗的陈旧医学模式。根据专家们的经验,儿童3岁前是最佳预防时期,3—7 岁为最佳治疗期,若能尽早训练和治疗,必能防患于未然。

纠偏势在必行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1995年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会,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营养、教育及健康水平普遍提高,7—22 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又有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趋于停滞或呈下降趋势;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明显下降;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率有所增加;城市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农村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五部门联合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儿童健康,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出现的偏差,绝不容忽视,这需要社会、家庭的关心及本人的高度重视。有关学校再也不能以挤占学生休息、休眠时间靠补课而拔高考分。社会有关部门应成立监察机构,参与教育行政机关的督促检查,对能抵制补课的学校和老师,应给予表扬或奖励。学生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莫忘了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杜绝给孩子“开夜车”;家长和老师们不要给孩子们施加太大的精神压力,要学会“将心比心”;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对于学生自己来讲,遇到身心上的困境不要封闭自己,要勇敢地去有关咨询部门和治疗部门接受帮助、治疗。只有保障好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才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二十一世纪大显身手。

标签:;  ;  ;  

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_睡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