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新的教材抓住“精准知识”让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提升。这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新课文,其中有很多语言表达很特殊,巧妙地抓住特殊之处让儿童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关键词:言语表达 精准知识 特定称谓 典型外形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课堂是主体”这些话语一直历历在目,让我不断思考语文课程的设计核心。拿到一篇新课文,首先要学会找寻课文资源的“精准知识”,这些知识是关乎“语文学习”、关乎“儿童发展”、关乎“时代导向”的,本文以三年级新教材《“小伞兵”和“小刺猬”》为例来厘清一篇新课文的备课思路。
一、文体精准:科普童话引童趣
师:谁来读课题?
师:你瞧,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课题里的两个名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是啊,因为这里不是真正的小伞兵和小刺猬,而是分别指?(生)蒲公英的种子和苍耳的种子。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叫他们的名字,而是把课题叫做小伞兵和小刺猬呢?
本是一个科学知识,聊起来深奥,于是用了讲故事的方法。故事中用了“旅行”反而使故事更精彩。从题目入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课堂中最好的方式。
二、外形精准:抓住特点写外形
出示:他们每个人头上一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
师:你们看(出示图片),小蒲公英头顶的绒毛散开的样子就是“蓬蓬松松”,你能读好吗?
师:除了蓬蓬松松的绒毛,你还见过哪些蓬蓬松松的东西?
你瞧,老师这里除了小朋友说到的,还有一些词语呢!
(蓬蓬松松的大尾巴 蓬蓬松松的头发 蓬蓬松松的棉花)
师:作者为了表现绒毛的数量,还用了一个非常准确的量词,谁有火眼金睛,一下就找到了?(一撮)
师:小蒲公英头上的绒毛很少很少,两根手指就能捏住,这就叫一撮。让我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他们每个人头上一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指图片)你看,就这么几根散开的绒毛,多像一把小伞呀!难怪作者说——活像一群“小伞兵”。
师:你喜欢他们吗?作者也很喜欢,让我们一起读出来!
生读:他们每个人头上一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
外形的描写特别“精准”,在描写植物的时候需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来描写。其实我们在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也是需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的。所以借助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可以训练学生抓住特点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称谓精准:特定称谓要准确
师:我们这篇课文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作者一开头就交待好了角色,他还能抓住人物的外形特点,给他们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这就叫特定称谓。
师:那我们可以随便给别人起特定称谓吗?
师:原来,起特定称谓也是有学问的呀!我这里还有一些例子呢,谁愿意读一读?
1.他很爱看书,几乎什么东西都知道,我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小博士”。
提问:这是根据……来起名的(ppt出示爱好)
2.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的口头禅是“哎”,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哎老师”。(口头禅)
师:你们瞧,原来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外形起名字,还可以根据别人的爱好、风格、口头禅等起名字呢!
师:现在我要考考你了,你能学学作者的样子,根据他们的外形特点,给下列的事物起个贴切又形象的特定称谓吗?
向日葵——小太阳
银杏叶——小扇子
师:你们想的特定称谓真贴切!老师再教给你们一句口诀——特定称谓要精准(齐读)。
称谓需要“精准”,设计中的练习环节特别有趣,例如:爸爸喜欢睡觉,你可以给他起个可爱的名字等这种顺势的练习。还有几个反式的练习,例如:“小馋猫”你觉得他的特点是什么。一正一反的小练习让孩子一下子明白外形的特点是“精准”的,不能随意,要学会“特定称谓要精准”。
这节课牢牢把握住“以学定教”的思想,并认真落实“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课堂是主体”等新课标中的要求。在教学中,充满兴趣,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语言表达的知识,也是接下来需要不断去探寻和追求的“语文教学”方向。
论文作者:江腾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精准论文; 称谓论文; 绒毛论文; 伞兵论文; 外形论文; 课文论文; 头上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