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例题教学方案,充分挖掘数学例题的价值,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有效的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
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教师讲课时常用以阐明数学概念、数学命题的首选题目。它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具有示范性、科学性、代表性。它体现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思路和方法,同时,它也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基本技能的附体。通过例题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重要作用。见于此,本人在数学例题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典型例题培养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有许多例题的解答需要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从问题的结论逐渐向前进行推理,使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逐渐明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受例题内容,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在如下例题教学中:A与B两位同学家相距三千米,A同学与B同学相约一起去图书馆,A同学时8Km每小时前进,B同学以7Km每小时前进,A同学带了一只小狗,以20Km每小时,在A、B两位同学间来回奔跑,问A、B两位同学相遇时,小狗跑了多少千米?学生看到这一例题时,容易被各种数据迷惑,解题思路非常凌乱。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对这一例题进行解答,先求小狗速度,用X代替时间,列出方程式,可以得出小狗的奔跑距离为4Km,如此一来,例题快速得到了解答,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也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二、以典型生活事例吸引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具有挑战心理的历程,它不仅仅是求取上进的重要过程,而且也包含着许多趣味成份,所谓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得重视引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激发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比例线段时,可以先讲这一则故事,公安人员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作案现场留下一枚脚印,并由此推算出作案人员的身高,那么身高是怎样算出来的呢?给出一个悬念,而学生急于要知道答案,然后告诉学生有这样的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6.5,这样学生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长,算身高,由此可激发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如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改编成如下的题目:
比如1:⊿ABC是房屋的人字架,其中AB=AC,为了使人字架更加稳固,房主要求木工在顶点A和横梁BC之间加一根柱子AD,可木工未学过几何,不知D放在BC的何处,才能使AD⊥BC,请问同学们能否帮他的忙,写出方案并说明理由。编后,首先是学生能看到实际问题,引起解决问题的悬念。
三、设计规律性例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可设计规律性的题目来考察学生的这种能力.由于规律型题目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教师在举这样的例题时,应注意归纳综合,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例如,现给出抛物线中ɑ、b、c的符号,要求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还是右侧,抛物线与x轴有无交点,并画出草图,对这样的问题,要先找出它的规律性:1.ɑ>0开口向上;ɑ<0开口向下.2.c > 0与y 轴交点在x轴上方;c<0与y 轴交点在x轴下方;c=0交于原点.3.对称轴为直线x=-b,ɑ、b同号,在y 轴的左侧;ɑ、b异号,在 y轴的右侧;b=0,对称轴为y 轴.4.Δ=0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轴上);Δ>0与x轴有两个交点;Δ<0与x轴无交点.这种类型的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材料,我们应该通过比较、分析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在例题中,不断挖掘与探究
如果一道数学例题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采用不同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例题中继续抛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隐性目标的显性.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用一张Rt△ABC纸片(∠C=90°,∠A=30°),对折AB边,使A点和B点重合,折痕为EF,沿BF对折,点C,E恰好重合,验证了BC=AB.
方法二:用一张Rt△ABC纸片(∠C=90°,∠A=30°),对折AC边,使A点和C点重合,折痕为EF,沿CF对折,点E落在BF上,沿CE对折,B、F恰好重合,验证了BC=AB.
方法三:取两张Rt△ABC纸片(∠C=90°,∠A=30°),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恰好是等边三角形,从而验证BC=AB.
通过这样的实验,从视觉上,暗示学生作辅助线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对象从模型操作向几何图形转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实验上升到数学思维,不再利用具体事物表达数学问题,而是借助数学语言,就是几何图形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放手让学生来操作,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数学,是学生投入最多的一门课程,但许多学生却为并没取得理想效果所苦,部分学生甚至陷入题海,昏天黑地,以至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在于方法不得要领,源头是例题教学。让我们研究例题教学,用好、用活教材,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个学生的数学之光。
参考文献
[1]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傅佑珊,胡杞.初中几何教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单会明·.数学之友[M].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赵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例题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交点论文; 角形论文; 思维论文; 方法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