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小学 2518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美,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充实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长期以来,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普遍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挖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引导学生去创造数学美重视不够。本文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浅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审美教育
一、在思维方法上让学生领略统一美
数学的统一美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协调。在浩瀚如烟的数学之林中,各种对象千差万别,看似毫不相关,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得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既然分数有这样的基本性质,而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那么比就同分数一样也应该有它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就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概念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从中自然地领略到了数学中的统一美。数学的这些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结构、数学分布、数学秩序的统一美。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则一定会使学生在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性质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统一美。
二、在表达形式上让学生感受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它既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数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用符号来表示,这种现象能使数学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对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的两道加法算式分别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所得的和却是相同的。在这两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这样的运算定律文字叙述冗长,学生记忆困难。如果这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来表示,那么这个加法结合律就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一个多么简洁的数学表达形式,它表达了加法结合律这个概念丰富的内涵和全部的外延,把加法结合律表达得再简洁不过了,真是太美了。这样的表达,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
三、在几何图形中让学生发现对称美
对称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和对等。对称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数学的对称美是侧重于形态的。德国数学家魏尔曾经说过:“美与对称性密切相关。”对称,展示了整体的和谐与平衡美。在几何图形中,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圆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均衡流畅的美感。例如,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对称轴,它在各个方向都是对称的,因此它是最完美的图形。再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数学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不仅给我们以视觉上的享受,更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从对称关系上整体把握问题。
四、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感受真实美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而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出现与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得到了课程理念的有效体验。如教学小学数学《比赛场次》一课,我们可以改变已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静听、模仿、记忆的学习方法,借助现代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喜爱的篮球比赛,引领学生进入体育游戏的情境,从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比赛着手,借助媒体,提出问题:同学们,咱们三年级四个班今年也要举行篮球比赛。小裁判员们想一想,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呢?”这样,把体育中的数学生活情境通过图像、色彩、文字、声音融为一体,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形象生动地把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真实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创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肩负着美育的艰巨任务。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发现数学教学中美的切入点,有机地渗透美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让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数学美,做到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又加强情感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张玉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吉林教育,2017,(Z1)。
[2]胡永梅 试析小学数学“渗透”教学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
论文作者:刘鲁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对称论文; 分数论文; 加法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性质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