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凤 李文宇 刘向梅
(甘肃省华亭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100)
【摘要】目的: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在颅内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2例采用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总结。结果:痊愈33例,好转15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94.2%,治愈率63.4%。结论: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在颅内出血治疗中效果良好,提高了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持续颅内血肿引流;颅内血肿;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92-02
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等均可引起颅内血肿,由于血肿的压迫作用,导致脑组织受压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去除血肿,预防血肿再次形成,防止脑水肿、降低脑压就成了抢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2009年10月开始我院采用了一次性颅脑外引流管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52例作为实验组,其中高血压脑出血30例,外伤性脑出血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8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保守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病例的选择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以及病情。实验组52例患者均采用了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对照组均采取保守方法治疗。治疗效果采用GOS量表判定标准[1]评定疗效:(1)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2)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5)死亡。
2.方法
2.1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实验组31例采用的是颅骨钻孔置管,21例采用开颅减压清除血肿后置管,置管成功后采用不同引流装置:锥颅、钻孔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开颅采用半管引流,外接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进行持续性引流。
2.2 引流管固定于床头,单纯血肿腔引流引流管与头部平行固定于床上;血肿腔与脑膜腔相通引流管高于患者头部10~15cm,防止脑压过高或过低;单纯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应给与头低卧位,引流袋悬挂于床旁利用重力作用使颅内的积血流出体外以达到治疗目的。引流袋高度以低于患者头部15~20cm为宜,过高引流不畅,过低引流过快容易造成脑压过低。
2.3 引流管的护理
2.3.1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引流不畅,应先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等情况,发现引流管内有凝血块,可用手指轻轻挤压凝血块,排除这些情况后可考虑通过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方法是2ml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2~8万u注入引流管,夹闭引流管6~8小时后开放。同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发现血压突然增高应及时开放引流管。
2.3.2每天更换引流袋,伤口每天换药,预防伤口及颅内感染。
2.3.3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袋时应及时关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或空气进入引起气颅。
2.4 基础护理
2.4.1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给予适当的卧位,一般以平卧或头低卧位为宜,头部冷敷,按医嘱给予脱水剂减轻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压,减低脑组织耗氧量,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护脑细胞。
2.4.2加强生活护理,积极肢体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
3.结果
实验组52例患者治愈33例,好转15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 94.2%,治愈率63.4%,死亡率7.7%。对照组治愈 15例,好转29例,死亡8例,总有效率84.6%,治愈率28.8%,死亡率15.4。实验组治愈率提高了34.6%,死亡率降低了7.7%,总有效率提高了9.6%。结果证明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效果显著。患者置管时间短,昏迷及卧床时间均缩短,预后良好,自理生活能力较对照组高。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经济负担,精神压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4.讨论
4.1 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能及时引流出颅内陈旧性积血以及术中术后产生的积血,防止血肿再次形成。解除积血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受损程度。
4.2 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能准确的记录颅内出血量,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4.3 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可操控性强,可以通过调节引流管的高度控制引流速度,控制脑压的高低。遇到引流不畅时可以通过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或通过调整患者体位来解决。
5.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创伤性颅脑损伤等颅内出血性疾病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我院开展了持续性颅内血肿引流术,大大提高了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并发症,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及精神负担。经过我院医护人员五年不断地努力及探索,使得这项技术日渐成熟,目前高血压脑出血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自理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忠诚.脑出血疾病的外科处理,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67-874.
论文作者:陈晓凤,李文宇,刘向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血肿论文; 颅内论文; 患者论文; 持续性论文; 颅脑论文; 脑出血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