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历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大学论文,现代化建设论文,历程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是国内一所规模较大的大学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250万册。10年来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致力于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走过了一段艰苦的路程 。
1 自动化——艰辛的探索
10年前,我们对现代化图书馆的理解,是图书馆业务的计算机操作。1991年,我馆成立了 自动化部,加强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1992年,图书馆新馆建成,我们自行开发的图书流通 系统开始运转,1年以后,公共查询开通。流通系统在新馆开通,20万册图书实现开架借阅 ,使拒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略有缓解。在新环境中,新的服务带来了新的气象。
1994年,我馆开始了图书的计算机编目试验。我们使用息洋公司的编目软件,投资20万元 建成了编目局域网,完成了手工编目向计算机编目的转变。此后不久,我馆的图书采访工作 在息洋公司软件的支撑下运行。
2 网络化——成功的飞跃
1996年,我馆经过广泛调研,确定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方案。1997年,我校“211 工程”正式启动,人民大学校领导在建设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毅然拨出446万元,作为 图书馆“211工程”项目经费,相当于全校“211工程”经费的1/10,这样的比例在高校中是 不多见的。在较充足的经费支持下,我们进行了高水平的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我们选购了美国SIRSI公司的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并配置了SUN公司和CISCO公司的硬件设 备,在校网管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完成了东西两处馆舍的网络布线,还购置了一批工作用微机 和读者用微机,形成了一个性能优越、管理功能丰富的网络和工作环境。到1999年底,新的 管理系统正式开通。
新的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图书馆采访、编目、流通等子系统各自独立、数据不能 共享的落后状况。新系统强大的网上功能为读者提供了网上续借、预约、推荐新书等一系列 服务项目;新系统丰富的参数管理也为馆内工作人员设计各种统计报表提供了条件。尤为重 要 的是,先进的管理软件是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管理思想的物化形式,我馆工作人员通过学习、 消化、应用这一管理软件,对规范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图书馆书目数据的加工管理质 量也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以新的管理软件为核心的网络环境建设过程中,我馆同时启动了各类电子资源的建设和以 这些资源为主的新型服务。我们积极购进各类电子资源,目前已购各类光盘数据库300余种 。同时,还建成了一批网络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7个学术门类、62个专业的信息导航库,8 个重点学科导航库,1个经济学学科资源库和8个馆藏特色数据库。我馆对校内师生开展 了专题信息服务、定题跟踪服务、中英文期刊目次传递、电子资源检索系列讲座等一系列读 者服务和读者培训工作(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主页,网址:http://www.lib.ruc.edu.cn )。
性能优良的网络环境,内容丰富的网上资源,形式多样的网上服务,使图书馆的工作开始 产生一种质的飞跃。网络化改变了图书馆的形象。
3 数字化——新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以自动化、网络化为基本任务的“211工程”第一期工程已告结束,并 顺利通过了学校组织的工程验收。新世纪伊始,我馆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开始进行新的五 年规划设计。这一规划的主导思想就是:进行以数字化为先导的图书馆业务建设,为在21世 纪 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打下坚实基础。
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虽然建成了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平台, 并在网络资源的开发方面形成一定特色;但我们的馆舍、经费、文献信息资源拥有量、队伍 的整体素质等方面,与一些兄弟院校图书馆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我们认为:作为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拥有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 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馆藏特色文献的全文数字转换;其二,电子全文资源的采购 及租用;其三,网络全文资源的搜集。目前,部分高校已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我馆也在认真 搜集有关的政策、技术研究资料,并加紧拟定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
首先,我们将把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定为“211工程”图书馆子项目的第二期工程的主要内容 。这项工作同第一期工程的网络化建设一样,必须有学校的大额度资金保证。其次,我们将 组织专门的技术领导班子,负责全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通盘规划,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组 织全馆各相关部门协同作业,并尽可能地借助社会力量(包括资金和技术)推进工作。第三, 我们将同校内其它资源拥有单位,同图书馆界的同行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多方协作,以便在 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方面保持特色、避免重复。第四,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政 策法规办事,积极而又审慎地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将随着世界先进图书馆的实践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 内容。就当前的世界发展潮流而言,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一个鲜明的亮点, 成为许多先进图书馆的主攻方向。当然,不同的经济、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呈现 出不同的特点。就我国图书馆界而言,数字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方面“锦上添花 ”的工作,而且更多地意味着“雪里送炭”。数字图书馆不仅应该在提供资源的时效性、便 捷性方面显出其优越性,而且更多地应该在弥补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合理,开发不充分等方 面体现出优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化可能会为我们在信息环境的建设方面提供一个赶 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有力工具。我们一定要使用好这样一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