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人们对地下室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了,但利用好地下室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地下室的防水抗渗功能。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科学的控制好施工的每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在施工中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就对
关键词:大型地下室; 施工; 质量
为了提高建筑用地率,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修建了地下室。地下室虽然增加了人们的使用空间,但是却存在防水差、采光难、通风难等问题。地下室防水问题直接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寿命乃至建筑的寿命,地下室防水对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带来了城市建设地迅猛发展,建筑工程为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一般均设有一层或数层地下室,但由于地下室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如果地下混凝土结构长期渗水 ,其不仅会使混凝土中的钙大量流失:同时还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从而破坏了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地下室渗透问题一旦出现,很难对其进行防治和处理,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由于地下室周围结构受到水的侵蚀,造成整个地基的不稳,进而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并且加强个别节点的施工过程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二、地下室工程渗漏水原因分析
1、工程设计方面
(1)对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的设置和防渗要求不具体,造成施工的随意性,而导致抗渗效能差。
(2)设计地下室时防渗标高不够,没有考虑到自然条件的非常情况,如多雨季节出现的地下水位抬高而致防水标高以上部分的内渗漏。
(3)设计部门各专业配合不够,会签不认真,预埋件遗漏或位置有误,造成返工,破坏结构,影响地下防水。
2、施工方面
从施工方案的编制,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段的划分、施工程序等各个环节,如控制不好都可能造成渗漏。
(1)施工单位不重视特殊工程应采取特殊措施,没有针对地下室防水功能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措施方案,仍按一般结构工程组织施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不严,致使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达不到应有的效能。
(2)施工前没有进行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抗渗性能试验,抗渗混凝土级配不善,影响实际抗渗性能。
(3)混凝土浇注前未进行供料速度与施工浇注需求速度关系的计算,造成因供不应求而不能连续浇注,致使前后浇注混凝土之间形成冷缝,从而产生渗漏通道。
(4)施工缝留设不合理,出现凹槎;凿毛不规范,槽内清理不干净;二次浇灌时又不事先铺浆等,均造成抗渗性能下降而引起渗漏。
三、桩基础施工
1、深层搅拌桩施工
在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桩基础,其中深层搅拌桩常常采用两搅两喷的施工方法,即在施工中下沉和提升各进行两次,下沉可以分为预搅下沉和重复下沉,从预搅下沉到喷浆结束,需要连续输送水泥浆,当下沉到设计孔深后要在原位上搅拌1-2min后才能开始提升。在喷浆时,喷浆速度不能快于1.2m/min,提升速度不得超过1.0m/min。当遇到地下水比较多的地区,应该适当提高水泥的用量,掺入适量的速凝剂,保护层水泥掺入到淤泥质土中不少于15%,砂层不少于12%,掺合料一般选用二级磨细粉煤灰,掺量约为15%(一般按照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确定)。当一根桩施工完成后,需要预埋入钢筋,并将桩顶用冠梁和拉板固定。
2、基础桩施工
桩基础施工,应该尽量缩短工期,防止各种意外的出现,现场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桩的质量满足验收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混凝土浇筑
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部分施工要求跟高层建筑主体施工相同,因为地下室建筑混凝土浇筑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需要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标准严格进行,首先应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一般可以在混凝土泵管上敷设上草包,并经常喷水湿润,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运输造成的温度升高;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分为两层进行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墙板要一起浇筑,以减少结构尺寸,减轻内外约束,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为了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以在上下层混凝土中设置双向钢筋网片,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拉能力;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能够有效的避免温度应力集中的问题,因为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可以有效的降温,但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两层混凝土表面的温度相差不应超过10℃;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做二次振捣,因为这样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和均匀性,可以有效的防止地下水的渗漏;新浇筑的混凝土大坡面接近侧模时,需要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可以由侧边模板处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形成一个集水坑,并用水泵将水及时排出。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做好温度监控,首先应该布置好测温点,垂直方向一般在距混凝土表面10cm左右设置,水平方向一般在距边缘1m和中间部位设置,然后利用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进行实时监控;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也要进行监控,一般可以在顶板的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在内外侧面的模板上覆盖草包,并加水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开裂;在检测过程中,注意天气变化,当昼夜温差较大时,应该做好保温措施;养护一段时间后,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差不超过20℃时,可以拆除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
五、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1、质量保证措施
(1)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需要做好防水涂料的配合比设计,保证在施工时,正确的取料、拌合,并时刻了解天气变化,保证拌合好的防水涂料随拌随用,薄涂多刷,确保厚度均匀,养护充分。
(2)严把材料关,确保使用合格优质材料,材料进场后应现场进行抽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勤督促检查,保证施工精细。
(4)基层要满足防水施工要求,经有关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涂料施工。
(5)在浇注混凝土保护层过程中,不慎损坏的防水层要及时修补。
2、地下室防水工程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1)混凝土的渗水处理。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渗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两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渗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另外,加强两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汇合,这样渗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
(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渗浆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5 日后,要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木楔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闭合。
(3)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必须做好养护工作。采用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和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
(4)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施工用的材料必须用密封的容器包装,存放材料的库房和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存料、配料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每次施工用完的机具要及时用有机溶剂清洗干净。
六、结束语
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在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时,必须优选防水材料,加强防水混凝土施工,对防水卷材的施工严加控制,并对特殊部位进行重点防水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志辉,于英霞.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14
论文作者:贺磊磊,葛展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下室论文; 体积论文; 表面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