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服务业创新特征初探&基于四次创新调查的综述_服务创新论文

当代服务业创新特征初探&基于四次创新调查的综述_服务创新论文

当代服务业创新特征初探:基于四大创新调查的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当代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3-0064-05

近20年来,服务业呈现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与此相连,服务业创新对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增长的支撑、对刺激经济结构变化、乃至对促进制造业创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创新理论研究一直是滞后的,也难以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实践需要。根本原因在于服务业创新缺乏实证调查和统计数据支撑,对服务业创新活动的了解相当贫乏。基于此,发达国家或经济体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欧共体、OECD等多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涉及服务业的创新实证调查,为服务业创新理论研究、实证比较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本文译介了创新景气度问卷调查(Innobarometer survey)、第二次欧共体创新调查(CIS-2:the Second European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第三次欧共体创新调查(CIS-3:the Third European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四个典型行业调查(the Four Sectors' Survey)等大型服务业创新调查结果[1-2],并就其反映的当今服务业创新特征进行了综述。

1 四项服务业创新大型调查概述

为了更加清晰地界定服务业创新,并形成概念分析框架,得到服务业创新的基本信息,以欧共体创新系列调查(CIS)为代表,发达经济体组织了一系列大型调查。

1.1 创新景气度问卷调查

创新景气度问卷调查采用的是电话调查方式。于2002年通过电话访问了3014家欧洲企业,所有的被调查企业雇员数为20或20人以上。特点是对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同时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简介如下。

(1)创新活动的类型。制造企业超过半数认为其创新类型是开发新的产品,同样也有超过半数选择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四分之一的企业选择组织变革。在服务业企业方面,三种类型的选择比例依次为:开发新的产品34%,开发新的服务过程24%,而组织变革则高达54%。

(2)创新产品对销售的贡献。调查结果显示,过去认为服务企业很难把销售归因于新产品的观点,存在一定偏差。新产品和新服务流程对服务企业销售贡献与制造业并无大的差别。

(3)创新对投资的作用。创新也常常是投资的重要驱动力,90%的制造企业认为,其部分投资归功于创新,服务业企业比例略低(83%)。

(4)创新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适应市场需求最为制造企业认同,比例接近一半。相比之下,职工的资质和专业化因素最为服务企业认同,比例超过被调查服务企业的半数。这种显著的差别,反映了“人的因素”在服务及其创新中的重要性。

(5)培训。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两大产业的培训状况,总体上并无大的差别,尽管细分的行业间存在很大差异。虽然服务企业对职员的资质和专业化因素最为看重,但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企业并没有进行更多的培训活动。

(6)获得新技术的途径。调查发现,与供应链内供应商或顾客的合作既是制造企业也是服务企业获得先进技术最常用的手段。获得新的机器设备,是排第二位的两大部门广泛使用的获得新技术的路径。第三位的是开展内部的研发活动(制造业更常用,比例为44%;服务业比例为26%)。

(7)合作创新。结果显示,合作创新方式在服务业和制造业创新中均很普遍。

1.2 第二次欧共体创新调查

第二次欧共体创新调查(以下简称CIS-2)包括了对13个西欧国家1994-1996年期间服务企业的创新活动调查,主要考察有关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创新行为的差异性。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服务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调查显示,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不含组织创新)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比例,服务业各行业间存在明显差异,运输业有创新活动的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的四分之一,批发与零售业为三分之一,技术服务业达到44%,金融服务业为48%,计算机服务业达到三分之二。企业规模大小与创新活动的关系,行业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而言,大多数大企业有意愿和能力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但计算机服务业的大企业与小企业并无太大差异。

(2)创新的来源。由企业自己开发的比例约占二分之一,联合开发的占三分之一,主要由外部开发的占五分之一。行业间的差异也很大,在依靠外部开发方面,交通服务业较常见,计算机服务业最少。在联合开发方面,金融服务业所占比例最大,反映了金融服务企业与计算机服务企业的合作,以共同开发客户信息系统。

(3)研发活动情况。约一半的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其中又有一半进行持续的研发活动。行业间的差异也很大,开展研发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的行业是运输服务业,最高的是计算机服务业。大型企业从事持续研发活动的比例最大,中型和小型企业差别不是很明显。创新活动多的行业,研发活动也较多。

(4)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支出情况。一是行业间的差异很大,按员工人均计算,计算机服务企业的支出是运输服务企业的4倍。二是创新支出的构成也存在行业及其行业内部的差异性。运输服务企业的内部R&D支出平均仅占全部创新支出的10%,计算机服务企业则高达40%,但在机器设备和其它外部开发的技术方面,正好相反,运输服务企业在这两方面的支出占全部创新支出的60%。

(5)关于主动性的合作创新安排。约30%的创新性企业与外部伙伴有合作创新,这一比例虽然明显低于创新景气度问卷调查结果,但仍说明企业广泛采用了这一安排,这也暗示组织间的相互学习是重要的。行业间也有一定差异性,一般而言,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合作创新更普遍,其中计算机服务行业达到44%,技术服务行业达到39%,而运输服务业只有24%。

(6)创新信息来源的重要性。来自于企业自身的信息最相关(89%)和最重要(47%),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企业绝不仅仅是技术的被动应用者。对于各种创新的外部信息来源,最广泛被认可的既相关又很重要的是来自顾客、供应商和竞争者,超过80%被调查者认可顾客与创新信息来源的相关性,认为顾客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竞争者排在非常重要的外部创新信息来源的第三位。

(7)创新的目的。改善服务质量最受被调查者认可,95%有创新活动的企业认为其与创新有相关性,超过60%认为非常重要。打开新的市场(或增加市场份额)和扩展服务范围两个方面也为被调查企业所广泛认可,相关性均达到约85%,重要性达到约50%,这表明服务企业创新具有较强的产品导向性。改进内部的商业程序和降低劳动成本与创新的相关性分别达到80%和70%,重要性约为30%。

1.3 第三次欧共体创新调查

第三次欧共体创新调查(以下简称CIS-3)对第二次欧共体创新调查进行了部分改进,如将组织创新纳入创新活动的调查范围等。对13个西欧国家1998-2000年期间服务企业的创新活动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国家服务业创新密度有所差异。CIS-3调查表明,在1998-2000年期间,德国有超过55%、西班牙有超过25%的被调查服务企业开展过创新活动。但在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服务企业创新密度(有创新活动的服务企业占所有服务企业的比例)均低于制造企业的创新密度。如德国,制造企业的创新密度达到65%,服务企业创新密度为55%;西班牙则分别为约40%、25%;韩国服务企业的创新密度远远低于制造企业,仅为制造企业的一半左右。

(2)不同服务行业创新密度差异较大。一些服务行业创新性似乎高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商务服务和金融中介服务的创新密度最高,分别超过60%和50%;批发与零售贸易、交通与通讯业分别略低于40%、30%,为两个创新性最小的服务行业,低于制造业的整体平均创新密度。

(3)企业规模大小不同,创新密度也存在差异。大型服务企业(大于250人)比小型企业(小于50人)、中等企业(50~249人)更具有创新性。大型服务企业具有创新活动的比例达75%,小型企业少于40%。

(4)各种创新活动类型的重要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所区别。服务企业各类创新获得的重要性依次为:获得机器设备、培训、内部R&D、创新的市场引入、产品设计、获得外部知识、外部R&D。制造企业的顺序是:获得机器设备、内部R&D、培训、产品设计、市场引入、外部R&D、获得外部知识。各自创新活动的相对重要性,不同服务行业差异很大。如约75%的被调查商务服务企业开展内部R&D活动,其它服务行业约为45%以下。

(5)R&D对服务业创新的支撑。尽管服务业创新似乎较少依赖于研究与开发,但服务业R&D投资呈现上升趋势。1990-2001年,OECD成员国的R&D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12%,同期制造业增长率约为3%。这种巨大的差别在法国、德国、日本、荷兰、西班牙、美国更为明显。服务业R&D投资的增加反映了竞争的需要以及制造企业和政府R&D外包的增加。服务业R&D具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商务服务和邮电通信占据了R&D密度的四分之三,其中,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研发服务、通讯服务占据了绝大部分。

(6)人力资源的作用。在芬兰,服务部门超过三分之一的雇员为大学毕业者,制造业为四分之一。在许多国家,制造业的高技能员工所占比重约为服务业的一半。大多数高技能员工集中在商务服务和金融中介服务部门。缺少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成为服务业创新的最大障碍。新西兰10家顶级服务企业44%的高级管理者认为,具有冲劲和有技能的职员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高于其它因素。

(7)知识产权与服务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在服务业创新中的作用有限,却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总体看,服务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如制造企业,但仍然依靠正式的和战略的方法保护其知识产权。被调查服务企业的11%~16%采用产品时间周期(lead time)、商标、保密等方法。专利、版权、设计式样保护仅占5%左右。当然,行业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知识产权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1.4 四个典型行业调查(the Four Sectors' Survey)

虽然经过1992、1996和2001年三次欧共体创新调查,一些重要的概念上和经验上的空白仍然存在。四个典型行业调查就是为了填补由于服务业行业活动存在差异以及服务业创新范围及性质存在巨大差异所导致的空白而进行的。调查依据不同的服务转化过程,将服务业活动分成四种类型,并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分析和调查。一是从事物品(商品)转移过程的服务行业,选择研究的代表行业是公路运输和物流业;二是从事有关信息转移的服务行业,代表行业是信息处理过程服务如客户呼叫服务中心(call center);三是以提供知识为基础的服务行业,代表行业是设计及其相关的活动;四是帮助人的服务行业,代表行业是老年人照看服务。

(1)从方法上看,四个典型行业调查似乎是较为成功的。表现在:一是老年人照看服务是过去CIS调查中没有涉及过的。二是CIS调查需要鉴别出特殊的、独立的创新形式。而这次调查通过使用“变化”或创新,定义更加宽泛,这种较少限制的方法可能更切合服务业,因为特殊的创新形式在服务业中更难识别。

(2)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中有关组织的创新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同,这也是本调查的一个重要观察结果。

(3)结果表明,较大型的服务企业、经营时间较长久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可能去改变或创新。

(4)影响服务业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竞争对手的影响。调查显示,竞争者的质量比竞争者的数量更重要。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是影响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服务企业采用什么竞争策略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那些试图引入新的服务或试图扩大服务范围的企业,更愿意从事改变或创新。四是服务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与企业创新有关。追求成长的企业比没有成长雄心的企业更愿意从事改变或创新。

(5)在行业方面,信息处理行业和设计行业更可能进行创新,公路运输行业次之,老年人照看行业最低。

(6)对各类创新的障碍而言,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差别很大,所以制定政策必须小心谨慎。外部环境障碍比内部障碍对创新的影响更大。在外部障碍中:一是没有愿望和能力购买新产品;二是顾客对企业引入的新服务没有反应,缺乏需求、缺少求新的顾客,服务的升级困难重重,企业很难克服,需要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刺激产生新的服务需求;三是过度的规制限制,尤其在老年人照看服务、公路运输行业中,但法规对刺激创新也有正面作用。

2 发达国家服务业创新的十个特征

从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报告及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发达国家服务业创新呈现如下十个特征。

2.1 服务业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差异不断缩小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服务业创新与制造业创新存在明显差异。但从这些大型调查结果看,两大产业部类在创新方面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相互的学习融合,似乎已经大大缩小了。服务业和制造业创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合作创新、研发活动、创新对销售的影响、创新对投资的影响等,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创新方面并不存在“鸿沟”。虽然几乎所有参与调查国家中,服务企业创新密度均低于制造企业的创新密度,但二者的差异不再体现为有没有创新或创新作用的大小,而只体现为创新过程或形式有所不同而已。例如,服务业创新的过程表现为“逆向产品周期”(reverse product cycle)[3];服务业技术变革性创新较少,而更多源自于对服务过程和服务环节进行的改进。服务业创新除了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外,还存在更为普遍的第五种创新类型:专门化创新(Ad hoc innovation),即解决顾客提出的特殊问题的创新[4]。

2.2 服务业创新的行业差异更为显著

几项大型调查均显示,不同服务行业企业的创新性差异很大,知识密集服务更具创新性,知识越密集,创新密度越大。其中计算机等商务服务、金融中介服务的创新密度最高,分别超过60%和50%;批发与零售贸易、交通与通讯业分别略低于40%、30%,为两个创新性最小的服务行业,低于制造业的整体平均创新密度(约50%)。计算机服务部门的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其实,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其内部的行业差异性很大,只是服务业的行业类别更多、性质差异更大而已。

2.3 组织创新在服务业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

有超过三分之一(制造业为8%)的被调查服务企业宣称其只进行组织变革的创新,这意味着对组织变革这种创新形式需要进行更充分的观察。

2.4 R&D对服务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创新似乎较少依赖于正式的研究与开发,OECD有7个国家的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而大多数国家服务业的R&D平均密度仍在0.5%以下。但是,服务业R&D投资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服务业R&D投资平均增长率明显快于制造业,1990-2001年,OECD成员国的R&D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12%,同期制造业增长率约为3%。例如,1981-2001年20年间,美国服务业累积R&D经费投入额为4422.1亿美元,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同期,美国服务业年均R&D经费投入增长率为22.44%,而制造业中最高的电子信息产业为8.46%,说明其服务业的R&D投入远高于同期农矿业和其他制造业的R&D投入[5]。

2.5 知识物化(embodied knowledge)是服务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投资和装备是服务创新的主要来源,服务业在土木建筑、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形投资,过去10多年来,服务业的投资密度(总固定资本占总附加值的比例)比制造部门高。2000年,OECD地区制造企业约5%的增加值用于投资,而服务业达到10%~20%。像交通运输行业这样的服务产业由于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与ICT相关的投资是近年来最具活力的投资部分,占非居住投资的比例成倍增加,美国、英国和瑞典尤其明显。软件是ICT投资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2.6 人力资源始终是服务业创新的基石

几种调查均显示,服务企业更强调员工的资历和专业化水平,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及其创新十分关键。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升技能和人力资本是服务创新的支柱。人力资本对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至关重要。服务业的就业者不再被认为是低技能和低工资的,而是向高技能工作转变。服务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占较大比例。例如,1998年,美国270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61%在服务部门工作,在制造业工作的占36%[6],而1980年在制造业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的比例为55%。

2.7 企业家精神是服务业创新的另一个关键驱动力

欧洲非农业企业每年有12%~19%进入或退出市场[7]。这种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过程促进了创新和新技术的采用,企业家精神在服务创新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服务企业的重建比制造企业更加频繁,越是具有创新性的经济体,新企业也更具创新性。

2.8 知识产权在服务业创新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知识产权保护在服务业创新中的作用有限,但变得越来越重要。服务企业正在逐步扩大采用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如专利、版权和商标,使其发明免遭模仿。创新型企业比非创新型企业更常用正式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如专利。值得关注的是,商务方法专利在服务业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1999-2003年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商务方法专利达几千件。日本的商务方法专利申请从1999年的4100件猛增到2000年的19600件。

2.9 ICT是服务业创新的共性关键技术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既是服务业的重要行业,是服务业创新的活跃领域,同时ICT也几乎成为所有服务行业技术性创新的重要来源,成为服务业创新的共性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它们基础上形成的服务行业运作的信息平台,对于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无疑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增加的ICT投资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创新。ICT应用成为加强服务创新、提高效率、改进生产率的一种途径。

2.10 标准化越来越成为推动服务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标准在提升服务业创新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发和颁布技术标准,能够增进不同部件的相互兼容性和相互合用性,从而使服务企业可以方便地组装成为一个服务系统。二是促进服务企业更好地测定自身服务业绩,消费者更容易比较不同企业的服务好坏,也间接促进了竞争,所以服务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也能够带来创新。三是服务标准化的发展有助于增进市场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消费者信心和满意度,以及减少政府的管制。许多OECD国家正在制定与服务相关的标准。欧洲标准委员会已经提出了服务标准工作计划,涉及的主要领域有:运输物流和服务、旅游、邮政服务、设施管理、翻译服务、殡葬服务等。

3 结论

发达国家或经济体开展了多层面的服务业创新实证调查,这些调查的方法和范围是在不断完善的,调查研究结果对服务业创新理论研究、管理研究、政策研究、比较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对服务业创新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值得我国借鉴。利用我国政府的组织优势,进行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服务业创新实证调查,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收稿日期:2008-01-24

标签:;  ;  

当代服务业创新特征初探&基于四次创新调查的综述_服务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