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规模化猪场其经济效益较高,相对的科学技术和养殖条件也得到优化,前期的成本投入较多,就需要在猪场保育猪养殖中,不断的与时俱进掌握新型的技术手段,排除外界环境不良的干扰,扫清疾病危险因子,使得保育猪的养殖风险降低。近年来猪养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保育猪养殖导入了科学化的技术观念,应使得养殖户充分了解多种养殖方式的优势,从而扩大生态养殖的范围,提高保育猪品质。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引言:近年来环境空气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养殖户本身的科学认知水平低,导致保育猪养殖出现困难,不同地区的养殖方式与环境不同,应从根本上预防保育猪疫病疫情的发生,结合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资源,依据现有的条件筹措资金,促进产品的流通,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依托现有的保育猪养殖技术优势,更好的保障畜牧业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保育猪饲料管理工作
1.饲料管理
饲料是保障保育猪营养的基础,饲料的全价供给能够使得保育猪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应性的饲料,结合保育猪不同年龄与营养需求,制定不同的饲料营养配比方案,通过其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日龄饲料计划,同时还应了解保育猪的消化情况,以少量多添的原则,以每天四次为基准,饲喂的数量和营养价值都应结合保育猪本身的状况科学的制定,换料的过程中,通常是在25%的饲料层面上,逐次的递增到50%,继而到75%,直到全部100%换料,避免换料造成的消化不良或者应激反应,给保育猪一个适应的阶段,使得保育猪的发育更为全面,应检查剔除饲料中的发霉变质的内容,保障饲料的新鲜度和干燥度,保存饲料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在阴暗的仓库中存储,避免饲料变得潮湿影响食欲,部分的饲料由于保存不善会发生变质等问题,导致保育猪出现饲料的中度等,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要注意保育猪将食槽内的饲料都吃完后再续添,每天检查食槽是否干净,做好清洁,关注饮水的卫生条件,冬季应为保育猪提供温水,当保育猪刚放入到饲舍中时,其体温的变化与其健康程度也有一定的关联,要定时检查是否有供水断裂的维内托,保障供水量满足保育猪的饮水需求,结合保育猪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维生素等的需求,除了在饮食上添加相应的微量元素以外,还可以在饮水中增加营养。这样不仅能起到杀灭相关病源微生物及细菌的作用,还能够提高保育猪的抵抗能力。
2.免疫管理
根据近些年各规模养猪场流行发生情况的统计汇总来看,以PVC-2、PRRSV等疾病逐渐增多。从各地猪场流行病样本采集的结果分析看出,保育猪养殖疾病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渐为突出,单一感染病例呈现减少、重复感染或二重感染病例居多趋势为主。由此,今后保育猪场科学免疫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去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而接种疫苗是防治保育猪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定期为保育猪接种疫苗不仅可以提高保育猪的免疫能力,还能促进保育猪的健康成长。目前在规模化猪场中,防疫药品多以抗生素类、大复方类的应用为主。国家部门在动物应用药品方面分析出,动物药品主要分为免疫调节药类、抗菌药、消炎药。目前抗生素与消炎药的组合应用是对规模化养殖预防与治疗最合理的方案。因此养殖场要做好免疫工作,对于保育猪所接种的疫苗要严格根据国家卫生组织的规定要求进行疫苗接种,不采用不达标疫苗;对于保育猪的疫苗接种工作需专业防疫人员来进行接种,接种时要严格把控疫苗的情况,比如:疫苗是否超过有效期,有无损坏、颜色变化、温度是否达标等问题,如果疫苗出现问题,应立即更换新的疫苗进行接种,在接种结束后要预留两瓶疫苗,避免日后出现问题而无作为参照的检验物品。严格做好定期消毒、驱虫工作,完善接种疫苗记录,做好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免疫、疾病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3.保育猪养殖中的发酵床技术
依据具体情况,配置大小合适的发酵床垫料,通常可以采取两种垫料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49%的玉米秸秆、40.5%的锯末;10%的软土;0.3%的粗盐,同时需要添加适量的菌株;(2)24%的稻壳、29%的锯末、21%的花生壳、25%的蘑菇培养料、0.3%的粗盐,以及适量的菌株。垫料配置完成后,充分搅拌、打堆,覆盖后发酵,室温控制在21~24℃之间,原料散发出酒曲的味道时表明发酵成功。保育猪的踩踏导致发酵床硬化,为发挥出发酵床的功能,需要翻松床面,冬季气温较低,床面硬化速度较快,翻动次数高于夏季,翻动的深度为25cm,发酵床水分含量保持在40%左右较为合适。保温床中,保育猪的密度保持在1头/m2,每隔2天进行一次猪粪清理,冬季注意保育猪防风和保温,夏季做好通风工作以保证空气流通和降暑。
二、保育猪的疾病防治
规模化的猪场,保育猪的疾病应当以预防为主,建立完善的防疫工作体制,以防发生大规模疫病,造成巨大的损失。
1.保育猪疫苗注射
保证疫苗的质量,依据具体情况,结合不同疫病的流行时段,以及保育猪体内抗体的生长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免疫计划的制定,完成保育猪疫苗注射工作。(1)母猪生产前,为防止黄白痢病,需要进行两次K88疫苗注射,生产前六周和生产前两周个进行一次;(2)出生一段时间的仔猪,提前进行疫苗接种,注射剂量为1头份用量,出生7天的仔猪注射1次k88防治黄白痢病,15天后需要接种大肠埃希氏菌疫苗,25天以后注射蓝耳病疫苗;40天后注射五号灭活苗,剂量为1mm,60天接种免猪瘟疫苗,剂量为2ml,70天接种狂犬病疫苗。
2.保育猪疾病防控
保育猪疾病的控制要对生猪发病的时期进行科学的数据统计,依据数据统计,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疾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域,发生的原因,从这些方面入手,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以预防为主。在疾病的高发期,在饲料中添加有助于保育猪提高免疫力的药剂,同时配合相关疫苗的接种,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现病猪应当及时的进行隔离治疗,并分析发病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保育猪猪群管理
猪群的管理要保证猪群生活场所的空气流通,保持干燥,加强保温工作。猪群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猪群良好生活环境保证,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等的滋生。进行分群时,通过同一窝猪仔栏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仔猪的适应期,有利于仔猪生长发育。分栏设置的密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小猪之间的争斗几率提升,同时也会提高疾病的发病率。猪群密度过高的情况下,从数量较多的猪群中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仔猪进行分栏,保障分栏过程中仔猪的适应力,已达到有利于仔猪生长发育的效果。
结语
规模化猪场的保育猪养殖工作,是生猪养殖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以及后续产品猪的养殖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应用保育猪养殖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文忠,阳戊玉.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当代畜牧,2015,05:6-7.
[2]刘东华.规模化养猪企业成本核算新探[J].中国农业会计,2015,07:41-43.
[3]张文斌,王鸿,张桂生.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J]. 当代畜牧. 2016(02).
[4]袁江华.规模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3).
[5]廖国荣,朱煜飞,赵素英,杨展志,文仕康,张亚霁,张宁.规模化猪场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J].畜禽业,2009,05:44-45.
论文作者:刘昌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疫苗论文; 猪场论文; 规模化论文; 饲料论文; 仔猪论文; 疾病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